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研究现状与启示*
2019-11-23卢章平王正兴
蔡 培 卢章平 王正兴
(1.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镇江 212013;2.淮海工学院图书馆 连云港 225000)
1 引言
当前面临的知识环境以及知识创造的方式和过程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深刻认识这些变化的方向和内涵,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以高校科研用户为主体、面向科研过程的科研支持服务是适应这种变化的图书馆创新服务产物,体现了图书馆核心价值从资源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变与发展。为适应信息环境、技术与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进行了研究。科研用户信息需求是指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为了解决各种科研问题而对信息产生的不满足感和必要感。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从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百度以及谷歌等搜素引擎中,以“用户需求、user requirement”为检索词,以“(用户需求 or user requirement)”and“(科研or 科学研究or science research)”为检索策略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为2018年3月,检索文献范围为2002-2017),从中筛选出与本文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代表性文献78 篇(主要为核心期刊论文和相关度较高的论文)。本文结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探索。
2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研究方法
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研究方法折射出该领域的研究形式与方法体系特点。笔者整理汇总了目前学者使用频次较高的几种研究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方法
一个好的研究方法能够获取更加精准的用户需求信息。方法的选择来源于理论,目前用户需求领域已经积累了一些理论研究。例如,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信息吸收极限定律、马太效应以及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基础。目前学者研究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主要适用于调查对象和区域较为广泛的研究,属于量的研究体系的一种,但缺少定性和定量的考虑,其调查得出的更多是研究现状;访谈法则适用于调查范围较小、针对性较强的研究,属于质的研究体系的一种,访谈调查得出的可以是现状背后的原因,也可以是问题的本质。此外,学者们在科研过程中也将文献调研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法、实地调查法、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与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结合使用。
国内学者偏向将文献调研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与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而国外学者则更侧重于将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与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例如国内学者通过引文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得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所需要的信息类型存在着差异,但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基本相同[2]。国外学者Thomas[3]、 Pickton[4]分别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图书馆和北安普敦大学图书馆为例,研究发现科研用户对科研数据管理、计算机技术、同行支持、科研成果共享需求、可视化技术数据搜集和分析技术的需求较强。
由此可知,文献调研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法更适用于理论研究,国内学者通过归纳演绎总结从文献中找出科研用户需求的特点与差别,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相比而言,实地调查法、网络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则更适用于实践研究,国外学者从实际案例入手利用数据分析、建立模型等手段研究实际问题,挖掘科研人员需求并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为科研实践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对比国内外学者使用研究方法的差别,可以得出国内外学者对于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研究的范式和方法体系各有所长。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各自领域所搭建的研究方法体系和框架较为完整,从这一点可以延伸出,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研究方法上可以互相提供借鉴,以实现各自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和突破,比如情景感知法,利用场景还原的方式借助眼动实验仪器准确的测试不同环境下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用户画像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获取到的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经过科学的数据处理针对性地得出可描述性用户需求画像。将许多新的方法运用到用户需求研究中,更加深入地挖掘用户需求。由此可见,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分析科研用户需求的结果侧重是不同的,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透彻,研究者可以将几种研究方法相互结合使用。
3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对象
