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2019-11-23张文嘉赵子娴田经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调查大学生

张文嘉 赵子娴 田经

【摘 要】 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阐述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现状,提出了改善校园垃圾分类的策略。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多项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改善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制定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以切实促进在校人员垃圾分类行为的改善。 

【关键词】 天津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垃圾分类意识;调查

2017年12月25日,天津市发改委、市容园林委发布了《关于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提到2017年,在和平区、滨海新区中心生态城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2018年,全市启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分类主体之一,所产生的垃圾若可以得到妥善的分类回收,就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从而美化校园环境。因此本文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大学生为对象,从在校大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出发,探讨影响该行为的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分类垃圾桶设计和相关校园垃圾分类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现状提出改善建议。

一、调查背景

1、调查目的

本文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为对象,调查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行为的意识。并试图通过分类垃圾桶设计、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和垃圾分类教育来探讨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垃圾分类行为做出贡献。

2、调查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观察法和访谈的方式。为了数据的客观性,通过前期的实地观察和资料翻阅,合理编排问卷和访谈的问题内容及形式。最终的数据统计,由本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3、被试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9年3月至4月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展开,问卷共设置600份,共收回513份,有效问卷占比85.5%。调查样本统计图如下所示。

二、调查结果分析

首先,在校大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的产生,来源于大学生有对日常垃圾分类的意识。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是否觉得有必要垃圾分类的问题,62.73%的大学生觉得垃圾分类十分必要,30.18%的大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必要,5.31%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无所谓,1.78%的大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完全没有必要。由数据可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强。但是,后续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如何处理日常生活垃圾的问题,63.64%的学生对部分垃圾进行分类后处理,16.28%的学生会对垃圾仔细分类后丢弃,20.08%的学生从来不进行垃圾分类。从数据显示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对学生垃圾分类行为有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触发学生对垃圾仔细分类后丢弃需要掌握详细的垃圾分类知识。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调查显示,9.09%的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非常了解,45.45%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一些,27.27%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模糊,18.18%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完全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获取途径的调查数据显示,72.73%的学生通过互联网,54.55%的学生通过电视与广播,27.27%的学生通过书籍与杂志,18.18%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宣传和课堂教育,43.82%的学生通过新媒体的形式了解。通过数据可知,高校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上还存在不足,没有促使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产生与改变。

其次,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应起到分类处理和资源合理回收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调查和观察中,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针对在校大学生不参与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的数据显示,81.82%的学生认为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不合理,21.4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合理的分类垃圾桶设计的重要性,即使学校有健全的垃圾分类制度如果没有合理的垃圾分类设施,那么垃圾分类效果也是不明显的。通过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实地调研发现,校园分类垃圾桶存在着投放口的样式单一无变化,不易引起投放者分门别类的投放。此外,校园分类垃圾桶的分类标识不明确,分类的标识只是做了简单分类,但是分类标识与所搭配的颜色不符合2003年10月国家出台的《生活垃圾规则条例》规定。

再次,在校园垃圾分类制度方面,校园垃圾分类仅仅靠分类垃圾设施的改良和物业人员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搭配校园垃圾分类制度的建设,才能做到双保险。在针对哪种途径有利于提升个人垃圾分类意识问题的调查显示,78.57%的学生认为制定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78.57%的学生认为改善分类垃圾桶设计,50%的大学生认为组织讲座与社团实践活动宣传,64.29%的学生认为加强物业对校区垃圾分类管理。对在校大学生不参与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的调查数据显示,21.43%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要求,81.82%的学生认为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不合理,通过数据统计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校园垃圾分类需要学校的重视,需要制度来确保大学生校园垃圾分类行为的持久性。

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现状

一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學在校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知行不一,大多数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的比较欠缺。

二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分类垃圾桶设计细分不足,样式单一,没有做到根据不同的区域来设置垃圾桶的功能。垃圾桶投放口样式统一单调,没有根据所投物品的差别来设计造型。

三是学校对于垃圾分类的相关管理并未到位,相关垃圾分类制度不健全。经前期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学校缺乏相应的宣传和教育。全凭学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肯定是不行的。

四、改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的策略

1、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多项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

学校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院系专业的设置,举办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比赛的作品形式不限,例如: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分类垃圾桶,信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拍摄鼓励垃圾分类的视频,职教学院的学生可以以垃圾分类,美丽校园为主题,设计教案进行微课制作。学校对于其中较好的作品,可以发布到学校官网或者自媒体平台上,能够更快的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对校园环境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学校可以对相关社团活动加以支持,同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的知识讲座,联合校园志愿者或在校大学生开展绿色校园、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同时,学校也可以拉置横幅,在校园人流量较大的住宿区,食堂等区域,加以宣传。学校通过垃圾分类知识的积极宣传引导学生形成垃圾分类的正确行为。

