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大众文化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

2019-11-23张沁程

艺术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

摘 要:马克思在书中说道:“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的。”伴随着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的发达,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艺术生产不再是简单的艺术作品创作与欣赏,更多需要走向市场,与经济相结合,艺术生产有了目的性。艺术消费也反向刺激着艺术生产,产生艺术消费的社会因素逐渐成为艺术生产的核心要点,如何更好地消费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成为艺术家们首要思考的问题。大众文化来源于大众的日常生活,是长期从市场、大众审美等方面总结出的一种日常文化形态,代表了所在时代及社会的整体文化氛围和人民喜好。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化相结合,来源于大众,再服务于大众,可以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从而刺激消费,达到艺术生产的目的。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来论述基于大众文化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之间的关系,故宫文创产品结合大众文化后,艺术消费的成功反映出艺术生产的成功,基于大众文化的艺术生产产生的艺术消费除了具有商品本身的价值以外,对大众还有教育、认知、宣传等功能,同时也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升华。

关键词:大众文化;艺术生产;艺术消费

1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背景关系

1.1 艺术生产规定着艺术消费

以往我们的艺术生产只注重创作者个人情感想法的表达,处在一种精神层面营造的状态中,只注重艺术本身,大众去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也是从作品本身的艺术角度去赏析,忽略了艺术消费这一重要环节,而当我们的艺术设计产品进入消费阶段的时候,它便具有了社会价值。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提供了产品,从而产生了艺术消费环节,艺术生产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到艺术消费的水平。例如,以前故宫的文创产品主要是文物的复制品摆件等,大众的需求相对较低,导致艺术消费的水平也相对较低。我们现在将大众文化与故宫的文创产品艺术生产相结合后,大众的需求与艺术生产相结合,推出故宫茶具、故宫口红、故宫食盒等新型的文创产品,引发了消费者的共鸣,艺术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可见,艺术生产对艺术消费的作用是主要的,艺术生产规定着艺术消费。

1.2 艺术消费反作用于艺术生产

经济与艺术交汇后与现代市场相结合,产生了艺术消费,转型后的新产物扩大了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力,艺术由个人主观的创作转向客观大众的产业化、批量化生产消费活动。艺术消费水平越高,反向促进艺术生产规模的扩大,说明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越高,这也是大众对于此产品的一种社会反馈,大需求量说明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大众审美,从而刺激艺术生产。例如,2019年故宫院长单霁翔晒出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总额超10亿元,他说:“国家文物局局长一再嘱咐我,不要说你们文创产品卖了多少钱,因为别的博物馆压力太大,我们只能说,前年我们的文创产业有15亿营业额。”高营业额表达的是艺术消费的一种反馈,说明大众接受融入大众文化后转型创新的文创产品,市场的需求量大了,艺术生产的量也随之提高,所以说艺术消费反作用于艺术生产。

2 基于大众文化的艺术生产促进艺术消费

2.1 大众文化消费的教育功能

大众文化是长期基于百姓的日常审美喜好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将大众文化融入艺术生产,产生与之前相对独立的产品不同的艺术产品,能够更好地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当大众认可或者需要这个产品的时候,便会产生庞大的艺术消费,便可以达到生产目的,传达艺术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例如,故宫文创产品中的故宫茶具、故宫冰箱贴等,将一些经典的文物作品运用在一些日常所需品的设计中,既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也具有教育价值,达到了传播文化、宣传文物作品的作用,将经典运用在家用产品上,有新意的设计、独特的韵味、深厚的历史文化,人们在用的同时就可以起到教育作用,所以大众文化消费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2.2 大众文化消费的认知功能

大众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代表了各类人群,为了满足各个人群,艺术生产可以结合不同的点,从而刺激不同的人群进行消费,艺术产品的认知范围从而得到扩大。例如故宫推出的故宫口红,院长单霁翔谈及故宫的口红产品:“我今天要做女性的口红广告,这个绝对美,为什么呢?它是提炼了故宫的服装和藏品元素组成的一个系列。大概唯一的缺点就是买不着。”他还说:“其实我们还同时推出了故宫面膜,但是卖得不好。我才知道,人们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拿出故宫口红来抹,多有身份,而面膜是在晚上贴的。”艺术生产结合了大众文化中的女性需求的时候,众多女性会被吸引前来消费,抓住了女性的购物心理和心理需求。当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后,故宫文创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从而形成更大的艺术消费。可见,大众文化融入艺术生产后产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

2.3 大众文化消费的宣传功能

融入大众文化后的艺术产品,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更有认同感,满足需求的时候便会带来消费。表面上,消费的提高带来的是巨大的利益,其实,背后带来的是强大的宣传力。人们通过购买的艺术产品,了解了产品本身的内容文化甚至产品背后的文化,无形中便会带动更多的人知晓,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例如故宫文创中的调味罐、葫芦食盒,独特的外形加上美好的寓意,自然成为被追捧的对象。食盒外形是一个葫芦,造型浑厚优雅。食盒共分为四层,分别对应“福禄寿喜”,同时,外壁上印有对应的贴金动物图案,分别是蝙蝠、瑞鹿、仙鹤、蝴蝶。这款文创产品不仅抓住了大众对美好寓意的追求,也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葫芦的形态来源于清宫文物的造型,图案也带有吉祥的寓意,既美观实用,也侧面宣传了故宫历史文化,达到了宣传目的。

3 艺术消费反作用于大众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形成与成熟,艺术生产的加快,公众广泛参与艺术成为可能,艺术品不再是纯粹的艺术作品,逐渐通俗化、大众化,使得百姓更加容易接受,艺术消费的方向与趋势也反映出当代大众文化的审美状态。将深奥的艺术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艺术文化,从而产生消费。消费越多,接受的人越多,整体的大众文化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例如,故宫将一些典型的文物与碗杯、铅笔等结合之后形成的文创产品,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追捧,在购买的同时,大众也可以了解到产品形态、图案中深厚的中华文化,大众的文化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提高。因此,艺术消费反作用于大众文化,艺术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大众文化的产生来源于社会的发展,大众精神需求也在变化,大众文化具有强大的艺术传播力度。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是生产和消费的问题。艺术生产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艺术家个人主观精神的表达创作,而被赋予了更多经济、文化、教育功能,甚至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将大众文化融入艺术生产中形成的艺术产品,可以更容易地为大众所了解、接受,从而刺激艺术消费,同时还可以达到教育、认知、文化宣传等目的。什么是大众文化便成了艺术家们首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产生消费便是我们创作的目的。艺术消费量的提高,反映出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了产品所传达的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众文化的传播,促进大众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艺术生产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大众文化的融入促进了艺术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反作用于艺术文化,两者密不可分,促进着社会大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飞,薛媛.故宫文创设计:消费者主体作用的体现[J].大众文艺,2019.

[2] 陈譞.故宫“看门人”单霁翔:故宫不刻意追求“网红”  故宫是被“网红”[J].决策探索(上),2019(03).

[3] 陈晨.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07).

[4] 陈庚,宋春来.新时代居民的艺术消费:表征、构因及优化——来自127个调研地的表演艺术消费调查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

[5] 王苗苗.论消费社会里的艺术生态的新格局[J].工业设计,2017(08).

作者简介:张沁程(1996—),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展示设计。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近年来“传统”在大众文化中的“生长”——以“现象级”影视作品为探讨中心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让音乐学习“生命在场”——大众文化语境下儿童音乐审美体验再探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简析中国大众文化
性别化的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北美的中国性别史和城市大众文化研究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类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