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在“村晚”
—— “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2019年第五届怀宁县村民春晚回望
2019-12-17何凤转
□ 何凤转
“文化迎春 艺术为民”2019年第五届怀宁县村民春晚在轰轰烈烈的“自嗨自演”中完美收官,村民们用纯朴和热情演绎了新时代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为蓝天下红色乡村舞台描画了一幅幅中国年,“嗨”出了对未来的梦想和展望,开启了农村新时代征程。
在怀宁县文化委整体调动布局下,怀宁县文化馆承办了16个乡镇23个村的村民春晚。村民春晚是本村村民的智慧体现,他们演身边人,唱身边事,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浓浓的乡里乡情。那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演出场面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节目形式丰富多彩,有怀腔表演、传统黄梅戏 、现代扶贫戏、狮舞杂技,也有歌舞说唱、器乐魔术、太极书画等。节目在艺术上大胆创新,不拘一格,雅俗共赏。具体呈现出:戏中有味,戏中有情,戏中有新,戏中有乐,真正做到了村村有“戏”,场场有“戏”。
一、关于怀宁县村民春晚的诞生和发展
怀宁县村民春晚在怀宁县文化馆的指导下,2015年开始举办,首次举办地点是在省级乡村文化园的石牌镇普济村。戏曲之乡石牌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县文化馆和普济村的精心谋划,诞生了怀宁县第一届村民春晚。
拥有20个乡镇223个村的怀宁县,曾经三度被文化部评为“黄梅戏民间艺术之乡”。2015年第一次村民春晚以来,连续五届,每年覆盖率明显增加,尤其2019年的第五届,80%的乡镇主办了村民春晚,10%的村主办了自己的村民春晚,有些乡镇由两个村联合主办,如高河镇、石牌镇、洪铺镇、平山镇、腊树镇、小市镇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的乡村变化带来的文化体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镇,乡村的“空村”现象普遍,精神娱乐方面相对匮乏。随着十八大以来振兴乡村全面铺开,乡村文化设施开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同步跟进,乡村文化园、大舞台建立,为村民春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关于怀宁县村晚节目介绍
例一 石牌镇
石牌镇普济村2015年春晚节目单(略)
石牌镇普济村2016年春晚节目单(略)
石牌镇普济村2019年春晚节目单(略)
例二 小市镇
小市镇杨旗村2019年春晚节目单(略)
例三 高河镇
2019年第五届怀宁县村民春晚高河镇粉铺村分会场节目单
1、民俗活动《传统狮子舞》 (粉铺村舞狮队)
2、少儿舞蹈《过年啦》高河(星星舞蹈队)
3、黄梅戏表演唱《三说媒》(张银旺曾经的村民)
4、太极书画组合 汪友胜(村老书记)黄庭节(村民)何凤转(曾经的村民)文化志愿者12人
5、女声独唱《美丽的心情》、《我爱你中国》何芳 粉铺村大学生
6、杂技“空竹”表演 文化志愿者
7、黄梅小戏《夫妻观灯》 (黄梅香 曾经的村民)
8、舞蹈《古皖情怀》(何凤转师生组合)
9、扶贫小戏《张三借礼》 (操小兰等票友)
10、歌伴舞《喜迎春》(粉铺村村民)
11、黄梅戏表演唱《到底人间欢乐多》(文化志愿者郑菊芬)
12、器乐合奏《喜洋洋》(文化志愿者)
13、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全体演员)
怀腔表演。省级非遗的怀腔传承人王才根的表演深得人心,堪称一绝。
传统黄梅戏,是每场村晚的必备节目,有《夫妻观灯》、《女驸马》选段、《打猪草》、《天仙配》选段等精彩唱段。
现代扶贫小戏《振兴乡村》是新时代乡村工作主题,在扶贫的路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些偶然和必然成了小戏的生动素材。
狮舞是乡村春节民俗,在怀宁民间有这样传统,锣鼓喧天,雄狮起舞,正气凛然,欢腾喜庆。
民歌,小市民歌是市级非遗,质朴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
打莲厢,这种民间边唱边舞的娱乐形式也是村晚的好戏。
打鼓书,由一人独自完成的打鼓说书,说唱方式,说百姓身边事,唱古今中外情,赞颂党的好政策,传统民间艺人土生土长,地方色彩浓厚。
广场舞,随着乡村农业的变化,村民逐渐从农田走出,健身成了新型农民的需要,乡村健身广场成为广场舞的重要场所。广场舞是村民健身和娱乐的重要方式。
独唱,高手在民间,在劳作之余,高歌一曲也是他们兴致所在,不需要伴奏,不需要灯光,表达心情。
器乐,农村子弟在新时代,教育也受到了重视,教育投入明显增多。新一代农村子弟也学了一点器乐技能。在村晚上,这也是展示技能的好时机。
太极书画等新生节目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给乡村舞台描画了传统中国年。
三、演员观众及其他情况
演员介绍
