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育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1-22丁丹丹
丁丹丹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为了进一步分析对自闭症儿童采用结构化教育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作用,从选取我院所收治的56例自闭症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56例自闭症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自闭症儿童经各项专业检查后均确诊为自闭症,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均已签署同意书。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观察组28例自闭症儿童中,男15例,女13例;28例患儿的年龄3~8岁,平均(4.21±1.38)岁。对照组28例自闭症儿童中,男13例,女15例;28例自闭症儿童的年龄4~7岁,平均(4.51±3.21)岁。两组56例自闭症儿童其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28例自闭症儿童在康复训练中未进行结构化教育。
观察组28例自闭症儿童在康复训练中进行结构化教育,教育内容包括:①安排环境:可以通过按不同功能划分教学环境的方式帮助儿童对特定环境的行为要求进行了解和掌握[1];②设定程序时间表:可以通过文字、照片、图片等方式将作息时间表编制出来,使儿童逐渐了解某一时间段内需要进行的行为活动;③制定个体工作体系:为儿童设计一个能够使其有次序并独立完成工作的系统,让儿童了解工作量、工作类型以及完成工作都需要作出哪些行为等;④视觉安排:让儿童通过视觉清晰、视觉组织以及视觉步骤三部分来明确需做工作的方式及内容[2]。
1.3 观察指标
比较56例自闭症儿童在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后,其自闭症各项指标情况。其中自闭症各项指标采用ABC量表进行测评,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感觉能力等,分数越高则代表自闭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检测,56例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各项指标情况行t检测。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自闭症儿童临床效果比较
56例自闭症儿童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后,观察组28例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感觉能力等自闭症各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28例自闭症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s)
组别 N 语言能力(分) 交往能力(分) 自理能力(分) 运动能力(分) 感觉能力(分)观察组 28 21.24±3.13 17.32±3.98 17.37±2.47 10.32±2.98 11.21±2.73对照组 28 16.41±2.12 13.15±2.22 12.32±1.24 6.52±1.15 7.42±1.27 t 6.7607 4.8418 9.6687 6.2951 6.660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56例自闭症儿童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后,观察组28例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感觉能力等自闭症各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28例自闭症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自闭症儿童采用结构化教育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自闭症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