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双一流”建设的江苏省本科高校馆藏图书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2019-11-23

图书情报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外文双一流

刘 婧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 210023)

1 研究背景

“双一流”建设形势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如何构建合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成为当前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经费有限且电子资源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如何使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建设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高校文献资源保障的需要,是现阶段需要探讨的课题。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基于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的全国统计数据,如吴汉华[1]采用分层统计法分析了2012年全国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增长情况及经费结构;高凡、何雪梅等[2]统计并分析了2010年至2014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经费、纸质文献经费、纸质文献累积量和电子资源采购方面的整体变化;吴汉华、姚小燕[3]从2015年度全国各类型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支出结构出发,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当通过区域集资购买利用率低的文献资源。以上研究均按照985 工程高校、211 工程高校、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进行分层。 施玲琳[4]对《中国图书馆年鉴2016》中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呈现了31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015年图书馆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经费购置占比情况。目前尚无以江苏省内高校图书馆年度数据为统计基础,以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普通本科高校为层次划分的馆藏资源配置分析。

本研究基础数据来自“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统计与决策服务系统”[5],选取2018年首次完整填报的江苏省52 所本科高校2017年“文献资源建设”填报数据为分析对象,结合“双一流”建设,将分析对象划分为一流高校(2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5 所,含一流高校)、普通本科高校(37 所),使用分层分析的方法解析江苏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资源配比结构,在展示江苏省文献资源建设成果的同时,也为“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化建设提供依据。

2 2017年度江苏省本科高校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江苏省本科高校馆藏总量为32 828.6 万册,其中图书累积总量27 644.9 万册,馆均图书累积量为531.6 万册。纸质图书累积总量9 055.2 万册(中文8 600.6 万册、外文454.6 万册),电子图书累积总量18 589.7 万册(中文16 591.6 万册、外文1 998.1 万册)。全省本科高校中文图书电纸倍比为1.9 倍,外文图书电纸倍比为4.4 倍。按一流高校(2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5 所)、普通本科高校(37 所)分类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江苏省各类型本科高校图书馆中外文图书馆均图书累积量(单位:册)

由表1可以看出,一流高校馆纸质图书馆均累积量为451.1 万册(中文占86.4%、外文占13.6%),电子图书馆均累积量共计694.6 万册(中文占86.7%、外文占13.3%)。一流高校馆的中文图书电纸倍比约为1.5 倍,外文图书电纸倍比同样约为1.5 倍,一流高校馆的图书资源馆藏结构呈现中外文纸电图书同步保障的结构。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纸质图书馆均累积量为242.4 万册(中文占91.3%、外文占8.7%),电子图书馆均累积量为654 万册(中文占82.8%、外文占17.2%)。一流学科高校中文图书电纸倍比约为2.4 倍,外文图书电纸倍比约为5.3 倍,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资源馆藏呈现出中文图书纸电共同保障,外文图书以电子图书保障为主的结构。

普通本科高校馆纸质图书馆均累积量为146.4 万册(中文占97.4%、外文占2.6%),电子图书馆均累积量约237.2 万册(中文占96.4%、外文占3.6%)。中文图书电纸倍比为1.6 倍,外文图书电纸倍比为 2.3 倍,差距不大。由于普通本科高校中文图书累积量占比巨大,可知其整体馆藏结构是以中文纸质图书为主要支撑。

3 2017年度江苏省本科高校馆图书资源购置经费情况

文献资源购置经费提交有效数据的高校为51 所(一流高校2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5 所,普通本科高校36 所)。

由于2017年度为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首次完整填报年度,故笔者以《2016 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6]中2016年上海同类高校(一流高校4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 所,普通本科高校16 所)的有效数据为基础,对两省市本科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整体水平进行横向对比,如图1所示。

图1 江苏、上海本科高校馆年度馆均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对比(单位:万元)

