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际传递下的儿童多维贫困问题研究

2019-11-22吴品州朱蕾丁厅厅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2期
关键词:儿童发展

吴品州 朱蕾 丁厅厅

摘要:儿童阶段是人的生命周期中的依附期和脆弱期,也是极易因外在因素陷入贫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原生家庭的贫困往往通过代际传递,对儿童生存、健康、教育、参与等产生连锁性影响,造成儿童的多维贫困问题和贫困的恶性循环。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政府扶助、家庭支持以及社会力量参与。

关键词:代际传递;儿童多维贫困;儿童发展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以及2018年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以来,我国政策扶贫力度不断加大,贫困人口持续减少。2019年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8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并且这一减少趋势将继续增大。但反观我国扶贫政策,更倾向于整体和区域,针对特殊群体特别是贫困儿童的扶贫举措还较少。然而,儿童贫困问题不仅关乎儿童自身的发展,还与其家庭的未来、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恶性循环的关键,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步,应引起政府和学者特别关注。

一、儿童贫困的界定与测量

在儿童贫困的界定上,不同学者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儿童贫困与其他群体的贫困没有区别,不需要单独研究;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儿童贫困来源于家庭的贫困,因此将两者划为等号;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机构认为,儿童作为单独个体,其贫困意味着自身福利的缺失与被剥夺,应作为特殊贫困群体看待。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贫困儿童是指“经历过生存、发展和成长所需的物质、精神和情感资源的剥夺,而不能享受其权利,不能发挥其潜能或作为完整、平等的成员参与到社会中的儿童。”基督教儿童福利会进一步分析了儿童贫困与成人贫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剥夺,二是排斥,三是脆弱性。即儿童发挥其潜能所必须的服务和物质被剥夺;权利、话语和尊严被否定,遭遇不公平待遇,甚至生存受到威胁;没有能力应对生活环境中的威胁,独立生存。

关于儿童贫困的测量,国内外学者逐步从单维层面转向多维视角。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通过建立8项与儿童基本福利相关的指标(健康、教育、住所、食物、卫生设施、安全饮用水、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信息获取)来测量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贫困率;普林斯顿大学研究设立7个被剥夺指标来对贫困进行测量,分别是:健康剥夺、食物剥夺、居所剥夺、饮用水剥夺、教育剥夺、生活基础设施剥夺、信息来源剥夺;国内学者王小林则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多维贫困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儿童权利公约》中所赋予儿童的基本权利,构建出了儿童贫困五维指标,包括:生存、保护、健康、发展及参与。此外,我国学者金梅在前者的基础上,将儿童分为0~5岁和6~15岁两个年龄层次来开展分层研究,根据其发展需要,建立了不同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

二、代际传递与儿童多维贫困

儿童贫困原因是多层次的,但整体来看,主要源于家庭的贫困。儿童作为社会的脆弱群体,其生存权利的实现和发展条件的满足都受家庭的直接影响,这就体现了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而这种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不仅对儿童的经济实力造成影响,如获得零花钱的多少、玩具数量等,也更深层次的造成了儿童的多维贫困问题,如表1所示。

在营养维度,家庭贫困代际传递造成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肉类以及蔬菜水果摄入量低,营养状况总体仅保持在维持基本生存需要上,这一定程度影响了儿童关键期的成长,造成贫困儿童身高和体重普遍低于标准值。

在健康维度,贫困儿童的父母往往较为封建迷信,这种贫困的代际传递直接造成儿童患病时无法得到有效医治,而是采取求神拜佛或请法师等方式进行治疗,甚至部分贫困家庭对儿童的健康状况毫不关心,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儿童在幼龄脆弱期时身体受到创伤甚至导致残疾。

在保障维度,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往往致使无能力为孩子缴纳医疗保险,处于无保障状态。而中国农村上千万的留守儿童,则更好的印证了贫困儿童亲情上的缺失。生活所迫,父母不得不远离孩子和家乡去外地打工。父母照顾和陪伴的缺失,在短期内造成贫困儿童日常关爱的减少,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更造成其心灵上的空缺、家庭教育的缺位甚至性格上的自卑和封闭感。

在教育维度,贫困家庭的儿童往往较早离开学校进行生活劳动,在西部贫困地区甚至出现几岁小孩就辍学成为家庭劳动力,进行劳作。教育的缺失不仅损害了贫困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更造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缺乏脱离贫困的思想和能力,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

在参与维度,代际传递下的贫困儿童无法获得零食和新衣物,这在某种程度造成了其内心敏感,经常滋生自卑感和消极情绪,加上同龄人对其社会参与上的排斥,甚至厌恶和鄙视的情绪更是不同程度加深了其交流障碍,使贫困儿童出现逃避、离群、退缩、性格孤僻多疑等,对贫困儿童身心造成损害。同时,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也极大的减少了他们重构社交网络的机会。

三、贫困儿童的救助

对贫困儿童进行多方面扶持和帮助,让儿童健康成长,摆脱家庭贫困,是最有效的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途径。因此,如何减少儿童贫困,应引起政府和学者的特别关注。

(一)政府扶持

政府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和社会治理的主要行为者,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增强政策性支持,针对贫困儿童的群体特殊性,建立综合性家庭救助政策。通过现金、专项券款、就业支持、税收减免、服务提供等多重措施对贫困家庭给予支持,将更多社会资源投资于贫困儿童,如在贫困儿童集中区建立“爱心医院”,有针对性的营养、早期教育等政策福利支持等,使其获得较好的家庭照顾和支持,不会因贫困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损伤和缺陷。

(二)家庭支持

家庭作为儿童贫困的直接致因源,应摆脱“人穷志穷”的思想,积极摆脱家庭经济贫困。并且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尽可能为其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爱与教养,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树立积极价值观。

(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救助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对贫困儿童的救助和服务,培育贫困儿童社会支持体系,通过有效措施吸引募集社会救助金,推动救助活动的开展。社会组织救助主要包括希望工程、经济或实物援助、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教活动及家庭生活教育等内容。在协助家庭经济保障能力建立和恢复的同时,解决贫困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融入问题,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梅,何金风.基于多维重叠剥夺分析方法的我国儿童贫困问题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05).

[2]刘晓玲.城市贫困儿童社交困境及其政策建议[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8(04).

[3]李晓明,杨文健.儿童多维贫困测度与致贫机理分析——基于CFPS数据库[J].西北人口,2018(01).

[4]秦睿,乔东平.儿童贫困问题研究綜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单位:吴品州、丁厅厅,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朱蕾,南京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儿童发展
浅析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国内外关于同胞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幼儿的影响与对策
从积极视角探讨视频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
区域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论教辅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定位及使用策略
民间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