2、改善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

(1)校园分类垃圾桶的造型设计。学校垃圾桶的造型设计要简洁明了,垃圾桶的外观不应该过多的装饰,要使得产品的造型与垃圾桶的功能保持一致,引导在校人员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垃圾桶投放口的设计可以针对所投垃圾类别的形状来制定。例如,纸质垃圾投放口可以设计成长方形,厨余垃圾的投放口可以设计成碗的形状,瓶子塑料类的投放口可以设计成圆柱形。此外,在分类垃圾桶的筒体或者桶盖上可以设计分类标识以及此分类下的垃圾种类,使得垃圾投递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起到了教育作用。

(2)校园分类垃圾桶的色彩设计。前期调研发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校园垃圾桶因为材质的差异,色彩也不统一。分类垃圾桶在色彩上,要根据2003年10月国家出台的《生活垃圾规则条例》中提到红色为有害垃圾,绿色为厨余垃圾,蓝色代表可回收利用垃圾,灰色代表有害物质和可回收以外的垃圾,黄色代表医疗废弃垃圾,垃圾桶标识或者筒体颜色设计,要与分类垃圾桶的功能相符合。同时还要在分类垃圾桶周围,用垃圾分类颜色的虚线表示不同分类垃圾桶的位置,方便后期的放置与维护。这样通过色彩的引导使得在校人员即使在夜晚也能够辨别出分类垃圾桶的种类,合理投放垃圾。

(3)校园分类垃圾桶的材料和工艺设计。金属材质的垃圾桶防腐防锈,同时防火防冻,材质坚固稳定。塑料垃圾桶轻便,颜色丰富,容量大,造价低,但是耐久度差。木制材质的垃圾桶,形态贴近自然,容易与周围的校园景色搭配,缺点是容易腐蚀,设计时往往需要木塑或者钢化处理,保留其优点增强其防腐蚀性。校园分类垃圾桶在设计时要根据放置垃圾桶周边的环境和造价综合选择分类垃圾桶的材质。

(4)校园分类垃圾桶的情感文化设计。校园作为传道解惑的文化场所,本身所带有场所精神与分类垃圾桶的情感设计相结合,更符合在校人员的精神文化追求,分类垃圾桶在设计上也更有归属感。分类垃圾桶在设计时,可以在筒身分类标识附近添加学校的标识或者名言警句。例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校徽和办学理念“动手动脑,全面发展”,设计在分类垃圾桶的筒壁两侧就具有学校地域性特色。学校分类垃圾桶的设计要结合所在区域周边环境的特点,做到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3、学校制定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

(1)学校应根据现有垃圾分类办法,结合天津市颁布的《关于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和相关法律规定,完善校园日常垃圾分类回收的管理规定。学校根据校园各区域的垃圾组成特点制作《垃圾分类指南》并免费发给在校的各位师生。垃圾分类指南的内容要从不同垃圾丢弃主体来设计,做到因人而异,垃圾丢弃归其类的要求。

(2)垃圾分类回收也需要相应的奖惩措施,学校应规范各区域集体和个人的垃圾分类丢弃的月度评比,对垃圾分类行为较好的集体和个人应在全校公示表扬。此外,这种奖惩措施要形成条例,写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管理制度汇编,奖惩计分可以归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学分手册中,作为以后大学生评优评先的推选材料。

五、结语

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调查研究表明: 首先,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必要性在高校已得到普遍认可。其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方面存在严重的“知行不一”现象。再次,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感知行为障碍主要来自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垃圾桶的分布不合理、分类类别单一、投放口样式和颜色单调、缺乏情感元素;缺乏制度和奖惩措施保障等问题。第四,学校需要从垃圾分类知识、垃圾桶设计、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共同促进在校人员垃圾分类行为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市容园林委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Z].2017-12-25.

[2] 杨阳,刘伟,宋建国.大学生环境意识与垃圾分类行为管理体系构建[J].环境卫生工程,2014.22(6)4-6.

[3] 任新宇,关惠元.生态设计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考[J].生态经济,2015.10.190-191.

[4] 譚巍.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分类垃圾桶设计探析[J].美术大观,2018.12.92-93.

【作者简介】

张文嘉(1993—)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艺术教育学.

赵子娴(1994—)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艺术).

田 经(1994—)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教育学.

猜你喜欢

调查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