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腰若流纨素”,还是“腰著流纨素”?

2019-11-23张干

寻根 2019年5期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魏晋草书

张干

“腰若流纨素”之句出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清代吴兆宜注此句为,“若”一作“著”。“若”“著”两字意义截然不同,前者为“好像”意,后者则为“穿着”意。受此影响,对于“腰若流纨素”之句的解释,历来亦颇多分歧,诸家或释为“好像”,或解作“穿着”。人教版教材译此句为“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译文将“若”译为“穿着”,但并未给出理据,并且将“若”字原有的“好像”义杂入。此种释义游离于“若”字“好像”意与“著”字“穿着”意之间,具有明显的含混性。所以,人教版的白话译文引发了诸家质疑:刘桐孙认为,此种解释打乱了原文语法关系。万世雄、郭世锻指出,魏晋南北朝时常有将女子之腰喻为丝绸的说法,所以,“若”当为“好像”之意,并不作“著”。

从隶书书体演变而言:东汉《石门颂》“若”作“”,北齐《智度等造像记》“著”作“”,隋《苏孝慈碑》“若”作“”。《石门颂》为典型的隶书书体,但“若”字构型与楷体无异;《智度等造像记》为魏碑,属楷书;《苏孝慈碑》亦是楷书。《石门颂》中的“若”与《智度等造像记》之“著”,二字的下半部分已相当接近。在汉魏六朝时,“著”字的“艹”或写为“艹”,或变为“”,两个构件等同。隋《苏孝慈碑》沿用这一书写形式,“若”字的“艹”写作“”,构型为“”,其形体与《智度等造像记》之“著”极为相似。在魏晋六朝时期,草书亦为一种重要的书写形式,为当时士人所普遍采用。诚如刘涛所言:“西晋士人写尺牍普遍采用草书,以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的书迹为例,十五件作品中有十二件作草书,其中九件是草书尺牍。现在传世的西晋名家书迹,大多是草书。”《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在晋代索靖所作《月仪帖》中,草书“若”作“”。至于“著”字,羊欣《闲旷帖》草化为“”,王羲之《转佳帖》写作“”。“著”下半部分“曰”构件在草体书写下变为“口”形,与“若”字相同。此外,“若”“著”两字上半部分构件亦相当接近。所以,在草书的书写范式下,“若”“著”两字亦容易因形体相近而相讹。

与他书引文对校。《御定分类字锦·卷二十·佩服》中“珥”条收“明月”一词,释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腰著流纨素,耳著明月。”清康熙时期,何焯、陈鹏年等奉敕纂辑《分类字锦》一书,全书以类书形式分类编辑,“每类以二字、三字、四字为次,各详引原书,注于条下”,“至于累牍连篇,集为巨帙,无一字一句之不工,則自古以来,未有逾于此编者矣”。《分类字锦》编纂严格,所引文献极大地忠于原本,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此书引文可知,在《玉台新咏》传本中,确有作“腰著流纨素”者。

按行文理路理校。汉代的诗歌已经注重对仗的使用,魏晋六朝的文学作品更注重文体的形式美,讲求字句的骈俪相对。《孔雀东南飞》一诗在描写女主人公刘兰芝被遣返家时有一番打扮,其中有句云:“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此三句皆为对仗句式。第一句“足下”对“头上”,“丝履”对“玳瑁”。第三句对仗则更为明显,前后句共用“如”字,“指”对“口”,“削葱根”对“含朱丹”。从这种对仗的句式来看,“腰著流纨素,耳著明月”更为合理,其形式、结构皆同于第三句。史双元亦从句式角度认为作“腰著流纨素”合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木兰诗》也多用对仗形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共用动词“买”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此句“理”与“贴”皆为动词。可见,在这些诗歌的诗句中,所用的对仗动词多为相同或相近的词性。

“流纨素”当为“流纨丰素”的省称,指织造细密的丝织品。《艺文类聚·杂文部四》引《三辅决录》,记蔡邕于丝绢作书之事,曰:“蔡邕自矜能兼斯善之法,非流纨素,不妄下笔。”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亦记此事,言:“蔡中郎非流纨丰素不妄下笔。”可见,“流纨素”亦作“流纨丰素”,“流纨”与“丰素”并称。“丰”可作形容词,用来形容丰满之态,如《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丰素”为丰满之素,就质地而言,白色丝帛因被精细织造而显得紧实丰满。参照“丰素”可知,“流纨”亦指织造细密的丝织品。该词从色彩方面对丝帛进行描述,白色丝帛因精密化的织造而具有反光性,流动着光泽。“流纨素”同“明月”,皆为价值不菲之物。诗中对刘兰芝“腰著流纨素”的描述符合汉乐府善以服饰仪仗来衬托人物的文学特色。

猜你喜欢

孔雀东南飞魏晋草书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魏晋风骨养万世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录明?杨士奇诗(草书)
书法欣赏(草书)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