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档案建设探析

2019-11-23福建省屏南县信访局信访接待中心张婵妹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9期
关键词:流浪救助家庭

文/福建省屏南县信访局信访接待中心 张婵妹

未成年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点保护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流浪社会:有的由于与家人发生冲突离家出走;有的被坏人胁迫成为行乞的道具;有的被拐卖后逃跑出来流落街头;有的由于精神疾病或智障而风餐露宿居无定所;有的由于家庭困难过早步入社会生活窘迫颠沛流离。以上种种情形均折射出未成年流浪人员处境的艰辛和危险。未成年人年纪尚小,心智还没有成熟,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最弱,全社会都应关心和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遇上这类人员的时候,很多人心怀恻隐之痛,但由于不懂他们的真实身份和家庭信息而往往错失救助的良机。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建立健全和利用好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信息档案,就能够更及时通知到他们的家庭亲人和管辖地,就能够大大减少他们因骨肉分离而带来的痛苦,也更有利于解救儿童和打击侵犯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

一、如何收集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档案

(一)主动到救助机构寻求帮助的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档案收集办法。主动到救助机构寻求救助的未成年流浪人员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动向救助机关提供个人信息的。这类人员能够积极配合救助单位工作人员的询问,能够主动向救助机构提供个人姓名、年龄、近亲属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还会陈述他们流浪乞讨的原因、经过等情况,这种情形对收集信息和建档是非常有利的。当然,由于这些未成年人大多没有身份证,也大多不会携带户口本,所以对他们提供的信息,救助单位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外围查询等方式进一步核实,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完善他们的个人档案信息。第二种是不主动提供真实信息的。这些人员到救助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想得到钱、物的支助,而不想提供过多的个人信息。对这类人员的想法和顾虑,工作人员要做好思想工作,通过真心帮助和真情感化他们,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引导和教育他们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以便建立好个人档案资料。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于受助的未成年人,救助机构要采集他们的指纹,利用指纹识别技术建立数字档案,还应向他们采集DNA数据,以健全档案信息。

(二)街头巷尾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档案收集办法。这种情况要收集他们的档案比较困难。常见的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未成年人被坏人作为行乞的道具,有的低着头长跪在广场闹市中,有些还是婴幼儿被放置在喧嚣的街道旁行乞,这些被作为行乞道具的未成年人往往都在坏人的视线范围内,这些未成年人大多受到暴力或胁迫,当遇到救助人员或群众的询问时,除部分因没有言语表达能力外,大多数不敢说实话。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带到救助站或公安机关,通过工作人员的关心安抚和教育引导,逐步地收集他们的真实身份信息,也要采集好他们的指纹和DNA信息,建好个人信息档案,同时要按规定将以上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及时传送给打拐办。再通过联系他们的亲人、家属或村居干部,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学校。如果发现存在犯罪分子操控和侵害未成年人的线索,救助人员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力求尽快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第二种情形是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比如精神病人、聋哑人、智障人员等。遇到这类人员时,要开展外围调查,通过周边的知情人员提供的信息,收集整理形成个人信息档案,还要对这些聋哑、智障、精神疾病的未成年人进行拍照和录像,采集他们的指纹和DNA数据,将这些信息资料录入到他们的个人电子档案信息平台。第三种情形是流浪乞讨人员中也有个别的未成年人是由于自己一时冲动离开亲人,也有个别是由于家庭困难过早踏进社会,但因年纪尚小,处处碰壁,当身处困境和险情时又不懂得求助和如何处置。对这些人员,相关部门要及时给予他们衣、食、住宿上的帮助,并通过收集他们的身份住址信息、音像、指纹、DNA信息,建立好档案,及时联系他们的亲属来接他们回家,对于没有亲人家属来接回的要护送他们回家。对因家境困难流浪在外的未成年人员,再次流浪社会的可能性很大,要定期跟踪回访,将每次的跟踪和回访情况都详细记录在案,并及时存入他们的档案中。在救助过程中,有些流浪乞讨人员很难一眼就能够辨别出他们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当遇上这种情形的时候建议要把他们当作未成年人看待,及时把他们带到救助站或公安机关提供帮助,并查询收集必要信息。

(三)群众提供线索的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档案的收集办法。为更广泛地收集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信息档案,救助站、公安等相关机构,通过公布救助机构的电话,以及通过建立和公布微信号、QQ群等方式,向社会广泛收集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信息。还有一些民间的慈善机构,也在收集这方面信息。对于这种渠道收集到信息资料,救助机构要及时进行整理、录入,建立专人档案,对一些不够完整的信息要根据各方提供的线索进行跟踪调查完善。比如,当接到群众上报某个地方发现有未成年人在流浪或乞讨时,要马上到现场进行调查了解情况,深入收集相关信息,还要将他们带回救助机构给予帮助,逐步向他们了解更多有用信息,这些信息资料均应及时存进个人档案专卷和录入他们个人电子档案中。

