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发挥政协党员委员作用的思考

2019-11-22宋德福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建言献策党建引领

宋德福

摘   要:抓好党建工作是人民政协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本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是统一战线的需要、是多党合作的需要、是发扬民主的需要。当前,党员委员作用发挥存在政协意识不强、委员角色淡薄、忽视履行职责、社会认可度不高、管理手段偏软等问题。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讲政治”这个关键,切实承担政治引领责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牢把握专委会这个基础,完善政协委员管理机制。

关键词:党建引领;党员委员;建言献策

中图分类号:D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9.05.006

文章编号:1009-6922(2019)05-3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发挥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人民政协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切实发挥好各级政协组织中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把党的主张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民主程序转化为政协组织的决定,更加广泛地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在政协组织中,委员是主体,而委员中的中共党员却是关键,因为无论是作为政协组织的一个最大的界别“中共界别”,还是党政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都具有很大的“示范效应”。

一、加强政协党的建设是人民政协的本质要求

抓好党建工作是人民政协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政协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面广、渠道畅通等优势的前提和保障。我们要从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的性质定位和本质特征,去深刻認识和把握人民政协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党的建设是统一战线的需要

人民政协是党的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中和政协机关中的共产党员,都是受党的委托从事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肩负着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把党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主张转化为政协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的重任。要完成这项任务、实现这一使命,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政协组织党的建设,增强政协组织党的意志力,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发挥好中共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各界委员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协得到贯彻落实。

(二)加强党的建设是多党合作的需要

人民政协是贯彻和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平台。政治协商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协商,政协工作重点是做党外人士的工作。在多党合作中,党的建设严格、纪律严明,党对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就有强力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多党合作就越富有成效;党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多党合作就会丧失主心骨,动摇政治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政协组织中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维护”,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团结引领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力量汇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使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成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加强党的建设是发扬民主的需要

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发挥好发展好人民政协这一重要民主形式,需要政协的党组织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确保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依靠党内民主来引领和保障人民政协发挥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有效凝聚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

二、当前政协党员委员作用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共党员委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政协组织中居于关键核心地位,肩负着实现组织意图,承担着领导和引导的责任。发挥好政协党员委员的作用,既是中国特色人民政协的本质特征要求,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关键和根本所在。目前政协党员委员在作用发挥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协意识不强

当前,各级政协组织在安排、协商、邀请部分党政干部担任政协委员时,更多地是综合考虑其素质、条件、能力、结构和代表性等各方面因素。说得直白一点,一名党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否作政协委员,既是工作需要,更是组织上的一种政治安排,作为个人,服从的因素更多些。但由于部分党政干部政协委员平常忙于具体业务工作,对党中央关于在新时期必须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协意识不强,认为自己当政协委员是“组织安排”的兼职工作,既无政治上的特殊好处,又无物质上的实际利益,当与不当政协委员无所谓,干不干政协工作都一样,因而缺乏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认真履职的内在动力。

(二)委员角色淡化

个别政协党员委员对政协组织的委员培训和有关业务知识培训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不愿意参加,对政协业务知识的学习、理解流于形式,也不注意同其它委员沟通交流、研究有关政协工作的知识,对政协工作不了解、不熟悉,对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当如何履行职责比较陌生,难以大胆开展工作,履行委员职责。一些党政干部政协委员由于处于“官员”和“委员”的“双重角色”,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作为党政领导在一些场合“不宜批评”“不便讲真话”和作为政协委员要“敢于提批评意见”“敢于讲真话”的角色冲突,在处于“两难境地”的情况下,委员角色意识淡薄,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工作不在状态,热衷于只当“挂名”委员,不愿做政协的具体工作。

(三)忽视履行职责

部分党政干部政协委员不能正确处理党政业务工作与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的关系。有的认为党政工作是“硬”的、政协工作是“软”的,在工作安排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有的觉得当政协委员写提案、提建议不会起什么作用,或提了建议没被采纳,工作热情就逐年减退;有的由于业务工作任务繁重,顾不上花时间和精力来做政协委员的工作,顾此失彼,影响了委员职责的履行;有的不积极参加政协的会议、活动,一遇会议、活动就告假,甚至不假缺席;有的不愿意深入调查研究,不注意倾听、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对社情民意无所反映;有的对党政工作的利弊得失既不提出批评意见,也不积极建言献策;等等。

(四)社会认可度不高

政协委员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代表的是社会各阶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诉求,更应为人民群众普遍所认可肯定。但目前政协委员的产生,从国家层面看没有相关、专门的法规出台,基本是在每次政协换届前统一下发指导性文件,并且缺乏操作细则。具体的产生过程,从基层政协到逐级的高规格委员产生,基本上都是偏重于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效益,工作岗位和领导职务,没有经过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民主程序,缺乏激励竞争,缺少必要且有效监督,广泛性、透明性、公开性不强,社会(界别)认可度不高。

