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2019-11-22郭立丽

关键词:晶状体乳化白内障

郭立丽

(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医院眼科,黑龙江 绥化 152300)

白内障属于老年人发病率水平较高的一种疾病,是目前全社会公认的老年人致盲的首要病因,手术是帮助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一种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以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式在临床上最为常用[1]。本文研究白内障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手术的白内障患者74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2例;左眼病变16例,右眼病变21例;白内障病史1~26个月,平均9.3±1.5个月;年龄55~72岁,平均63.4±4.8岁;治疗组中男23例,女14例;左眼病变17例,右眼病变20例;白内障病史1~23个月,平均9.5±1.4个月;年龄55-74岁,平均63.3±4.9岁。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治疗组:同轴2.2 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术前扩瞳,以浓度为0.4%的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实施表面麻醉,选择规格为2.2 mm的穿刺刀,于11点钟方向做透明角膜缘主切口,长度为2.2 mm,于3°点钟方向,用15角的角度,通过膜隧道刀做侧切口,长度为0.5 mm,刺入到前房当中并注入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分层,将囊袋当中的晶状体核旋出,超声乳化仪能量设定在20%~40%之间,手柄配备规格为20G的超声乳化针头,对晶状体核进行乳化后吸出,并对残留皮质进行自动灌吸,对后囊膜进行抛光,向囊袋内再次注入透明质酸钠,置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将残余的透明质酸钠吸出,对角膜切口实施水密封。对照组:同轴3.2 mm切口超声乳化术,使用规格为3.2 mm的穿刺刀,在11点钟方向做透明角膜缘主切口,长度为3.2 mm,手柄配备19G超声乳化针头,其余操作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1)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水平;(2)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白内障症状消失,视力水平的改善程度超过60%,无术后并发症;有效:白内障症状减轻,视力水平的改善程度超过30%但不足60%,无术后并发症;无效:白内障症状没有减轻,视力水平改善幅度没有达到30%,或出现术后并发症[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水平

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水平比较(±s,个/mm2)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水平比较(±s,个/mm2)

组别 例数(n) 手术前 手术后 t P对照组 37 2551.73±214.80 2016.73±124.29 15.943 <0.05治疗组 37 2570.49±203.62 2310.85±107.43 12.150 <0.05 t 3.629 13.007 P>0.05 <0.05

2.2 总有效率(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 论

随着近些年来超声乳化设备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传统同轴3.2 mm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广大患者及临床的实际需求。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更加充分的说明,白内障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角膜内皮细胞所产生的影响,使手术治疗效果提高。

猜你喜欢

晶状体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