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销关联的北京蔬菜市场流通时空特征分析
——以大白菜、黄瓜、番茄为例

2019-11-22穆月英

中国蔬菜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交易量大白菜流通

沈 辰 穆月英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选择大白菜、黄瓜、番茄等居民日常消费的3种主要蔬菜为对象,收集整理了2013~2016年批发交易量和价格旬度数据,计算季节指数,分析市场运行季节特征,进而通过文献整理和市场调研,梳理归纳北京蔬菜市场流通转换规律,以刻画北京蔬菜市场流通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北京蔬菜市场运行带有较明显的季节性,遵循相对稳定的流通转换规律;一年中蔬菜供给来源地在空间上表现出“远—近—远”的特点,在生产方式上表现出由以设施生产向露地生产转换再转为设施生产为主的规律,相关规律也反映在价格波动变化中。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和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近2 200万人口,是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主销区,确保北京市蔬菜供需均衡和价格平稳运行意义重大。近年来,北京市城镇化不断深入,菜田面积逐渐萎缩,人工成本刚性增长,本埠蔬菜供给减少。同时,随着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健全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持续改善,蔬菜广域流通格局逐渐形成(周应恒 等,2007;吴建寨 等,2015;纪龙 等,2016),外埠蔬菜在北京市蔬菜供给中已占有相当比例,周边产地对北京市蔬菜市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因此,全面把握北京市蔬菜供给来源、流向、流量和季节,对于分析北京市蔬菜价格形成、准确预测蔬菜价格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选择大白菜、黄瓜、番茄等居民日常消费的3种主要蔬菜作为调研对象,全面总结北京市及其周边省份蔬菜供需格局,探析北京市蔬菜供给来源及流向,归纳北京市蔬菜市场流通的时空特征,从而为蔬菜市场分析与调控提供依据。

1 北京市蔬菜供给基本情况

1.1 本埠生产难以满足需求

近年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耕地、水资源限制愈发显著,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与压力日益增加,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蔬菜种植面积与总产量明显下降。2016年北京市蔬菜种植面积4.7万hm2(71.2万亩),总产量183.6万t,比2005年分别减少了46.4%和56.7%。其中,大白菜、黄瓜、番茄产量分别由2005年的113.0万、33.7万t 和30万t 以上降至2016年的20.4万、17.7万t 和22.3万t。2016年,北京本地生产的大白菜、黄瓜、番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9.4、8.2、10.3 kg,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0%、20%、25%,远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据赵霞等(2011)、吴舒(2017)测算,北京市蔬菜自给率约为10%,难以满足本埠需求。

1.2 供给多来自周边主产区

尽管北京本埠蔬菜供给十分有限,但周边河北、辽宁、山东等省均是我国蔬菜重要主产地。2016年河北省大白菜、黄瓜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分别达1 866.5万、1 010.3万t,分别占全国大白菜、黄瓜总产量的17.5%、17.4%,番茄产量742.2万t,占全国番茄总产量的13.7%;山东省大白菜、黄瓜、番茄产量分别为1 426.5万、786.5万、549.2万t,分别占全国大白菜、黄瓜、番茄总产量的13.4%、13.6%、10.1%;辽宁省大白菜、黄瓜、番茄产量分别为454.4万、484.0万、299.9万t,分别占全国大白菜、黄瓜、番茄总产量的4.3%、8.3%、5.5%。这3个省的大白菜、黄瓜、番茄合计产量分别占全国大白菜、黄瓜、番茄总产量的35.2%、39.3%、29.3%(图1)。河北、辽宁、山东等省也是北京市蔬菜供给的重要来源地,其蔬菜占北京市场蔬菜供给的比例约为25%、10%和25%,合计占比在60%以上(赵友森 等,2011)。

图1 2016年我国大白菜、黄瓜、番茄主产省及其产量占比

2 北京市蔬菜市场运行的季节特征

收集、整理分析2013~2016年北京市批发市场大白菜、黄瓜、番茄的价格与交易量旬度数据,计算交易量和价格的季节指数,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北京市蔬菜市场季节变化规律。所用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市场协会。

季节指数计算方法:首先,计算考察时期的交易量或价格平均值。

然后,计算各时期交易量或价格平均值。

2.1 北京市大白菜市场运行的季节特征

从交易量季节指数来看,北京市大白菜批发交易量大体呈“V”字形变动,可分为4个时期(图2),分别是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冬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春季)、6月上旬至9月上旬(夏季)、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秋季)。冬春季北京市主要批发市场大白菜日均交易量199.4 t,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春节前后批发市场歇市,交易量短期明显下降;春季交易量逐渐减少,日均交易量152.9 t;夏、秋季相对稳定,日均交易量分别为123.2 t 和150.6 t。从价格季节指数来看,价格与交易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交易量较高(低)时,价格较低(高)。冬春季大白菜价格最低,春节前后价格渐涨,4月上旬达到峰值;春季价格下跌,5月下旬跌至低点;夏季价格震荡上行,总体低于平均值;秋季价格再次走低,11月上旬为全年最低。计算各旬价格年际差异,发现大白菜价格较高的时期,年际价格波动明显(计算各时期季节指数在不同年度的最大差值,以反映各时期的年际价格差异,即为价格差序列)。