(五)管理手段偏软

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重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为了创造更加宽松的协商环境和氛围,对政协委员综合素质、参政议政能力、履职考评等,没有严格的制度把關、严谨的标准衡量,缺乏刚性约束。在实际工作中,政协组织对那些履职意识不强、能力不高、作用发挥不好的委员仍然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除了一些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审查的委员被撤销委员资格和工作调离的情况外,各级政协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来劝退罢免委员资格的情况还极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政协组织对委员的管理流于形式,成为了摆设。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过于松散且矛盾的整体环境,挫伤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不能将政协组织形成精兵勤政、综合素质过硬的政治协商机构,严重影响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效果。

三、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委员作用的几点思考

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必须加强政协组织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人民政协党建工作的强化,可以说至关重要,关乎到人民政协工作的方向、道路、目标问题,关乎工作力度强弱和工作质效的效率效益。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关键时期,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共同体中,中共党员的比重不是绝对多数,但起着关键少数的作用,发挥好党员委员的作用,是人民政协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也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关键和根本保障。

(一)紧紧抓住“讲政治”这个关键

政协之“政”是政治之“政”,政治性是政协最基本的属性。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一个重要政治机构,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始终在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下履行职责。政治可靠是做好政协工作的首要标准,政治上的明白,是最大的明白;政治上的成熟,是最大的成熟。新时代的人民政协必须理直气壮讲政治,这是人民政协党建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责任,也是政协抓好党建引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讲政治”这个根本,首要的是做到“三个确保不偏离”。

1.确保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偏离。政协工作环境宽松,但在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上绝不能放松,绝不允许不同声音出现。全体政协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两个维护”铭记在心,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听党中央指挥,向总书记看齐,党中央倡导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在重大原则问题面前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坚决同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绝不能偏离方向,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政协有市场。政协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要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绝不能自以为是、自行其是。

2.确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偏离。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政协工作是为中心大局服务的,党制定的目标任务就是政协工作努力的方向。要坚持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推进在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政协党组要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确保落实的职责,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地方党委的统一安排,不折不扣抓落实,聚焦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大局和阶段性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协商建言。要主动深入研究政协年度重点任务和日常重要工作主动融入党政中心工作,与党委政府重要工作结合的途径,通过民主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政协的决定和工作安排,使政协的履职活动同党委的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

3.确保团结民主、凝心聚力不偏离。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凝聚人心,破阻力,解难题,增动力,是人民政协的主责主业,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要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道路、方向、目标上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团结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群众,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凝聚各方面智慧力量,努力为党的事业汇集正能量,画大同心圆。

(二)切实承担政治引领责任

什么是思想政治引领?就是先进的执政党用先进的思想引领其他人,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在政协组织中,政协党组承担着政治引领责任。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委员的主体作用,首先是要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这个前提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委员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出来。各级政协党组要树立做好政协工作必须首先抓好党建的观念,认真履行政治引领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政协党的建设的领导,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员委员要强化党的意识,搞清楚自己首先是党的干部,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责任是为党工作,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始终做到任何时刻都不忘党员身份、不忘党内职务、不忘兴党责任,强化为党做好政协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以鞠躬尽瘁的态度自觉肩负为党分忧、为政协事业尽责的使命。

1.坚持把抓好政治引领,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承担起政治引领的责任。政协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进共识促进团结的质量上,切忌单方发力,单纯地以建言咨政作为政协工作的全部内容,而忽视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党和政府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需要集思广益,而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政策的认知和支持程度,共识度越高,政策实施就越有效。可以说,政协建言咨政是服务大局,引导社会凝聚共识同样是服务大局,而且是更重要的服务大局,这是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

2.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于参政履职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党委决策部署。在建言咨政中引领共识,在协商民主中达成共识,在参政履职中凝聚共识,把建言咨政的过程,同时转化为学习教育、凝聚共识的过程,通过调研视察,让委员们了解和深刻认识党的方针政策,认识党的决策的正确性,从而广泛凝聚起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集体智慧和强大力量。

3.认真履行政治引领责任,以提高政协履职水平为重点,以制度建設为抓手,制定完善加强政协党的建设的意见,全面加强政协党的思想、理论、能力建设,有效发挥在政协组织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民主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方面的共同意志,动员组织各界委员进行协商议政,注重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同各界委员的深入交流,谈思想、见思想,在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上,在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上,凝聚各界人士的思想共识、画出最大的同心圆,转化为各界各族的自觉行动,强力推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贯彻落实。

(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一再强调“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履行政协职能中的主体作用”。党员委员如果不认真履行委员职责,不仅使他们自身应当承担的政协方面的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影响了整个政协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具有较大的负面效应。因此,作为政协委员中的党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深刻认识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牢记自己的政治责任,把自觉贯彻执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行动,把认真履行好委员职责作为自己应尽的政治责任,作为影响和带动其他非党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做好政协工作的具体措施,强化党性锤炼,在提高觉悟、提升修养上下功夫,以对党、对人民、对人民政协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觉履职、主动履职意识,认真履行好委员职责,发挥好先锋模范表率作用,引领社会各界求真务实担当作为,推动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党员委员一般具有“官员”和“委员”的双重角色。作为“官员”,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委员”,我们要关注、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当好“民意代表”,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问题上,无论是作为“官员”,还是作为“委员”都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在看待党政干部政协委员时,往往是看重其“官员”地位而忽略其“委员”身份。而我们一些党政干部政协委员自身也自然形成了这种意识。在这种“习惯使然”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注意强化“委员”角色意识,时时想到自己不仅是一名党政干部,还是一名政协委员,履行好委员职责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很难当好一名政协委员,发挥委员应有的作用。