由图1可以看出,2017年,江苏省除一流高校图书馆外,其它两类高校图书馆的馆均文献建设经费均低于上海市同类高校馆2016年水平,其中,普通本科高校馆差距较大,仅为上海市普通本科高校馆的81.1%。

由于2017年度统计中没有细化的电子图书购置经费统计数据,故通过比对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占比情况对图书资源经费进行侧面说明。江苏省本科高校电子资源购置经费约占文献资源建设总经费的57.1%。参考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18年1月8日发布的《2016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7],2016年全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费约占文献资源购置费的54.4%(2015年约为51.3%) 2017年江苏省本科高校电子资源建设经费比基本符合全国总体增长趋势。通过对上海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公布的《2016 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中提供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上海市本科高校2016年该比例为61.1%,高于2017年江苏省本科高校电子资源购置经费整体占比水平。

图2 江苏、上海本科高校馆年度电子资源经费占比对比

由图2可以看出,2017年江苏省除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馆外,一流高校馆和普通本科高校馆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占比均低于上海2016年的水平,二省市普通本科高校馆的电子资源经费占比差为9%。

2017年江苏省本科高校馆均纸质图书购置经费为473.2 万元,其中中文图书占比85.4%,外文图书占比14.6%。2016年上海市本科高校馆均纸质图书建设经费为318.3 万元,其中中文图书占比66.5%,外文图书占比33.5%。两省本科高校中、外文纸质图书经费配比存在结构性差异。

表2 2017年江苏省各类型本科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购置经费占比(单位:万元)

表2是2017年度江苏省各类型本科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购置经费占比情况。由表2可知,江苏省一流高校图书馆中、外文纸质图书经费占比与上海市本科高校馆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两省中、外文纸质图书购置经费的结构差异主要是由于江苏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馆、普通本科高校馆的中文纸质图书购置经费占比高,共有12 所高校馆的该项占比达到100%,而外文纸质图书购置经费占比整体偏低。

4 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馆图书资源新增量统计

2017年江苏省本科高校中文纸质图书新增总量为296.3 万册、外文纸质图书新增总量为 6.4万册、馆均纸质图书新增量为5.82 万册;中文电子图书新增总量为1 404 万册、外文电子图书新增总量为173.8 万册、馆均电子图书新增量为30.3 万册。2017年度新增的中文图书的电纸倍比为4.7 倍,外文图书电纸倍比为27.2 倍。外文图书购置明显偏重于电子资源。2017年江苏省各类型高校图书馆中外文图书馆均新增量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7年江苏省各类型本科高校图书馆中、外文图书馆均新增量(单位:册)

江苏省一流高校的纸质图书新增量中,中文占91.3%,外文占8.7%;电子图书新增量中,中文占88.9%,外文占11.1%。中文图书电纸倍比为11.4 倍,外文图书电纸倍比为14.9 倍,与馆藏图书累积量统计表现出的中外文纸电并重结构稍有不同,2017年江苏省985 高校馆电子图书资源采购量增加明显,纸质图书购置中的中文图书占比增大,外文图书购置有向电子资源倾斜的趋势。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纸质图书新增量中,中文占97.1%,外文占2.9%;电子图书新增量中,中文占81.6%,外文占18.4%。中文图书电纸配比为6.2 倍,外文图书电纸倍比为46.1 倍,外文电子图书购置占比极高。2017年江苏省211 高校馆纸质图书购置以中文图书为主,外文纸质图书购置率相比历史馆藏占比8.5%有明显的下降,说明211 高校外文纸质图书馆藏主要依靠前期的积累,2017年大幅购置电子图书资源作为外文图书资源的主要保障手段。

普通本科高校馆纸质图书新增量中,中文占98.3%,外文占1.7% ;电子图书新增量中,中文占96.1%,外文占4.9%,纸电图书购置比例与历史馆藏占比基本相同。中文图书电纸倍比为3.9 倍,外文图书电纸倍比为9.3 倍。仅有9 所高校馆外文纸质图书购置量超过平均值,有21 所高校馆2017年度未新增外文电子图书。2017年江苏省普通本科高校图书购置仍延续以中文纸质图书为主要支撑的结构。

