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
2019-11-23黑龙江工程学院王红
文/黑龙江工程学院 王红
当前国内各大高校不仅对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其对高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同样越来越严格。当前国内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软硬件设备落后、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建设一支专业的信息化档案管理队伍,对高校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一、国内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技术近年来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当前国内的大部分高校均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初步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同时还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的培养力度,并增加了用于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但与此同时,高校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当前国内高校往往倾向于忽视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中的安全保存条件,且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仍旧不足。普遍认为档案的信息化只在于对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扫描和处理,并将扫描后的文件保存在磁盘等媒介中。其次,对档案的保护意识往往不足。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建立起了档案的快捷查询网页,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对档案材料加以维护,导致高校档案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二、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目前国内高校所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不仅包括教育部对本科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还包括省教育厅的本科专业评估等任务。与此同时,国内各大高校间普遍存在着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为妥善解决以上问题,各高校加强了校内教学相关报告的重视度,其中包括教学质量报告、校内科研报告、就业状况报告等。鉴于此,高校内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将要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提高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力度,提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从业水平往往决定着整个高校的档案管理质量。众所周知,电子计算机、教育技术以及视觉媒体传达等在信息数字化处理的转换编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足够完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体系,则整个数字化处理转换编辑的全过程都将受到影响。因此,各大高校应加强对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坚持引进与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构建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并积极为其提供进修与外出调研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应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档案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应鼓励档案管理从业者积极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技术,从而获得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大数据信息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首先,应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具体特点,并结合多种手段和方式,从而有效推动信息化网络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大档案管理信息中心建设力度,重新整合校内相应部门与二级学院的数据信息,从而达到信息有效管理的目的。其次,对于老旧或出现故障的计算机、扫描仪等信息处理设备,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新。为提高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效率,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服务器,并做好服务器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新时代,各大高校内的数据量都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应充分建立更为完备的数据信息平台,从而为数据的访问和查询等创造便利,并为高校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调集工作提供方便。
(三)提高档案材料收集与数字化的重视度。鉴于教学单位中的教师、辅导员以及各类职能部门的辅助机构等多方面人员共同构成了整个高校办学系统,因此,想要全面实现高校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只靠档案管理人员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校内其他人员,包括教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积极参与到该项事务中来。校内各单位和部门应在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协助下,对各类材料加以整理。同时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源文件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及时将处理好的档案信息更新至档案管理系统中,并基于以上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推进校内档案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为学校办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当今高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根基。要求各大高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布局,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档案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使档案的收集和挖掘具有高效性和科学性,从而为高校的决策工作提供扎实、准确的信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