2.2 北京市黄瓜市场运行的季节特征

与大白菜相比,北京市黄瓜批发市场交易量相对均衡,季节差异较小,大体可划分为3个时期(图3),分别是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秋冬季)、3月下旬至7月下旬(春夏季)、8月上旬至9月中旬(秋季)。与大白菜交易量变化趋势相反,秋冬季北京市主要批发市场黄瓜交易量相对较低,日均交易量71.5 t;春夏季交易量则相对较高,日均交易量为87.6 t;秋季为转换期,由较高交易量转向较低交易量。与大白菜市场相似的是,黄瓜交易量在春节前后也存在明显的“节日效应”。黄瓜价格大体呈“V”字形波动,与交易量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价格较高时期也是年际波动剧烈时期。

图2 北京市批发市场大白菜价格与交易量季节指数

图3 北京市批发市场黄瓜价格与交易量季节指数

2.3 北京市番茄市场运行的季节特征

番茄市场运行规律与黄瓜十分相似,其交易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大体也划分为3个时期(图4),分别是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秋冬季)、3月下旬至5月下旬(春季)、6月上旬至9月中旬(夏秋季)。秋冬季北京市主要批发市场番茄交易量相对较低,春季日均交易量接近全年平均水平,夏秋季交易量较高。同样的,番茄交易量在春节期间亦存在显著的“节日效应”,批发价格呈“V”字形波动,与交易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价格较高时期(如2月上旬)也是年际间价格剧烈波动时期。

图4 北京市批发市场番茄价格与交易量季节指数

3 北京市蔬菜流通时空格局

在分析北京市蔬菜市场季节特征的基础上,整理了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批发市场动态信息,结合在山东、辽宁等地的调研结果,梳理北京市不同时期蔬菜主要供给来源地,并归纳产地转换规律,从而刻画北京市蔬菜流通时空特征。

3.1 北京市大白菜流通时空格局

冬春季,北京市场上的大白菜主要来自两个地区,一是河北中东部(包括唐山玉田、保定涿州等地);一是山东枣庄、泰安等地。采用冬储方式,所产大白菜一般可以销售到翌年3月底。春夏季,北京市场上的大白菜主要来自河北、天津。4月,紧邻北京市的河北廊坊固安、天津武清等地春白菜开始上市,并逐渐成为北京市场的主要供给来源,部分较远产地也有一些供给,如山东青州等地,这一格局将持续到6月,之后上述地区大白菜将逐渐退出市场。6月下旬,河北承德大白菜开始上市。7月,河北张家口张北、沽源等地大白菜逐渐上市。整个夏季,河北北部冷凉地区成为北京市场大白菜的重要供应地区,至9月上旬逐渐退市。9月底、10月初,北京市大白菜主要来源地逐渐转为河北中东部的唐山、保定和廊坊等地。11月,山东枣庄、泰安等地秋冬大白菜开始上市,市场供给再次转为冬春时期流通格局,并开始新的转换周期。比较不同时期的流通距离,冬季大白菜流通距离较远,流通范围最大;春季流通距离最近,流通范围最小(表1)。

3.2 北京市黄瓜流通时空格局

北京市场黄瓜供给主要来自河北、山东和辽宁三省,全年中3个省几乎都有供给,但不同时期市场占比有所差异。冬季,北京市场黄瓜供给主要由日光温室生产,来自辽宁凌源、内蒙古赤峰、山东潍坊等地,又以辽宁凌源及其周边为主。供给不足、价格较高时,云南、海南等地也有部分黄瓜流入。春夏季,北京市场黄瓜供给逐渐由日光温室生产转换为大棚、露地生产,以河北产黄瓜居多。3月开始,辽宁凌源等地日光温室黄瓜逐渐退市,河北固安以及衡水、沧州等地大棚黄瓜开始上市。4月,山东聊城等地大棚黄瓜相继上市。6月,河北固安等地黄瓜上市进入高峰期,山东、辽宁等地黄瓜市场占比显著减少。夏秋季,以河北、山东等地大棚和露地黄瓜居多。9月后,河北黄瓜逐渐退市,山东聊城等地黄瓜供给逐渐增加。10月,河北黄瓜上市进入尾期,市场供给又逐渐转为辽宁和山东日光温室黄瓜为主。比较不同时期的流通距离,秋冬季黄瓜流通距离较远;其他时期流通距离相对较近,并且黄瓜流通距离和范围总体上明显大于大白菜(表2)。

