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舞台化妆艺术

2019-11-22

黄梅戏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化妆戏剧舞台

□ 甘 玲

业内人士都知道,一部成功的舞台作品,是由许多不同的部门共同努力完成的。舞台的视角效果主要是由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等来完成的。化妆师、服装师和演员是人物造型的创造者,他们对营造形象美,画面美有直接责任,是构成整部舞台作品审美价值的关键条件之一。

教科书上说,舞台化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化妆一词源自法文Grime,意为"有皱纹的"、"起伏不平的"。舞台化妆是对演员须发、头饰、面型以及身体裸露部分进行修饰。

我是怀宁县黄梅戏艺术中心一员,喜欢当演员,但我更喜欢舞台化妆艺术。2007年,单位领导圆我梦想,同意我改行,正式安排我担任专职化妆造型的工作。本人从业多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愿与广大读者分享。

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充分表现出化妆造型师的审美情趣和技术技巧。化妆造型师必须有良好的美学基础、发型知识、服饰知识,并充分结合化妆造型对象各方面的条件因素,才能完整地塑造人物。化妆造型设计是综合性极强的一门艺术,而完成化妆造型的前提是,要求设计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等多方面的知识,唯如此,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有一定的欣赏水平。

舞台化妆的作用:一是以美化对象的仪表为目的,如歌舞、杂技、曲艺演出中的化妆;二是以塑造角色的外貌形象为目的,如话剧、歌剧、舞剧以及戏曲演出中的化妆。这类化妆须根据剧本或剧种的要求,按照角色的身份、年龄、民族、时代、性格等因素塑造角色的外部形象,尽量缩小或弥补演员同角色在外形条件上的差距。

戏剧化妆作为“形象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戏剧的一种语言。化妆造型师的工作也是在创造戏剧语言。这种语言的文字是丰富的,含义是深刻的。戏剧化妆作为造型的元素,成为戏剧的一种语言,有着一般文字语言所不可比拟的作用。优秀的人物造型能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社会,联想到人生。这样的艺术形象必然具有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它的社会性、哲理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化妆造型的任务是调动一切化妆手段,对演员的容貌进行描画、雕琢、塑造出比较准确生动的剧中人物的外部形象,以诱发演员心理、情感、神态等内心世界的变化。通过外部形象的准确刻画, 往往能改变演员的气质,以便与剧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气质风度相一致。这样的化妆造型可以说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

由于剧种、剧目和导演要求的不同,人物外形的个性特征也各有差异,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其中有夸张性的,有装饰性的,有寓意性的,也有象征性的等等。古希腊在万人观众的露天剧场中就要求使用表情夸张的面具,到了现代,室内的中心舞台、环形舞台以及伸出式舞台演出,在演员与观众间的距离大为缩小的情况下,就要求化妆更生活化,更细致。其次,舞台化妆须在特殊的光照下呈现效果,因而光色与光源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化妆和色调深浅浓淡的处理。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通过化妆手段,使演员的面孔改型很大,甚至看不出演员的本来面貌,而使之融入角色的一种化妆。这就并不指性格而言,还应包含阶级的、时代的、社会的等等特点所给予人物外形的不同特征。所以,性格妆的造型形象,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艺术家凭着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受;凭着长期的创作实践和审美实践而建立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素质;凭着自己的特殊的艺术感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发现和创造出与人物外在特征相统一的人物性格特征。舞台上的一个典型人物的创造,需要多方面的塑造和刻画,性格妆造型则是这诸多因素中不可或缺的和重要的因素,性格妆造型一般指人物外形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的化妆造型。其重要性就在于性格的刻画总是体现时代、社会和阶级的特征,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对生活的现实有所涵盖,对实践的历史有所提示。”不仅有审美的功能,也有认识的功能。

妆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改进历程。它的起源与原始歌舞和古代宗教仪式密切相关,而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戏剧史都有使用面具的文字记载,以致于国家至今还保留着面具、脸谱等传统的化妆方法。但古希腊民间小戏"模仿剧"中已用面部化妆取代面具。15~16世纪神秘剧与道德剧中既用面具,也用原始的写实化妆法。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演出开始有了较规范的化妆形式。后来舞台化妆逐渐向有个性特征的化妆发展。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对化妆提出了新的任务:塑造性格化的角色形象,并在演员中出现了化妆能手连斯基及专业化妆家格列米斯拉夫斯基。20世纪的现代戏剧流派纷呈,化妆的形态也更趋多样化。

中国话剧、歌剧、舞剧等剧种在化妆艺术上接受了外来的影响。袁牧之著的《戏剧化妆》一书(1931)系统地介绍了油彩化妆法。从50年代起,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著名化妆师辛汉文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戏剧、电影、电视的化妆专业人才,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化妆专业队伍。

舞台化妆的技术性较强,它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它把色彩、明暗幻觉效果与塑型、毛发粘贴等实物造型结合起来,成为真假结合、平面与立体并用的特殊综合性造型手段。根据使用的造型材料和工艺操作的不同,又可分为:油彩造型,即用色彩、线条、明暗对比的技巧在演员脸上"画"出来,再借助舞台灯光的塑造能力以及利用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空间距离造成的错觉来塑造角色的形象。油彩化妆是舞台化妆的基本技法。1849年最早试制油脂性化妆颜料的是德国演员卡尔·波登,直到40年后,化妆油彩才流行于戏剧界。毛发造型主要是利用演员的头发、胡须进行加工或粘贴预制的造型零件,如假发套、假须片等塑造形象,以改变演员的容貌。塑型粘贴,是在演员脸上粘贴用特殊塑型材料如油灰、棉花、纤维、纱绢、乳胶或其他高分子化合物配制成的材料,增加演员面部的立体真实感。但由于造型粘贴增加演员负担,影响演员演技的发挥,故在舞台上使用不多。各种舞台化妆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交流、取长补短,构成了舞台化妆技术的系统性、统一性和完整性,并促进了舞台化妆技术的不断发展。

戏曲妆化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程序化。其程序化的脸谱化妆由最先的面具演化而来,面具的确定是表情的固定化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表演和发声。而戏剧化妆充分吸收了假面、假形的类别特点,配合演员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唱、念、做、等表演形式来增强自己的造型表现力。

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欣赏习惯的不断改变,舞台化妆造型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审美价值的不断发掘,化妆造型的作用将会为戏剧艺术家和广大观众所认识,对化妆师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因为戏剧化妆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妆师不仅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更要掌握更多的新技法,我们的造型意识,观念形态也要跟着社会、跟着时代不断改变和更新,以便使我们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更耐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像陈年老酒一样,日久弥香。

以上是我从业这些年来积累的点滴体会,很肤浅,不值一提。恭请广大读者和业内老师指正。谢谢!

猜你喜欢

化妆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给语言“化妆”
化妆
戏剧类
少女的化妆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