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 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22曾小山廖彩霞
曾小山 廖彩霞
摘 要:针对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发现“学院及其他院校不少学生实习跳槽频繁” 的现象,课题组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学生“职业路径模糊”“岗位技能不高”“抗压抗挫不强”职业能力问题为诱发这现象的内因。自探索实践以来,形成的“三课二讲一服务”专业思想教育路径、“三促二赛一展示”岗位技能训练路径、“三比二看一评选”职业素养培育路径,依托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分别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显著降低了学生实习的跳槽率,明显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培养路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在学习团体协作、交流沟通、实践和就业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多年来,课题组为了解汽车维修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状况,在走访企业中发现了“学院及其他院校不少学生实习跳槽频繁”的现象。多年来,课题组为了解汽车维修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状况,在走访企业中发现了“学院及其他院校不少学生实习跳槽频繁”的现象。
针对现象,以“实习学生、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通过研究“汽车维修类专业毕业生成长历程调查问卷(学生版)” 和“汽车机电维修岗位人才培养与就业调查问卷(企业版)”,得出结论:学生“职业路径模糊”“岗位技能不高”“抗压抗挫不强”三个职业能力问题为诱发这一现象的内因。为此,课题研究遵循“寓素养教育于技能教学,融技能教学于素养教育”理念,按照汽车机电维修核心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根据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修订传统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实践高职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路径,以解决这三个问题。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显著降低学生的实习跳槽率,明显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传统方案“技能教学与素养教育脱节”
以向汽车4S店输送 “用得上、留得住、沉得住、有发展”高质量汽车维修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遵循“寓素养教育于技能教学,融技能教学于素养教育” 理念,以提升汽车维修类学生职业能力为途径,按照“素养教育”与“技能教学”在培养目标、执行标准、实施过程三个方面上相融合的要求(见图1),从专业杰出校友发展历程寻找专业思想教育内容,从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技能要求设置教学的项目和内容,从岗位职场素质能力需要开设素养教育项目,重构教育教学的内容,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设计了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方案(见图2)。
方案通过实施 “三课二讲一服务”专业思想教育路径、“三促二赛一展示” 岗位技能训练路径和“三比二看一评选”职业素养培育路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分别解决“职业路径模糊”问题、“岗位技能不高”問题和“抗压抗挫不强”问题,以降低学生实习的跳槽率,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实施“三课二讲一服务”专业思想教育路径,解决“职业路径模糊”问题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这规律,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有目的、按计划、有序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由认知专业(内化)到认同专业(外化)转变,自觉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专业化人才。认知专业源于不断的专业思想教育,认同专业源于不断的榜样人物引领,认知专业是认同专业的前提,认同专业是认知专业的目标,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由此,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课程、入学教育和汽车服务行业认知实践教育基础上,经实践形成了 “三课两讲一服务” 专业思想教育路径,以解决学生“职业路径模糊”问题。其中,汽车服务行业认知实践教育,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二周,以了解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就业前景为主要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
(1)“三课”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三门课程。遴选合作单位的优秀人事部经理、总结经理和专业技术骨干,按学院关于校企合作单位特殊人才进课堂待遇的办法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三门课程的兼职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要立足行业发展,依据用人标准,采用典型案例,为学生解疑答惑,帮助学生思考构建专业职业发展路径,更加明晰专业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方法。
(2)“两讲”指杰出校友励志讲座和优秀企业家讲座。聘请杰出校友和优秀企业家作为专业客座教授,每学期定期开展1-2次讲座,以自身的经历和认知,讲授专业化成长道路的所思所感,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促使学生不断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自我,明晰专业职业路径的目标、方向、能力和学习任务等内容。
(3)“一服务”指学生实习就业“就业经纪人”服务。在第五学期学生进入实习前,学院聘用教师或辅导员作为每位学生的就业经纪人,提供就业精准化服务。针对所服务的对象特点,就业经纪人一是帮助其筛选合适的目标企业;待确定好企业后,为其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二是通过拥有的社会关系,推荐其实习就业;三是每月至少一次要了解其自实习起止毕业期间的状况,协助解决其遇到的人际关系、沟通协调、思想困惑、技术支持、岗位调整等问题,巩固其职业化发展路径,更好地帮助其顺利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三、实施“三促二赛一展示”岗位技能训练路径,解决“岗位技能不高”问题
(一)“三促”指“教学做评”为一体教学、课程技能项目竞赛、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诊改的三个教学手段