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对象体现了研究针对性与阶段性服务的侧重。目前学者对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挖掘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高校科研用户本身,二是图书馆员,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科研用户需求决定了图书馆员所提供的服务,图书馆员提供的服务也引导了科研用户需求。同时,有部分图书馆员自身也肩负着科研任务,因此图书馆员也是科研人员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对象
研究表明,从高校科研用户的角度出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专业科研人员以及科研管理人员。学生(硕士/博士)科研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搜索引擎,他们获取的文献种类主要是期刊和硕博士论文[5-7]。教师科研用户信息获取的渠道则是通过相对固定的学术网站,并在资源类型方面更加侧重英文文献[8-10]。而专业科研人员在信息获取上更加注重国内外相关的科研动态、学科前沿动态和论文收录引用与评价。
从图书馆员的角度出发调查对象主要是图书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信息服务人员和咨询服务人员等。目前国内从这个角度研究的较少,国外学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发现图书馆员较多的把自己定位于科研信息协助者的位置,他们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大多是通过自我培训或在职培训的方式来获取专业信息[11]。
因此,为了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需要加强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首先,要重视提高馆员对于科研的认识,不仅要将自己定位于科研服务的参考工作和版权专员的位置,还要在实践中更加直观地认识科研的本质,加强与其他部门专员(IT 工程师、科研管理者)的合作。准确抓住科研人员的科研需求视点,实现拥有完整、高效用服务链的科研服务[12]。其次,设立针对科研支持服务的新职位,比如机构仓储管理员、科研数据管理专员、科研支持协调员[13]。最后,重视馆员的价值,重视馆员新技能、人格魅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参与到科研支持服务以及嵌入专业课题小组服务的积极性[14]。
同时,图书馆也要注重科研用户技能培养。图书馆开展的面向学生以及研究人员的技术技能支持服务。重视对学生馆员的利用,比如招募掌握多种技能,并且愿意将技能共享他人的学生,包括:精通多媒体支持、平面设计支持、网站设计、游戏设计的学生,通过学生馆员服务拉近图书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15],注意发挥电子游戏的学术用途[16],用电子游戏的形式向科研用户传授数据管理实践能力、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数据共享能力等。
随着科研生态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员不仅是科研服务的提供者,逐渐也转变为需求者。职能之间的转换对图书馆自身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后图书馆员在今后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定位。
4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特点
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反映了该领域的热点与研究方向。根据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归类及其内容分析,总结出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主要是系统性、阶段性、多样性、专业性、新颖性以及个性化。基于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现将关于科研用户需求研究主题可大致分为12类,具体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及主题分布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已有研究中学者立足特有新兴资源(科研数据)和图书馆独特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开展用户需求系统性研究。在科研数据服务方面构建系统且广泛应用的研究模型,用于获取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需求[17-18],同时开发了工具包并在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需求调查中广泛应用[19]。在文献计量信息服务方面,使用文献计量工具或者期刊影响因子服务对期刊质量进行系统性评估等以服务科研人员学术出版需求。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科研过程需求是随着科研阶段而发生改变的,同样地,隐性需求也随之变化。在整个科研生命周期中,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是贯穿始终的,每一个科研阶段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撑[20],高校图书馆应针对科研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科研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依据科研过程中用户信息行为,为其制定用户画像从而实现针对性服务。笔者通过初步的调查发现,通过划分阶段为科研人员提供对应的服务更有利于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这是因为科研用户的服务需求状态具有多变性[21-22],表现为大部分科研人员在不同科研阶段的需求各不相同,并伴随着整个科研过程的始末。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无论用户在科研活动中担当什么角色,既需要反映原始科研成果的文献信息,又需要海量的网络信息。传统的文献信息能够满足用户对原始资料的查找并确保信息的精准性,而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确保信息的及时性。除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之外,会议信息、活动信息以及论坛信息等也是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带动下,知识服务应运而生。知识服务的提出和践行提升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专业性,它引导用户利用文献、数据和信息等资源中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关联的获取[23-24]以满足用户的动态信息需求实现知识创造和智力开发。由于科研人员学科背景、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以科研用户信息需求更具有专业性。人文社会学科的科研用户信息需求主要是文献资源和学术成果[20,25-26],而自然学科的科研用户信息需求主要是查找科学数据集和软件工具[26-28]。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具有新颖性的特点。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下,面向科研用户创新的信息服务是一种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也是贯穿科研用户解决问题过程的服务,更是贯穿于用户进行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应用过程的服务[29]。在未来,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依托,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空间共享方式方面还可以进行探索[30]。
