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2019-11-22郑士璟林晶林锦锋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冷战美国

郑士璟 林晶 林锦锋

关键词 冷战,世界多极化,美国,霸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19-0045-06

一、教学设计说明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课标要求为“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从知识体系上看,本课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共同构筑了现代国际格局的知识脉络。在教学内容上,本课讲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一方面,以欧盟为代表的欧洲、继承苏联主要遗产且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俄罗斯、力争成为政治大国的日本、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发展的巴西与印度等国家,以及组成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活动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共同构建起世界多极化的基础,使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当下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不断推行霸权主义,使世界多极化的实现还需长期与复杂的过程。

综合课标与教材,可知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且多极化趋势之“趋势”主要体现在多极“崛起”与美国霸权主义“遏制”间的制衡之中。故本课拟以“势”为关键字,分为两大教学板块:1.析天下大势;2.断大势所趋。与此前各课相比,本课最大的特征为“当下进行时”——当今世界发生的众多时事正是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实际上是以历史“亲历者”的身份在与“社会现实”对话,这决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谈话法。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材料1:网络段子——2019年5月14日,休斯敦太空中心,一门巨大的大炮仰望星空,而在大炮底下,一位发型飘逸的老顽童迅速地跑到这个大家伙边上。他对围观的众人说:“现在,我将完成我的承诺,我将以光速飞出地球!”然后,他飞出去了,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光速的男人。直到现在,美国都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超光速引擎,没错,这就是特朗普超光速引擎。

材料2:段子的现实依据。特朗普于2015年发布的推特及2019年5月14日的美国道琼斯指数:

道琼斯指数是衡量美国股市的一个指数。2019年5月14日,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道琼斯指数下跌了1300点。

中美贸易摩擦,由美国执意挑起,意在遏制迅速发展的“中国制造”,维护美国在经济上的霸权。事实上,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就在谋求成为世界霸主的道路上愈行愈远,中美贸易摩擦不过是其种种霸权举措中的一个缩影。然而,时至今日,天下之“势”真的已悉归美国了吗?恐怕不尽然。那么,当今的“天下大势”究竟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设计意图:通过一条趣味性极强的网络段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新课教学

第一板块:析天下大势

材料1:瑞士信贷研究所《世界多极化结构图》(2017)(图略)

问题:观察瑞士信贷研究所于2017年制作的评判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实力的《世界多极化结构图》。国家后面的数字代表研究所对其实力的评分,数字越大,颜色越深,说明实力越强。通常,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会对国际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极”。“美国最强”与“多极崛起”就是这幅图给我们的初步印象。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学生与教师共同观察、分析《世界多极化结构图》,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理解多极化的含义。同时,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史料实证学科素养得到发展。

展示一组材料:

材料2:欧盟对美贸易顺差

材料3:日本对美贸易顺差

材料4:2018/19年度排名前四的小麦出口国(数据来源:北京日报)

材料5:俄罗斯GDP发展趋势图

材料6:1976—2017年世界主要国家GDP变化视频(此处截图首张与末张)

(配合视频进行讲解)197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DP)在全球的总排名第15位,不及美国的1/10;排名第二的日本与美国的差距超过5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开始稳步上升;至2017年,中国GDP跃居全球第二,且与美国的差距不到40%。

问题: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从材料6可以看出,近几十年来,各经济体实力都在不断增强,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追问:经济实力的增强又会给这些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材料7: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相关新闻标题

材料8: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6月24日新闻标题

材料9:2019年各国国际影响力排名(来源:《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问题1:这几则材料的共同主題是什么?(预设答案: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这些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问题2:如何得出这一结论?(预设答案:欧洲多国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拥抱华为,正是因为有足够强劲的经济实力,又有团结一心的政治合力,以欧盟为代表的欧洲才有底气向美国的强权说“不”;日本不满足于经济大国地位,也积极谋求相应的政治地位;中国和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也相当大)

问题3: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它们发展、崛起,乃至成为影响世界一极,对“美国最强”造成冲击,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预设答案: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问题4:你认为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预设答案: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国力)

设计意图:授课进程上,学生在教师的问题链引导下,从已经学过的知识——欧洲、日本崛起切入“深度分析”层面的学习,达到由浅入深的效果。材料选择上,采用表格、趋势图、柱状图、数据可视化视频,增强数据的直观性;采用大量时事新闻,架构起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使学生以历史亲历者的身份与时代对话。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四组材料,理解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崛起的表现不光包含“经济实力”,亦包含“政治影响力”。由此,学生对“多极化”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比较具象的感受。

世界多极化不是只有综合国力强的大国或集团才能对“美国最强”造成冲击,南非、印度、巴西等其他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对霸权造成冲击。

问题5:从南南合作到金砖国家,这些国家通过合作增强自身的实力,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与欧洲联合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经济实力发展、国际地位提高,就对发展中国家摆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控制打下了基础。所以,发展和崛起并非大国的专利。那么,既然大小国家都朝着成为世界一极的方向迈进着,为什么不直接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局面,而只说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呢?

