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核白葡萄果实腐烂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2019-11-22赵荣华白世践蔡军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粒数降雨量果穗

赵荣华,白世践,陈 光,蔡军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新疆 鄯善 838200)

近年来,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增大,葡萄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越趋严重[1-3],其中生长期的果实腐烂病是重中之重[4-6]。随着葡萄生长期果实腐烂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葡萄果实品质。据调查,2009年鄯善鲁克沁青年队果实腐烂病发生率13.09%,截止2015年严重地块发生率达81.22%。在葡萄果实腐烂病方面的报道也显著增多,尤其是对白腐病[7-10]、灰霉病[11-12]以及引起葡萄烂果病的病原菌方面[6,13]进行了系统研究,但对葡萄果实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报道甚少,而吐鲁番无核白葡萄(ThompsonSeedless)果实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利用玻片黏着法及田间调查法对果实腐烂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设置药剂梯度处理来防治果腐病,以期对吐鲁番葡萄果实腐烂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葡萄及地点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青年队进行,选用15 a生无核白葡萄,沙质土壤,棚架栽培,南北行向,栽植沟宽80 cm,深60 cm,行距3.5 m,株距1 m,常规管理。试验地共0.33 hm2,其中0.2 hm2用于田间孢子动态观察与果实腐烂调查,0.13 hm2用于药剂筛选试验。

1.2 腐烂病分生孢子田间动态监测

全园采用五点取样法,在无核白葡萄开花盛期,将涂布凡士林的载玻片挂于棚架架面中部下方10cm处,每3天换1次玻片,在实验室20倍显微镜下连续观测腐烂病分生孢子数的变化情况。

1.3 果实腐烂病田间发生情况调查

于生长季封穗后期开始,每7 d对田间葡萄果实腐烂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5棵树,200个果穗,重复3次。病害分级标准:0级,果实健康无病斑;1级,每穗葡萄发病粒数占整个果穗果粒数5%以下;2级,每穗葡萄发病粒数占整个果穗果粒数6%~10%;3级,每穗葡萄发病粒数占整个果穗果粒数11%~20%;4级,每穗葡萄发病率粒数占整个果穗果粒数21%~45%;5级,每穗葡萄发病率粒数占整个果穗果粒数46%以上。

果实腐烂率(%)=烂果穗/调查总果穗×100%

病情指数(%)=[Σ(病级值×该级病果粒数)/(调查总果粒数×最高病级值)]×100%

1.4 田间药剂防治筛选试验

在2015年葡萄封穗末期,即6月19日、6月30日、7月10日各喷施1次药剂,供试药剂5种,分别是翠泽1 000倍液(巴斯夫有限公司)(A),50%保倍福美双1 500倍液(全国葡萄协作网)(B),30%醚菌酯1 500倍液(南京博士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C),30%苯醚甲环唑2 000倍液(南京博士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D),80%百菌清1 500倍液(德国马克森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E),对照(CK)。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315 m2。每小区5株树,随机排列。分别于7月6日,13日,20日,25日对病果率和防效进行监测。

防效(%)=(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对照发病率×100%

1.5 每日不同时段分生孢子动态观察

2015年在果腐病发病盛期,选择风力不大、晴朗的7月10、15、20日,全园以五点取样法将涂布凡士林的载玻片挂于架面中部下方10 cm处,每隔6 h更换一次载玻片,在实验室20倍显微镜下观测腐烂病分生孢子数的变化情况。

1.6 气象数据监测

使用HOBO U30气象自动记录仪,监测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

气象仪安装于试验田中间,自动监测各项数据。

1.7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经Excel软件处理后,用DPS 6.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药剂效果采用邓肯新极复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5—2016年田间腐烂病发生情况

经2015—2016年调查表明(图1),2016年引起腐烂病的孢子数量比2015年数量多。2 a间孢子数量在花前至封穗期差别不大,但转色期至成熟期有明显差异,尤其2016年成熟期腐烂病孢子数量是2015年的2倍多,为427个·cm-2。

图1 2015—2016年腐烂病田间孢子数量变化情况Fig.1 Changes in spore number of friut rot in field from 2015 to 2016

2.2 果实腐烂病发生情况

从图2得知,2015年果实腐烂始于6月23日,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到7月20日达到发病高峰期,发病率34.75%,病情指数21.05%,其后发病率有所缓解,但病情指数持续加重;2016年葡萄果实腐烂病始于6月30日,相比2015年晚发病7 d,至7月6日发病率急剧增加,一直持续至7月13日,后有所缓解,到7月20日发病率达到最高值60.21%,病情指数7月27日达到最高值35.74%,相比2015年病情指数高峰期也晚7 d出现。

2.3 不同时段孢子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从表1看出,果实腐烂病的孢子数量与气象因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3 d的观察,病菌孢子数以08∶00最多,02∶00次之;08∶00分生孢子数目是02∶00的1.6倍左右,14∶00和20∶00的病菌孢子数最少,且二者间差别不大,而08∶00和20∶00分生孢子数日相差达12倍之多。可见,病菌孢子数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变化很大,这种变化主要与日温度、湿度和太阳辐射的变化有关。

图2 2015—2016年果实腐烂病发生情况Fig.2 Fruit rot incidence from 2015 to 2016

从表1中还可看出,气候因子与孢子数量的变化密不可分。当气温在24℃左右时,孢子数量最多,温度在30℃左右时,孢子数量居第二位,但温度在35℃以上时,孢子数量明显递减,抑制了孢子的萌发;由表中还可得知,在全天空气湿度最大时,即早上8∶00,此时孢子数量最多;而在7月10这天,此时温度与凌晨2点气温变化差距不大,孢子数量是凌晨2点的1.6倍,可见湿度是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孢子数量从夜间逐步增多,到早上达到峰值,可见太阳辐射强度对孢子数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4 果实腐烂病发生和气候因子的关系