综上,通过分层对比纸电图书资源馆藏总量、年度新增量及年度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结构,可知2017年江苏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纸电图书配比特点为:电子图书新增总量远超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新增量为纸质图书的5 倍;外文纸质图书购置量占比最低,仅占纸质图书购置总量的2.1%,且不同类型高校馆之间的差距极大;各类型本科高校馆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占比均超过50%,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比最高,达到61.5%。

江苏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购置量虽大,但中文电子图书数据库购置重复性高,主要是以包库形式购买的读秀学术搜索、超星电子书库资源,资源同质化现象显著。2017年以来中文图书价格涨幅大,而外文图书定价高,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为了在纸质图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满足保障率,是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购置向中文图书倾斜、外文图书购置率低的一个原因。一流高校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馆经费较为充足,可以购置价格较高的外文电子图书资源,而普通本科院校馆的外文电子图书资源明显。

5 面向“双一流”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的评估体系、发展规划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通过高等教育资源重新调整与配置,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研究水平、传承创新文化、推进成果转化为五大任务,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8]。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战略定位也应发生转变,从传统的资源拥有者变为资源服务提供者。为助力高校发展,图书馆应通过对馆藏学科资源深度整合、提升资源绩效,充分揭示资源的隐藏价值,发挥图书馆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创新服务模式,提供面向读者的个性化的精准学科服务;转变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布局,将空间作为新的资源,使其发挥更多的功能,为高校知识服务和创新实践提供空间支持。

5.1 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优化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017年江苏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新增量为纸质图书的5 倍,从一流高校到普通本科院校,馆藏重心向数字化电子资源倾斜和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已经从简单的对量的要求转变为对学科保障所需资源质与量的同步要求。因此不论是电子资源还是纸质资源,都应围绕一流学科、相关学科、普通学科的不同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9]。

一方面,纸质馆藏建设不可忽视。以学科为中心的纸质资源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可对本馆纸质馆藏的学科结构进行纵向细化分析,如潍坊医学院图书馆[10]分别从馆藏纸质图书的入藏时间、中图法分类和学科大类占比三个方面进行了学科细化统计,发现馆藏高占比图书分类与本校重点学科建设需求间存在的不对等情况;其次,可通过国内学科排名、ESI 学科排名、世界大学排名等,横向比较学科资源占有率,对同类学科排名靠前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划定标杆院校,通过学科资源比对将入藏率高、使用率高的纸质资源作为采访重点,减少采访过程中的主观推测性;再次,可多渠道划定学科经典文献标准,进行文献梳理。华东师大图书馆[11]统计得出借阅率较高的外文经典类图书题名多含有“handbook”、“introduction”、“principle”、“fundamental”、“methods”等指示性词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12]将诺贝尔获奖图书、精品课程教学参考书、权威网站推荐书目、学科领域高再版频次图书、BkCI 图书等作为学科图书梳理的标准 。另一方面,推进电子资源的PDA 采购模式,使电子资源馆藏体系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数据库购置前期由各高校进行学科分工,后期通过完善平台信息揭示,在版权允许的范围内搭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文献传递平台,减少不同高校间同类学科电子资源的重复购置。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共同成立了南京城东五校联合体,通过统一的图书资源检索平台,实现了纸质图书的馆际互借和电子图书资源共知共享。通过完善电子图书推荐评价方式、增加获取渠道改善电子图书资源同质化现象,对传统形式上以“库”为单位的数据进行细化呈现,形成以“篇”为单位的检索,打通纸电文献资源跨库检索的壁垒。港台地区高校图书馆还对馆藏的试听资源、网络资源、教辅资源(地图、教辅材料)等进行编目处理,实现全资源统一检索[13],为进一步开展精准的学科服务创造便利。

