APP下载

浅析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与生活适应的有效整合

2019-11-23张梅琼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培智葡萄数学知识

张梅琼

一、當前培智数学教学困境

(一)难以找到对口的“统一”教材

培智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即使生理年龄同岁的两个学生,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差距也可能达到两至三个年级的跨度。培智学校现行的分班多按年龄编班,并且智障、自闭症、唐氏等是混合编班的。因此经常出现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差不大,但在数学能力方面差异巨大:重度智障学生还无法认识数字,轻度智障的学生已经能读数并书写了,而脑瘫学生和对数字敏感的自闭症学生可能已经会做 5 以内加法了。在这样的班级里授课就好比将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拼凑在一个班级里开展复试教学。此时,教材就成了培智学校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如果全班使用统一的教材,则需要同时对应“三个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认知发展水平,但这样的教材目前几乎是没有的。

(二)难以统一教学进度

培智学生逻辑思维、认知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接受新知的能力和学习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预期目标:A层学生(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可能一两个星期就能学会,B 层学生(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学习 5 以内加法,大概需要教 1 个月; C 层学生(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一个月的时间连最基本的唱数、写数都没有办法进行教学。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结果: A 层学生(3人)三个星期基本学会,后一个星期一直在复习原来掌握的知识;B 层学生(5 人),有的掌握了,有的还停留在读数和写数;C 层学生(2 人)只能简单参与课堂活动,甚至学不到数学知识。这就导致下一个月的教学目标无法确定:是继续教 5 以内加法,还是教 10 以内加法,或者是教 10 以内读数、写数? 因此教学进度难以统一成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又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分层教学,时间被切碎

对于教学进度难以统一的问题,大部分学校选择开展分层教学,或者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但分层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难以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只能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教授不同的内容。这样,教师就需要在一节课上同时开展“三个年级”的复式教学,整节课 30分钟,每个层次分到的时间大概 10 分钟左右。由于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注意力集中困难,教师在教授有一定难度切需要逻辑思维理解的知识时,反复教学,学生依然难以理解。导致教师在个别层次学生的教学上停留时间过长,使得其他层次学生的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另外,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学生坐等教师授课的现象存在,使得有效的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数学活动与生活适应有效整合的策略及成效

(一)多感官教学,促进整合目标实现

多感官互动训练和数学学习活动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动手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通过对多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实则对培智学生的大脑进行了有效刺激,且在多感官训练中整合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有所提高。例如培智学生在“认识 10 以内的数”后,教师可利用多感官互动训练系统进行“物对数”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举例说出6种电器或者(6种蔬菜、6种清洁工具),程度较好的学生可说说出同种颜色的生活物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

(二)创设有趣活动情景

情景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有趣的活动情景中开展数学知识学习,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长了,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高涨,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上两眼放光,常举手,常开口,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三)保证活动组织有序性

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是数学活动成功的有效性的保证。相反,如果组织无序,学生乱成一窝蜂,效果必定大受影响。如,老师在复习数字8的时候,请同学们吃葡萄,首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容器,学生先要排队,去老师那里排队摘够8个葡萄放在自己的容器里,排队洗干净葡萄后,回到座位上听老师口令吃葡萄(请吃第1颗葡萄,请吃第2颗葡萄……),学生需要重复老师口令后才可以吃葡萄。活动中老师要求学生排好队开,且在活动中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同学,因此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学生能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了设计的目标。

三、建议

(一)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整合课程的出现能有效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因此,在课程整合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进行个别化教学评价,将“以生为本”的理念从课程设计开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进行,也并非数学活动只能和生活适应内容相整合,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班级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和整合。以数学教学为例,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复杂性对于培智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将数学与生活适应相整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整合的方式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同时又提高了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为其走向社会打基础。

(二)多元化的整合策略

如何将两门独立的课程通过一定的形式整合在一起,在一堂课上呈现,是课程整合过程中比较关键一步。尽管整合的课程是各自独立的,但他们之间是存在共性的,例如数学学习需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正是整合的基础,数学教学与生活适应整合,使学生习数学知识和掌握生活技能达到双赢。

(三)家校共同参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及生活适应仅在学校开展是不够的,还需要动员家长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和家长一起制订教学计划,或告知家长孩子的学习内容,然后请家长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家重温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家长会更加了解孩子进行数学活动和生活适应技能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数学活动和生活适应技能训练。家长的合作既可以从时间上保障整合活动,又可以促进家校互动和交流以及亲子关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培智葡萄数学知识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
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教学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