在政协参政议政活动中,党员委员具有独特优势。作为一个部门或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由于较长时间领导或从事某个方面的业务工作,党员委员对这项工作总体情况了解比较清楚,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有直接感受,对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这些都是作为“官员”的优势。如果能够在这个基础上,以一个政协委员的眼光和角度,再进行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或通过学习考察研究借鉴其他地方类似问题的处理办法,然后从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更超脱的角度去审视、研究、分析这方面工作的作用,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对推动全局工作的意义,从而在政协有关会议上或以委员提案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建言献策”,既有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又有全面深入的理性思考,具有较高的质量,更能得到上级的重视,也将会更好地推进这方面工作的深入,这正是党政干部政协委员履职的优势所在,可以收到“官员”的业务和“委员”的工作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四)牢牢把握专委会这个基础

党的力量在组织。中央提出“两个全覆盖”的要求,要结合实际,对中央已经明确的要认真抓好落实,对原则性的要研究探索具体办法,努力在政协形成既符合自身特点又能发挥党的领导“最大政治优势”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加強政协委员队伍党的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组织依托。政协专委会作为联系服务委员的桥梁和纽带,健全完善专委会党建工作组织机制,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专委会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现专委会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成立专委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专委会党的建设议事、统筹、督导。成立专委会分党组或党支部,使专委会党建工作不再局限于机关,而是拓展到委员中的中共党员,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和“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强化对委员的教育引导,从严管理和教育“两支队伍”,用好“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在专委会分党组或党支部中,党员委员要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以平等待人、尊重非党委员、尊重各界的良好形象来团结人影响人,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络党内外政协委员,进而引导各界委员在政治上更加清醒坚定,履职能力不断提升,为做好政协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组织和制度保障。

专委会党组或党支部要坚持以活动为纽带引领委员、联系界别、服务群众,为广泛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提供抓手与平台。通过建立委员信息数据库,了解委员的工作特点、专业背景、性格喜好以及语言风格等,包括委员持续关注的问题,以此作为专委会发扬民主、增进团结的重要依据。组织委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不断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帮助委员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推进情况,化解误解、促进共识。制定工作计划,不但要结合常委会的总体工作部署,还要注意吸收委员的意愿和建议,包括结合提案,使党委政府能够了解各界委员关注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为完善决策和有针对性做好聚民意、凝人心的工作提供信息支持。认真耐心地听取委员发表意见,允许委员表达不同的观点,做到地位不分高低、座位不分主次、发言不分先后,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委员都有平等说话的机会,让委员在没有拘束感的氛围中履职尽责。经常组织界别活动,使界别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通过各界委员在政协参加协商,实现下情上传、上情下达,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联合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在汇集有关意见建议的同时,围绕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落实积极推动共识形成。

(五)完善政协委员管理机制

1.建立委员履职评审退出机制。现行政协委员产生方式,造成了“选人的不管人”现象,直接影响政协工作的开展。要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履职评审、退出机制,明确制度,对委员履职进行刚性管理。在委员履职后实行一次届中全面考察调整,改变一旦安排为政协委员,不管合格不合格,称职不称职,都得在五年任期结束才进行调整的现状。要充分利用届中调整机制,对于那些不履职或者不完全履职的委员及时进行协商调整。特别是对因个人主观因素不愿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的在任委员,应及时劝其辞去委员职务;对那些不积极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不撰写提案、不反映社情民意、不提意见和建议的委员,不再列为下届政协委员人选。

2.建立委员向界别述职机制。尽管政协委员并非实质性的行政职务,却拥有对研讨事关国计民生大政方针的话语权和评议政府行政绩效的监督权,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广大民众心中,享有崇高声誉和莫大期待。政协委员由界别产生,本界别对当选政协委员的认同很重要,因此,应建立委员履职情况向本界别同仁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情况;参加学习、调研、视察活动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际贡献情况以及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等,接受本界别的评议。对得不到界别认同、不参与界别活动、不能及时收集、反映界别群体的意见诉求的委员,所在界别应向统战部门提出调整的要求,建议其主动退出或提请政协组织强制其退出。

3.建立委员履职公示机制。新时代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政协委员的称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能更好地激发委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政协委员履职不仅需要有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较强的民意代表性,更需要一定的自我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需要委员不辞辛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和接地气的意见建议。建立委员履职公示机制,把委员履职的情况在委员所在工作单位或生活的最小行政区域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反映民情民意、参加社会活动、服务社区等履行委员职责情况。通过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效促使委员更加勤奋履职。

责任编辑:秦利民

猜你喜欢

建言献策党建引领
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老教师理应是学校的“宝”
给政府工作建言献策须有可操作性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言献策如何影响政府决策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影响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因素的调查分析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支部建在合作社 凝聚农户共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