从表2中可知,果实腐烂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气象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2 a观察,发现随着物候期的推移,果实腐烂率的发病率在转色期达到最高值,随后略降低。通过2 a对比观察,发现在封穗期,2015年发病率明显高于2016年;在转色期和成熟期,2016年病情明显重于2015年。

将2015和2016年气象因子进行比较,发现封穗期时,2015年的降雨量17.50 mm明显高于2016年降雨量1.90 mm,且在雨后调查发现降雨量的大小,决定了果实裂果现象的多少;而2015年平均温度(27.97℃)比2016年(29.77℃)低1.8℃,相对湿度高5.33%,病菌孢子落在开裂的果实上,有利于其生长,这可能是造成封穗期时2015年比2016年发病严重的主要因素。在转色期时,2016年的降雨量(15.30 mm)明显高于2015年降雨量(1.60 mm),而此时落在果穗上的雨水不能及时蒸发,病菌孢子落在果粒上,尤其是有伤口或感染白粉病等侵染的果粒,就引起果实腐烂的大量发生;在成熟期时,同样2016年的降雨量(12.90 mm)高于2015年降雨量(7.20 mm),雨水落在腐烂的果穗上,加剧了果实腐烂病的严重程度。

表1气候与孢子数量的关系

Table1Relationshipbetweenclimateandthenumberofspores

时间Time (m-d)不同时段Time period平均气温/℃Average temperature空气湿度/%Relative humidity光合有效辐射/(μmol·m-2·s-1)Radiation孢子数量/(Na·cm-2)Number of spores persquare centimeter07-1002∶0008∶0014∶0020∶0024.9224.3935.7437.3741.7059.4029.4033.301.2 148.7 1228.7 516.2 15.0024.003.002.0007-1502∶0008∶0014∶0020∶0030.4222.8537.8436.6928.9066.9026.7026.601.2 138.7 1728.7 541.2 11.0037.007.003.0007-2002∶0008∶0014∶0020∶0032.5424.6139.6036.5021.1049.0021.9037.001.2 128.7 1713.7 566.2 13.0049.006.004.00

通过表2还可得知,温度、湿度对病原微生物的发育、繁殖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表中可见,温度在25℃以上,病害发生迅速,温度高于30℃时,会抑制病害的发生,而湿度越大越利于病害的发生。

2.5 不同药剂对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3可知,5种药剂对果实腐烂病防效差异显著。7月6日除CK外没有果实腐烂病的发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有果实腐烂,其中翠泽(A)的防效最好,在7月20日达到最大防效,为82.79%,百菌清(E)防效最低,仅有58.96%。在持效期方面,百菌清用药后防效持续增加, 但其余4种药剂防效至7月25日有降低趋势。

表22015—2016年气候因子与发病率的关系

Table2Relationshipbetweenclimaticfactorsandmorbidity

物候期Phenomenal period年份Year发病率/%Morbidity平均温度/℃Average temperature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降雨量/mmRainfall封穗期Spike period20155.2327.9739.3317.520163.7929.7734.001.9转色期Color transfer period201538.6732.2028.671.6201660.5429.5042.3315.3成熟期Mature period201535.4625.0041.337.2201650.6826.6742.0012.9

表3 5种药剂对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

注: 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Note:Data followed by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nd uppercase letters indicateP<0.01 level significance.

3 讨 论

3.1 葡萄果实腐烂病的发生规律

无核白果实腐烂病的发生与引起果实腐烂病的真菌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真菌如白腐菌、灰霉菌、黑根霉、黑曲霉等引起葡萄果实腐烂的时间不同,主要因为各个真菌的发育温度、湿度都不同,尤其在鲁克沁,是由这些真菌共同作用相互交织,引起无核白葡萄的腐烂。通过研究发现,鄯善鲁克沁无核白葡萄果实腐烂病发生始期在7月上旬,温度在24~30℃适宜范围内病菌孢子大量萌发,超过30℃会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这与董阳辉[8]、张鹏[12]、赵林忠[13]等的研究基本一致;降雨量和田间相对湿度对病菌孢子影响较大,田间相对湿度70%以上时,孢子数量最多,这与孙丽华[9]等研究结果一致;如果实转色期遇降水,会引起裂果,加重葡萄果实腐烂病的发生。

3.2 葡萄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可在转色期即6月底连喷3次药,喷药间隔期10 d或以上,最好在早上8∶00以前(由图3中孢子数量可知,早上8∶00达到峰值,最适宜防治时间点在8∶00之前)喷施药剂。使用翠泽1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防治果实腐烂病的发生。

生长季结合剪除病果穗及其他病组织, 并加强栽培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激素,适当控制结果量,提高结果部位,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4 结 论

4.1 无核白葡萄果实腐烂病的发生规律

本研究表明,鄯善县鲁克沁镇无核白葡萄果实腐烂病的发生始期在7月上旬,温度在24~30℃范围内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当温度超过30℃,会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降低果腐病的发生;降雨量和田间相对湿度对病菌孢子影响较大,田间相对湿度70%以上时,孢子数量最多。

4.2 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关键期,喷施翠泽1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防治果实腐烂病的发生;生长期结合剪除病果穗及其他病组织来降低病源菌,利用栽培技术如提高结果部位、合适使用激素、使园内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等措施来减轻或防止果实腐烂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粒数降雨量果穗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来安县水旱灾害分析与防灾措施探讨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几种试剂对设施红提葡萄促早栽培果实膨大的研究试验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糯玉米保鲜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