演员性别特点 演员多数是本村村民,狮舞以男性村民为主,也有个别女性村民参与,这些人都身强力壮,往年都有舞狮子经验,因谋生所以在外搞个体很多。跳广场舞的基本是留守妇女,为孩子读书,家里还有年迈老人的。或者曾经是本村村民,后来因工作学习在外。
观众特点
观众多数是本村村民,尤其老人等长期留守的人群。腊月期间,外出务工人员也陆续回村过年,这也是观众中的一部分。邻村的亲朋好友。观众人数多的村达到两千五百人以上,少的也有三四百人。
演出场地
村民春晚的演出地点都在乡村文化园,舞台是露天的,演出没有灯光,依靠大自然的阳光。
演出时间
多数在下午两点左右,室外温度此时稍微高点。极少数在晚上。主要考虑乡村晚上没有路灯,有安全隐患。
四、总结观点
(一)戏乡有戏
诞生到推广
一共20个乡镇223个村的怀宁县,2019年16个乡镇主办了一共23个村的村民春晚,达到了80%乡镇比例,10%的村比例,连续五年从诞生到发展,每年翻倍增长。
场场有“戏”
每个村的村民春晚都有戏乡必备节目——黄梅戏,有的村两个黄梅戏节目。作为一场十来个节目的演出,其中最少有一个黄梅戏节目,这也充分表现出怀宁戏乡的特点。怀宁县民营黄梅戏剧团常年送戏进万村,也为黄梅戏的传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怀宁黄梅戏票友很多,这也是黄梅戏节目快速成型的原因。
村村有“戏”
无论是黄梅戏,还是民俗曲艺歌舞,都是有看头的。城镇化以来,乡村常住人口稀少,留下的少数老人和孩子已成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村里舞台组织一场演出,深得百姓青睐,让留守的村民盼来了团圆和喜悦,让村里归来的务工人员看到了家园的生机和希望。
(二)戏中有味
村民春晚在最基层的乡村,演出就在简单的室外乡村大舞台,音响设备非常简单,没有灯光等现代舞美元素,演员的功夫尤为重要。演员不加现代科技元素的表演,表现的多是原始状态的,恰恰是这样,越有看头。就如我们的土菜,锅碗厨具佐料本色简单,但成特色,符合大众口味,老少皆宜。有些用方言表现的节目就味道十足,怀腔和小市民歌,是无可替代的“味”,这种“味”就是家乡的味道,能勾起自豪感和幸福感。
(三)戏中有情
从演员到观众,绝大多数是本村村民,或者曾经是本村村民。这一点决定了村晚的浓浓乡情。由于城镇化发展,原始的村落有了很大的变化,常住人口的稀少,本村的村民相互之间见面少,年轻一代只知姓名,同宗同族见面不识。鉴于目前的状况,村民春晚能够在春节期间,用“戏”团结吸引了乡村的本土力量,振兴了乡村。这种团结,这种吸引,是情感的共鸣。在现代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能聚在一起,面对面交流,欣赏和被欣赏,这已经是至美了,满满的正能量。
绿叶对根的情意,至纯至美!村晚的节目,村晚的演员,村晚的观众,决定了村晚的有情。
文化志愿者是演员中另一部分热心人。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坚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怀宁县第五届乡村春晚数个分会场中,不计任何报酬,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职业,有退休老干部、有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有医生、教师,还有装裱师、高级大厨、司机等。他们有的身兼数职,也身怀绝技。年龄有高达八十多岁的前辈,也有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志愿者,服务社会,送福与民,助兴了村民春晚,在寒风中成就了他们作为怀宁文化志愿者的信仰和追求,用中华传统文化谱写了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四)戏中有新
“新”,作为村晚这一层面要求不高。恰恰相反,村晚充满活力和新意。
戏乡村晚中的曲艺民俗等节目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其中现代扶贫小戏,现代歌舞等节目,在继承中又大胆创新,不拘一格。
村晚的舞台是最基层的露天舞台,蓝天下的舞台,注定了新时代的创新。这样的舞台,这样的观众,给“戏”创造了条件。在充满热情、纯朴善良的乡亲们面前,作为演员的村民们知道乡亲们的爱是真诚和包容的,所以可以放开手脚去表演,他们可以创新,可以突破。新舞台,新村晚,新年新气象。从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来乡村就已经没有这样有组织的娱乐活动,即使少数村有舞狮舞龙迎新年,也只是单一的民俗活动。所以,村晚这种新的娱乐活动,让村民们耳目一新。
(五)戏中有乐
“乐”是村晚的宗旨,也是组织者努力追求的目的。
留守的村民时常渴望团圆,渴望热闹,虽然离城镇并不远,但他们认为村子才是真正的家,无论哪里好,都比不上村里自己那一块天地。孤独是难免的。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也是戏乡村民的祈求和梦想。
每一场村晚都是丰盛的大餐,都是家门口的年货,幸福笑容挂在戏乡村民的嘴角上。
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最快乐的事情。村晚的组织者和表演者也是戏中有乐,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