一是通过开展“教学做评”一体教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课程技能项目实训,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到“教”“学”“做”“评”同步,实现理论与技能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相互促进,实现技能训练和素养教育同时进行,达到“教”“学”“做”“评”合一,使学生得以体会到“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学,学中做” 的乐趣,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不同步的问题;二是通过开展课程技能竞赛,以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能力为依据,融入职业素养元素,按先后开展的课程教学项目,本着“实用性、应用性、科学性、量化评价、可操作性、团体参赛” 六项原则,以 “赛事成绩纳入课程总评成绩、赛事排名作为选拔校赛及以上参赛选手的依据” 为课程激励机制,开发了课程核心技能项目,有效地解决学生各项技能掌握不扎实这一问题;三是通过实施“4+1”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诊改,每学期抽取20%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工作质量评价诊改方案(由理论知识点测试、学生技能点测评、满意度测评、 学生访谈、教学过程测评、课程教学总结和评定小组整体评价七个项目构成),调查分析教师、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诊改意见,形成以 “企业骨干、督导、部分教师、院系领导” 与“在校生”的“4+1”工作质量评价诊改机制,开展工作质量评价诊改,解决教育教学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二)“二赛”指岗位技能的素养评赛、技能竞赛
依据机电维修核心岗位技能的要求,按照“既需逐渐提升学生技能素养,又要逐步提高学生技能”思路,系统设计各级别项目的内容、指标,经实践形成了五级联动岗位技能评赛体系(见图3)。依托体系,课题组通过组织开展素养评赛和技能竞赛,促使学生不断学习、巩固、提高岗位技能,同步提升技能素养,增强成就感、自信心、沟通协调等。
(三)“一展示”指企业视角下学生岗前技能达标展示
在第五学期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以《专业岗前综合实训手册》校本教材(已修订五次)为载体,开展岗前综合实训。待实训结束后,学院组织以用人单位技术骨干或人事主管为主考官,院内教师协助,在实习招聘活动中按实际需要从该手册中抽选1-2个技能项目,在校内汽车检测维修中心对其意向的学生开技能考核,实现岗位招聘择优录取的目的。这既促使学生在“能力认可需求、实习岗位需要”压力下,主动按要求规范,逐步、扎实地掌握岗位的常规工作技能(如维护保养、更换前照灯)、一定难度工作技能(如发动机正时皮带更换)和难度较大工作技能(如汽车电路故障排除),达到实习岗位对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又解决了学生实习前存在信心不足、无心学习等问题。
四、实施“三比二看一评选”职业素养培育路径,解决“抗压抗挫不强”问题
(1)“三比”指比体技、比才艺、比成绩。比体技方面,有计划化地组织球赛、拔河、接力等体育团队项目竞赛,树立学生团队合作、服从安排等意识;强化训练学生在抗压抗挫、急躁情绪、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比才艺方面,开展演讲、唱歌、书法等项目活动,增强学生成就意识,强化克服紧张心理、沟通交流等能力培养。比成绩方面,比在各项活动中所获得的荣誉;比在班级、专业中的课程综合成绩排名。
(2)“二看”指看纪律、看内务。看纪律方面,学生是否存在露宿、晚归、违纪等情况,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看内务方面,依据学院宿舍内务整理标准,学生寝室内务是否达标,强化学生人际沟通、自我管理、贡献、服务等意识。
(3)“一评”指评优评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学院按照每位学生的专业成绩、竞技获奖、才艺获奖等进行测评,筛选入选的名单,并依据学生是否存在“违反校纪校规”“寝室内务不达标”等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确定获奖名单。这解决了院系在学生评优评先方面存在“评选尺度难以把握”等问题。
五、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据学院就业处和麦可思数据分析,结论显示:一是学生实习跳槽率显著下降,由2008年的25.41%下降至2018年的5.44%;二是學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得到了企业认可,2017年以来,毕业生与来校招聘单位岗位供求比达到1:12;三是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与2017届毕业生相比较,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增加 4.26%,专业对口率提高 22.50%,就业现状满意度提升 19.16%,工作满意度提升 17.54%,月收入增加 16.53%。
(2)师资教育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对近三年来所获得的各类荣誉奖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指导学生各类竞赛能力突出,取得67项省级及以上的学生荣誉奖项;二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赛国赛优秀指导教师10项等成绩;三是辅导员教育能力显著提升,获得了全国林业职业院校优秀辅导员1项、省级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1项、省级学校共青团“微团课”大赛特等奖1项、辅导员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等 6 项等荣誉奖项,为省内高职院校最好成绩。
(3)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自探索实践以来,课题组管显著地降低了学生实习跳槽频繁,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但在课题研究方面存在学生职业路径明晰程度等指标不清晰等问题,未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这不利于校企双方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不断形成合力共同地解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教育部网站,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2]赵珍.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代教师的启示[J].现代交际,2011(06):216.
[3]熊刚,彭智平.师范生基本素养与师德养成[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4]秦艺.普通高校与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比较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5]张星晨.职业社会学视域下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6]赵雪峰.构建“一体四翼”式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09.
[7]闫雅娟.MOODLE环境下网络开放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4.
[8]燕良轼,毛晋平.教育心理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1998.
[9]董晓星,陈家麟.论榜样示范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09):58-60.
[10]易忠奇.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几种职业意识与习惯的培养[J].湖南农机,2012,39(11):209-210.
[11]王春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企业视角下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JY17215,主持人:曾小山)
作者简介:曾小山(1979-),男,汉族,江西兴国县人,硕士,汽车服务工程副教授,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机电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高职汽车维修类专业教育与管理、汽车维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