设计意图:“多极崛起”与“美国最强”存在着利益冲突,“多极崛起”威胁着“美国最强”。美国必然会遏制它们的崛起。中美贸易摩擦就是美国维持自己霸权的举措之一。美国追求“单极”世界的幻梦,自冷战结束至今,已经27年了。27年来,美国始终坚持着霸权主义,而这已成为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主要阻力。

通过“初步感知”-“深度分析”-“宏观补充”三个层次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多极化”概念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讲解完“多极崛起”之后,通过对“趋势”二字的强调,转入美国霸权主义“遏制”多极化趋势的学习。

材料10:据人民日报评选,2018的年度热词之一是“退群”。

据不完全统计,自特朗普上任以来,至2018年10月,美国已经退出的群有6个,正在退或威胁要退的群有5个。其中,最令人们震惊的莫过于退出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见表1)。然而,据CNN报道,美国于7月8日宣布成立天赋权利委员会,用以审视人权,判定哪些权利值得被尊重。美国就这么自己建了一个群,自己当上了群主。美国为什么这么做?

问题:美国真的有审视人权的资格么?它此举目的是什么?

史事列举:2019年3月24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20周年。20年前,北约以南联盟境内的人权未得到有效保障为由“替天行道”——人权高于主权。在长达78天的轰炸中,成千上万枚导弹被发射,造成超过3500人死亡,1.25万人受伤。

材料11:科索沃战争相关漫画

漫画解读:在遍地残骸中,一个枯瘦的人坐在废墟上,对着天空中的硝烟商量道:北约,帮我一个忙,别再帮我任何忙了!

北约自诩维护人权,但其实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除此之外,在轰炸期间,中国驻南大使管也遭到了北约导弹袭击,3名年轻的记者不幸牺牲。

材料12:特朗普对多国发动贸易战的相关新闻标题

今天的美国更变本加厉,特朗普一边呐喊着美国第一,一边驾驶着贸易战战车向世界各国冲去。他不仅仅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还将矛头指向了日本、印度、欧盟、法国等国家和国家集团。这正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美国的霸权遏制着多极的崛起,阻碍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便是当今的“天下大势”——多极崛起与美国最强之间的动态制衡与博弈。

设计意图:就丰富的时事、漫画、新闻视频等教学资源列举史事,学生可在史事梳理中了解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遏制,并与前文“多极崛起”冲击“美国最强”相呼应,揭开“天下大势”的神秘面纱,深刻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内涵。

第二板块:断大势所趋

在多方制衡与博弈下显现出的多极化趋势将往何处发展?究竟是“多极崛起”星火燎原,还是“美国最强”略胜一筹?教师继续以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材料1:《人民日报》给出的2018年两大年度热词

“退群”和“命运共同体”,显然是一对矛盾的词,而它们同时成为年度热词,则暗喻着2018年的世界风云——“美国最强”称霸世界与“多极崛起”和平发展间的博弈已经显山露水。事实上,在“美国最强”与“多极崛起”的博弈中,始终伴随着战争与恐怖,亦伴随着争取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努力。但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多极化是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得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呢?这是学生的课后作业。

但这个作业有些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先做一些方法上的提示和讨论。第一,要求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知识,综合考虑影响世界格局的多种复杂因素,比如既要考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又要考虑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和平发展所做的努力;第二,要求借助一些方法,特别是前后同类比较的方法,去发现是和平发展努力的力量越来越强还是相反。

以教材第三部分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为例。可引导学生利用材料2(不结盟运动与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国地图略),确定它们成立的时间和性质(均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都是建立公平正义国際新秩序的两种表达形式,前者致力于政治,后者致力于经济)。并结合材料3、4观察分析,这两大组织发展至今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材料3: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变化表

材料4: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国数量变化表

课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围绕“时代主题和世界趋势”这一主题,自拟标题,自行收集资料,调动可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设计意图:本部分立足于本课“当下进行时”的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发展中国家反霸权的历史,了解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力量的发展趋势,为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探究题打下基础。探究题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对话当代,发挥历史学科知往鉴来的独特功能。