5.2 结合学科服务,提高文献资源使用绩效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需要与学科评价工作相结合,提高文献资源使用绩效。学科服务带动绩效提升,是以资源的全面联通、数据的深层挖掘和揭示为基础。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数据获取、存储、分类方面具备优势,在科研数据管理、共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4]。通过对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结合图书馆读者行为大数据分析,了解读者在学科需求和阅读习惯上的特点,分析特定读者群在文献资源需求上的相似性。通过建设学科资源门户、个性化资源门户、虚拟专业馆的方式,重组线上、线下学科资源,形成以专业图书、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研究热点动态等为主的专题资源;以课程教材、教参、推荐阅读资料、课件、工具书、MOOC 资源等为主的课程资源。根据读者个性需求,形成自主定制的资源等,形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文献资源信息精准推送,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绩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源进行利用、挖掘,对原本零散的学科资源、学术成果信息进行整合,正在形成并建立可永久存放本校师生员工学术成果数字副本,同时以作者授权方式提供成果展示和开放获取的学科知识门户。平台内对本校学者信息、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信息进行揭示,并形成对本校成果的载体类型、单位类型、发表年度、国内外访问情况的分类统计数据,目前已收录6 560 位学者的共202 640 条学术成果[16]。通过研究者主动提交研究成果,反过来也可增加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与学科资源使用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图书资源采访更加贴合学科研究热点动态,进而提高学科文献采访及时性、准确性。完善馆藏学科资源体系,提升文献资源使用绩效。

同时,强化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作用,由“学科建设与服务馆员”发展为“学科知识服务馆员”[8],融入学科文献资源采访和学科知识服务过程,通过开展面对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参考咨询服务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重庆大学图书馆与教务处联合建设了针对一流学科教学流程的课程图书馆,由学科馆员对根据重点学科信息建设对应资源。北京大学图书馆由学科馆员主动掌握数字人文方法,支持人文学者开展跨学科研究。

5.3 图书资源建设适应图书馆空间转型需求

馆藏重心由纸质资源向数字化电子资源倾斜和转移,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趋势。虽然目前藏、借、阅的传统功能作为图书馆传统文化形态的主流地位仍未改变[15],但高校图书馆作为开展延伸学习、学科研讨、创新实践空间的意义日益凸显。图书馆既要容纳学科纸质馆藏,又要将更多的空间归还给读者,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对馆内空间进行了诸如“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学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等多类型的改造。武汉大学图书馆[17]结合本馆文献资源条件与文化环境建设设立创客空间,开展创客小聚区、创客分享会、创客工作坊、创意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馆藏空间的功能性调整与文献资源的合理规划密不可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图书馆空间转型的发展需求,利用有限空间打造学科性特色馆藏,促进物理馆藏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八所大学图书馆形成的区域图书馆联盟JULAC 除传统的馆际互借、联合采购、联合编目外,还建立大学联合典藏书库,用于储存联盟高校内陈旧但仍有利用价值的资料及孤本图书[13]。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一直坚持 “艺术空间”的建设, 从读者的专业需求和阅读习惯出发,改变中图法的按序排架的方式,将以阅览为主要利用方式的美术、建筑、文博类大型图册进行集中陈列,使艺术类图书的馆藏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化。

高校图书馆空间转型的需求与文献资源建设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方面需加强纸质文献的学科化采购、加强馆藏信息的细化揭示、同时寻找学科纸质文献的合理馆藏布局方案,另一方面需推动馆藏电子资源的深层挖掘、学科性重组和个性化使用,促进虚拟学科知识空间搭建,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好地参与到高校知识储备、知识服务、创新实践和成果转化的过程中。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外文双一流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电子图书的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创新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
北大方正提供344种电子图书信息
外文局期刊目录
对“外文字母”的看法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