二、如何管理好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档案

(一)按个案立卷归档并妥善保管好档案资料。当安置好某个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个案,在救助工作完毕后30个工作日内要对个案的所有资料进行鉴别分类立卷,并按年度进行归档。救助文件材料按照归档时要填写好卷面信息,写明序号、档号、页号、总页数、保管期限、备注等重要信息,有密级的要标明级别。装订成册后,要根据顺序依次上架,以便查阅使用。同时要确保档案有专柜或专门的保管室保管,并要排查隐患,确保档案存放场所防火、除湿、通风、安全。

(二)未成年流浪人员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纸质档案主要有:《救助登记表》《自行离站声明书》《在站服务及离站登记表》《终止救助通知书》等材料,这些材料包含了个人信息档案(填报未成年人的姓名、性别、籍贯、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近亲属姓名、家人工作情况、联系电话号码等信息)、流浪受助情况档案,此外还有与家人或所在地联系情况、与相关部门报告情况、处置情况、寻亲情况、未成年人教育评估矫治情况,住院情况、寄养情况、后期跟踪反馈情况等档案。电子档案主要包括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相片、录音、录像、指纹、DNA数据、各种电子报表、电子汇报材料、救助电话记录、监控录像信息、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的电子文件等档案。对电子档案要及时进行纸质化输出,并存入他们的纸质档案中;纸质化档案也要及时进行扫描录入电子档案中,实现纸质档案电子化;对电子档案还要求备份,防止电子档案因病毒和机器故障等原因而缺失。

(三)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由于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群体的特殊性,大家要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和隐私,档案工作更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所以要保管好档案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借阅、传送档案的,也要履行保密规定和程序,控制传播范围,注意保护好未成年人的隐私和权益。救助站点安装的监控探头,其影像也作为档案的一个部分,也要妥善保管,不随意外传。

(四)未成年流浪人员的档案要专人保管。当前民政救助站、城市管理局、公安机关等部门均保存着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档案,这些档案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为失散亲人的家庭尽快找到孩子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相关单位在选择档案工作人员时,要尽量选择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有耐心、富有爱心、熟悉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这将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档案功能的发挥,也更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三、如何利用好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档案

通过收集有效信息,分类建档和实施档案电子化联网等方式,为尽快查明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身份信息、家庭情况和流浪经过提供翔实信息和技术支撑平台。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档案功能很多,使用价值也很大。

(一)利用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档案进行打拐。建立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档案与打拐办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机制,实现离家未成年人信息资源共享。民政救助站、城管等单位收集到的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份、家庭信息、声音、相貌、指纹、DNA等信息在录入救助档案电子平台时,要同步将这些信息传送给当地打拐办。当地打拐办也要将失踪或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的信息传送给救助站等机构,以便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相互协作,这将更有利于失亲人员尽快找到失散的亲人。

(二)利用档案帮助未成年流浪人员尽快回归家庭和学校。通过查询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档案信息,就知道流浪乞讨人员的住址、家人、管辖地等方面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快速联系到流浪人员的近亲人员。虽然也会出现一些信息不准确,但在不断的调查中,大多数问题会迎刃而解,身份信息材料会不断得到验证完善,错误信息会在调查中得到纠正。特别是电子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后,快速查询功能效率极高,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快速找到自己的亲人。另一方面,建议救助机构尝试建立寻亲家庭档案平台,寻亲家庭应当尽可能翔实地提供失散子女的信息、音像、DNA等信息,建立寻亲双向交流网络平台,这样的互动平台更有利于双方尽快找到亲人。

(三)利用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档案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流浪在外的未成年人中,有部分是由于家庭困难的原因而过早地走进社会的。遇到这类人员时,要重点收集他们的困难情况信息,填报好表格,做好翔实记录并存入档案。而后应当尽快联系未成年人管辖地,一方面对他们的家庭情况档案信息进行再核实,另一方面也向管辖地通报他们所管辖的人员当前的困难和处境,使管辖地对困难人员的情况有更及时和精准地了解。确实困难的,管辖地会对档案情况进行核实,经过申请、调查、公示、会议、申报、审核、审批等必要程序,符合政策的给予支助:该纳入低保、五保的纳入低保、五保;该列入孤儿的列入孤儿;能够符合资金、产业、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支助政策的,通过程序使他们得到资助,促进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事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档案工作虽然过程辛苦,但意义重大,随着这个领域的档案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技术的不断完善,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打击侵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发挥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猜你喜欢

流浪救助家庭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家庭“煮”夫
流浪的歌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流浪猫鲍勃
恋练有词
给远方
流浪的星星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