(三)课堂小结

冷战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力量有欧盟各国、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这些国家或国家集团之所以能够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是依靠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的提升和成立国际组织等。

本课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多极化趋势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出现的新特点,其中,“趋势”二字正体现在多极“崛起”与美国“遏制”间的制衡下。

通过图文结合、师生对话式的回顾总结,首尾呼应。同时,梳理本课知识点,使本课内容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设计反思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体、生动、形象地讲授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中,宜从历史的角度,结合学生可触摸、可接触的经验进行讲解,而不必刻意用一些专业性过强的术语。综上,笔者认为:“细节”“理解”“情感”,是初中教学理应把握的三大关键词。在此,仅谈几点教学反思:

1.善用细节材料。教学并不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围绕体验与沟通而展开的历史理解。细节性的材料能够有效揭示史实的具体性、情境性。教师要善于使用细节材料,一方面着眼于让学生理解史实发生的具体场面和情势,获得相关历史知识的研究;另一方面通过细节,获得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体验。通过细节,营造具体的历史情境,同时教师适时、适度地发挥示范、熏陶、升华与启发的作用,是达成有效教学的关键。

2.尊重学生理解。任何理解的过程都是自我精神与文本交流的过程。只要人在理解,理解便会不同;只要人在思考,思想便在交流碰撞。要想使学生真正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产生理解,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围绕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在思辨中体悟。同时,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世界,使课本知识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这才是情感发生的生理机制。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教师才有引导的空间,情感教育的目标才能生成。否则,情感教育目标就可能是误导与强制,最终将引发叛逆。

3.注重情感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世界现代史中的情感教育,应当关注国际理解的视角,授课过程中要有具体的行为化的目标。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在学生情感体验基础上,长期坚持寓理与育情的统一。依据布卢姆的研究,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目标排列成为连续的、依次上升的五个水平层次:主动参加学习活动(接受)——进入历史体验与认知(反应)——对特定事实进行价值判断(评价)——形成自己看法(组織)——知道如何诠释历史(性格化)。这一情感目标层次的结构,应为初中教师合理设计情感目标的重要视角。

本课点评

如何准确把握学情和学习内容,是合理创设学习情境的前提。本课课题“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和课标规定要初步了解的“‘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既是没有严格时间下限的历史时态抽象概念,也是一直延续到当下乃至未来的历史过程,同学们可以说是这一历史过程的“亲历者”,并且,本课的学习还是世界格局范畴的最后一课。作者以“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为重点,整合学习内容,创设“析天下大势”“断大势所趋”两个学习情境,充分发掘本课题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上的价值。前者重在通过师生对话指导同学与史实对话,在师生共“析”中获得知识、训练能力;后者意在通过老师示范,指导同学运用比较与综合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在独“断”中体会历史知识的特性。

“析天下大势”作为重点,在材料选择上,作者选取大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材料,使抽象概念具象化;选取有时间跨度且体现前后变化的材料,力图呈现世界多极化的演进性,努力体现所学课题的历史感。在方法指导上,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个别的具体事实中概括出“多极崛起”的一般共性;从经济实力的壮大到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等多个角度分析“多极崛起”的表现;将新崛起的力量与美国霸权置于“制衡与博弈”的概念中综合考察,从而把握“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天下大势。从初步感知,到分析概括,再到综合考察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完成了一个有新知获得、有思维推进、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断大势所趋”作为拓展,作者抓住了本课题学习的两个独特价值,一是三年学习临近尾声,是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好节点;“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属向未来开展的历史过程,很多问题尚无结论,正是探究对话的好题目,也体现了时间距离对历史理解的重要性。作者在完成新课主体部分的学习之后,布置开放性作业,并给予比较、综合的方法指导和示范,让同学经历一次“当代人记当代事”的体验,初步了解历史现象的复杂性、时间距离对历史理解的重要性,从而初步理解历史知识的特性。

总之,本教学设计,在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合理创设学习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感等方面,皆有可称道之处。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先呈现美国的霸权再分析新力量的崛起更合乎历史的逻辑,毕竟,冷战结束后最直接的,就是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此外,在语言表达的客观公允、准确精练上,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李江: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郑士璟,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林晶,福建师范大学2016级本科生。

林锦锋,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福州第十六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王湉湉】

猜你喜欢

冷战美国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