表1 北京市大白菜流通季节与空间转换规律

3.3 北京市番茄流通时空格局

北京市场番茄供给主要来源于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秋冬季北京市场番茄供给主要来自山东潍坊、内蒙古赤峰、辽宁锦州等地。特别是冬季,供给以日光温室番茄为主。4月,日光温室番茄逐渐退市,河北廊坊、衡水等地大棚番茄逐步上市,供给由日光温室生产为主逐渐转为大棚、露地生产为主。6月,河北廊坊、保定、衡水等地夏季番茄上市,至7月北京市场番茄供给亦多来自河北,供给量占北京市场番茄供给量的七成。8月,夏季番茄逐渐退市,市场以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及张家口等地番茄为主,辽宁朝阳、鞍山等地番茄逐渐上市。9月下旬开始,番茄交易量逐渐减少,逐渐转为日光温室生产。9月,北京市场番茄主要来自内蒙古赤峰,部分来自辽宁。10月底,辽宁、内蒙古大棚番茄逐步退市。11月初,山东、内蒙古、辽宁等多地的大棚番茄逐步进入批量上市期。从流通距离来看,北京市场番茄流通距离、范围及规律与黄瓜较为相似(表3)。

表2 北京市黄瓜流通季节与空间转换规律

表3 北京市番茄流通季节与空间转换规律

4 小结

蔬菜生产是自然与社会再生产的结合,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与技术和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种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上市也带有较显著的规律性(孔繁涛 等,2014)。分析北京市大白菜、黄瓜、番茄的市场流通与运行情况,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4.1 3种蔬菜市场运行带有较明显的季节性

北京市大白菜、黄瓜、番茄的上市交易、价格运行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其季节表现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所差异。这3种蔬菜上市交易在春节前后均存在显著“节日效应”,即受节日放假影响,春节期间交易量明显下降。大白菜批发市场交易呈“V”字形变动,冬春季交易量大,夏秋季交易量小。黄瓜、番茄批发市场交易量较为均衡,季节特征相对较弱,且表现为春夏季量大、秋冬季量小的特征。这3种蔬菜市场交易量的季节性差异,反映了其在生产方式方面的差别。大白菜主要是露地生产,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供给上市季节性更为明显。黄瓜、番茄设施生产比例较高(张哲晰 等,2018),供给相对均衡,季节性表现相对较弱。

4.2 3种蔬菜流通遵循相对稳定的转换规律

北京周边省份是我国设施蔬菜的主产地,是北京市蔬菜供给的主要来源。由于各地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蔬菜上市供给时期有所差异,在长期市场流通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地转换规律,上市流通具有较显著的时空特征。冬季,受天气因素影响,蔬菜供需缺口大,主要依靠存储(如大白菜)或设施生产(如番茄、黄瓜)供给满足需求,生产方式较为单一、供给来源较少,蔬菜运销半径相对较大、距离相对较远的辽宁、山东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较大比例。春、秋季天气温和,生产方式多样,供给来源广泛,蔬菜运销半径较小,北京市场上的蔬菜更多来自邻近的河北地区。夏季炎热,设施生产受到一定限制,张北、承德、赤峰等高原冷凉地区成为北京市蔬菜供给的重要来源。总的来看,伴随着天气变化,北京市蔬菜上市流通呈现季节性“潮起潮落”。天气转暖时“潮起”,供给来源由较远的山东、辽宁转换为临近的河北;天气转冷时“潮落”,供给减少,来源地再次转换为山东、辽宁等地。一年中,北京市蔬菜流通在空间上总体表现出“远—近—远”的特点。从生产方式来看,则为由设施生产为主向露地生产转换再到设施生产为主的规律。

4.3 3种蔬菜流通变化反映在价格波动变化中

北京市蔬菜流通的时空特征,也体现在市场价格波动方面。冬春季蔬菜大多为设施生产或存储销售,供给相对较少,运销距离远,生产、流通成本高,价格高。而春夏、夏季蔬菜生产方式多样,运销距离短,生产与流通成本低,价格低。价格剧烈波动时期往往出现在冬春季或春夏季。冬春、春夏季蔬菜供给量存在较为明显变化,对于大白菜而言,冬春季供给要经历逐渐增加的过程,春夏季再转为减少;对于黄瓜、番茄而言,冬春季供给要经历逐渐减少的过程,春夏季再转为增加。在供给变化、产地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叠上市、衔接不畅等情况,从而引起价格频繁剧烈波动。

猜你喜欢

交易量大白菜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大白菜
大中华区私募股权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