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22徐兴锋孙霞
徐兴锋 孙霞
【关键词】 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113—01
一、背景与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研究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混龄教育已然进入越来越多幼教工作者的视线。系统提出混龄教育理念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传授给3岁儿童的,但通过5岁的儿童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混龄教育的价值可见一斑。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很多家庭迁入县城,客观上导致农村适龄幼儿数量日趋减少,农村幼儿园生源逐年萎缩。基于这种客观现实,很多幼儿园采用混龄编班的形式,将原来大、中、小班的幼儿集中起来,共同开展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者对混龄教育的理念知之甚少,农村混龄教育缺乏各方支持
1. 教育管理层方面。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层更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混龄教育是一种相对新兴的教育理念,有些管理者认为混龄编班不合常规,对混龄教育持不支持甚至反对态度。
2. 一线教师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由小学教师兼职。地方学前教育领域也缺乏对混龄教育的实践研究氛围,更鲜有外出培训、学习有关混龄教育的机会。加上混龄教育给教师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故有些教师在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实践探索。
3.家长方面。近年来大多数年轻家长外出务工,留下老人看管孩子。两代人对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怎样的教育基本上无暇顾及,对混龄教育更是一无所知。有部分家长认为混龄编班会出现小班孩子受欺凌行为等不良现象,对混龄教育也不支持。
(二)农村混龄教育形“混”而神“离”,教育质量令人堪忧
1. 农村混龄教育在形式上是混龄编班,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以同龄分组教育为主。教师对异龄幼儿间的互动行为关注较少,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得异龄幼儿形“混”而神“离”。
2. 农村混龄教育内容匮乏,缺乏适宜性。教师在选择时通常会以人数占优势的年龄段幼儿为对象,选择适合某一个年龄段幼儿的教育内容,使得混龄教育顾此失彼,不能很好地照顾全体幼儿,缺乏课程开发意识。
3. 农村混龄教育形式单一,很多教育活动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农村幼儿园集中室内教育活动多、室外游戏类活动少,讲授类活动多、操作探索类活动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影响。
(三)农村混龄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1. 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只为完成既定内容而传授式地教,不能依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实际进行合理分层设定。虽为混龄编班,但评价标尺一致,大多采取“一刀切”的评价。
2.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每学期会在“幼儿成长手册”中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会使用贴小红星、口头表扬等方式,但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缺乏主动的关注和科学的评价。
3. 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缺乏激励性,没有科学的幼儿教师评价标准。对乡镇中心小学统一管理下的农村教学点附属幼儿园教师,其考核重点依然是教师所带小学课程的教学成绩,而兼管的幼儿园工作只是其工作量的附加部分,专职幼儿教师考核更是靠后。这种评价使得教师对幼儿园的混龄教育失去了主动探索和完善的动力,加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缺乏自我评价的意识,使农村幼儿教育缺乏创新,停滞不前。
三、对策与建议
1. 将园本培训与教师自学相结合,加强教师对混龄教育相关理论的学习。
2.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教育实践为基础,逐步展开农村混龄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开发富有乡土特色的混龄教育内容和形式,进一步丰富农村混龄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3. 进一步规范农村幼儿园的管理。从作息时间、环境创设、一日活动开展等各方面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混龄教育的开展创设可行性条件。
4. 配备相对稳定的师资,提高混龄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为幼儿园配备专门的教师,尽量选派幼儿教育专业或有幼儿教育经验和特长的教师承担混龄班的管理及教育工作,为混龄教育的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5. 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利用亲子活动、专题讲座、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向家长渗透混龄教育理念,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家园通力合作,确保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顺利实施。
编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