最后,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还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由于知识服务可以针对用户的需求,在这些众多信息中进行筛选提炼出用户所需求的特定知识单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个性化服务成为知识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与传统的群体化信息需求相比,个性化信息在内容上多元化且在要求上较为新颖,这又促进图书馆为科研用户推送的个性化服务质量的提高,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服务化方式也体现了图书馆“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随着科研用户知识结构的不断变化,信息需求的特点也会不断变化,科研用户需求特点是用户的主观需求所体现的。此外,在今后的研究中也需要从客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需要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机制保障,包括经费保障(设立科研预算)、组织结构文化保障(形成专门的自上而下的服务文化理念)、计划保障(制定中期、远期的科研计划)。
5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及图书馆服务对策
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及图书馆服务对策,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图4归纳总结出了代表性文献提出的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以及图书馆服务对策等结论性成果。
图4 科研用户需求与图书馆服务对策
由图4可知,科研用户需求主要有课题查新需求、科研项目申请及资助信息、科研学术前沿、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重大会议、项目信息、同行交流信息、文献计量分析、数据分析工具使用信息、投稿指南信息等。为此图书馆应提供相对应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1)科技查新服务,提供专利数据库等进行选题查新[6,20];(2)申请项目通知,提供项目申请信息和渠道信息[20,24];(3)学术前沿快报,提供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趋势[20,31-32];(4)信息交流平台,提供信息交流和分享的平台[20,25,31-32];(5)文献计量服务,提供文献的各种指标分析[13,33-35];(6)技术咨询,提供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6];(7)科研数据管理:提供科研过程中数据的分析和保存[13,36];(8)投稿指南,提供各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投稿要求等[20,31]。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服务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划从而构建智能化的科研支持服务模式。
研究成果显示,目前最受用户欢迎的5 种服务是:可视化服务、基金来源识别、论文发表建议、新兴信息技术辅助理解、学科热点追踪和文献研究成果管理。同时经过调查数据总结,也有几项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服务:科研人员专属图书馆空间、Word 中的冗长资料管理、文件管理和版本管控辅助等[37]。
6 结论
(1)重视科研用户需求理论研究与研究方法创新。使研究理论基础更扎实,让研究范式更科学。目前,对于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领域已经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基础理论指引。随着对用户需求研究的日益关注,一方面,一些图书馆学的经典理论得到了新的诠释,另一方面,其他学科的一些经典理论被引入用户需求研究中,但由于此专题研究横向涉及面广博,纵向涉及内容深刻,纵横关系交错复杂,这两方面取得的进展也仅仅限于尝试性的研究,尚需要在理论与宏观服务架构研究上不断深入。在研究方法上,可以说是方法比较多样,但是传统方法较多,创新方法较少。大量的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重复较多,缺乏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今后应注重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来挖掘和引导科研用户需求。
(2)强化科研用户信息过程行为和需求内容研究。使研究过程更切贴,让研究内容更准确。已有研究成果在用户信息过程行为和科研用户需求的本质内容(科研用户需求的内涵、外延)、科研用户需求的模式以及科研用户需求的影响因素方面涉及较少。已有学者研究认同科研用户的需求是随科研阶段和环节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只是局限于介绍性、描述性的研究且有较高的重复性。今后应跟踪科研人员的具体科研过程,深入研究用户信息过程行为实现用户信息行为画像,使用户需求内容在动态化、阶段性的科研过程中得以凸显。从而系统地研究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形成机理、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3)重视科研用户信息需求满足的机制、实现模式和数字工具研究,使研究关注根本,使措施落到实处。尽管我们不能成为政策(如经费、机构)出台的制定者,但研究可以是机制形成的促进剂。笔者以为,目前国内高校至少在以下4 个方面是可以推进研究和实施的:①文献平台服务,将各种文献资源数字化统一平台发布;②知识数据关联,将相关的科研申请信息、学科前沿信息进行关联及时推送;③智力碰撞,提供线上线下的科研交流讨论和分享空间;④智能化服务,提供各种数据分析工具、技术支撑服务。
(4)针对变化的信息生态环境和科研生态环境,加强图书馆角色转变和职能转化研究,加强用户图书馆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使研究紧跟时代,使服务不断创新。图书馆角色转变问题,本文提到科研人员和图书馆员之间相辅相成,既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图书馆意识,也要提升图书馆员对科研的认识,从科研人员自身的技能培养到图书馆员自身的定位及与外界合作,都是学者可以研究和思考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