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作春泥更护花
—— 记黄梅戏演员潘文庆

2019-11-22濮本信

黄梅戏艺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生黄梅戏剧团

□ 濮本信

他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潘木兰、母亲郭幼华系黄梅戏优秀演员及艺术教育工作者;其大伯潘木林是舞台美术师;婶婶姚金梅是黄梅戏资深演员;堂兄潘文格、侄女潘柠静也是黄梅戏知名演员。知情人笑语:他们一家人可以演出一台大戏,且阵容强大,个个出彩。

他所在的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有着辉煌的历史,它的前身,在解放初期,是由“胜利剧团”与“民众剧团”合并而成。严凤英在胜利剧团,王少舫在民众剧团。安庆市黄梅戏剧团是他们的母团,他们是从古城安庆走出去的。二位大师珠联璧合创造了黄梅戏的辉煌,建立了黄梅戏的一个宝库,树立了黄梅戏的一座丰碑。泽被后世,荫庇子孙。

潘文庆就是在黄梅戏“戏窝子”里出生,1971年9月19日来到这个世界。从小就浸润呼吸着黄梅戏的“负离子”。“呀子依子呀”是他的催眠曲,“东也是灯西是灯”是给他逗笑的唱段。当然在那个要把黄梅戏改为“红梅戏”的极左年代,是要关起门来小声哼一哼,不能示人,不能外泄。

1984年,13岁的他考进安徽黄梅戏学校。他在家里是独子,是父母的“宝贝疙瘩”,捧在手里怕落下,含在嘴里怕化了。进戏校学戏是要吃苦的,不少孩子练腰腿功喊爹叫娘的,结果是头也不回地离校而去。他父母深知吃苦是第一道关,他们有亲身经历,也劝过儿子要慎重。而少年潘文庆与许多剧团的孩子一样,是在舞台边长大的,耳濡目染,喜欢黄梅戏,热爱黄梅戏,他与许多孩子不一样,头也不回地扎进戏校。潘文庆说:“练功疼不疼?真疼!累不累?真累!但是只能忍住,吞下,坚持再坚持,决不能半途而废当逃兵。”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梨园界传下来的古训,因为那个季节练功最出功,最长功。吊嗓喊嗓迎来第一缕曙光,毽子虎跳送走最后一道晚霞。经过五年严格的学习训练,潘文庆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潘文庆刚过完18岁成人礼,1989年就被招进安庆市黄梅戏一团当演员。刚进剧团,年纪小,资历浅,只能跑跑龙套。“四个头”“八个头”(行话龙套的人数)常看见他。而他没有气馁,没有“混日子”,功照练,唱照练。一个好的演员初上舞台只能从龙套和小角色开始,这也是一个必须的经历。什么叫积累经验,就是小经验和大经验都要积累,都很重要。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1991年,他演出《逼侄赴科》小生潘必正,获得安庆市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2000年,演出《劝学》小生梁宗景,获得安徽省第六届艺术节小戏、折子戏调演三等奖。2002年,演出《白蛇传·塔恋》小生许仙,获得严凤英大奖赛优秀表演奖。获奖后极大提高自信心,激励他驰骋在氍毹之上。接下来一发不可收地饰演很多角色。不妨一看:《审婿招婿》:角色樊玉庭(小生)。该剧电影本改为《朱门玉碎》。《公主与皇帝》角色:少帝(小生),该剧已由江苏电视台拍摄黄梅戏电视剧。《状元与乞丐》角色:文龙(小生)。《罗帕记》角色:王科举(小生)。《莲花庵》角色:邵证谋(小生),该剧由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录制并在江苏卫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游春》角色吴三宝(小生),该剧由江苏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制成VCD公开发行。《天仙配》角色:董永(小生)。《闹花灯》角色:王小六。《三请樊梨花》角色:薛丁山(文武小生)。《送香茶》角色:张宝童(小生)。《皇帝与村姑》角色:皇帝(小生)。

潘文庆经过几十本戏的磨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相对来说进入一个自由王国。时间到了2003年,剧团排练《孔雀东南飞》,潘文庆饰演刘兰芝兄长。他母亲郭幼华饰演焦仲卿母亲,也就是个恶婆婆。郭幼华把恶婆婆演得入木三分,让人过目不忘。潘文庆戏份不多,但他没有放松自己,他特别喜欢《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反复咏颂:

4.注重企业金融会计队伍建设。金融会计风险要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先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强化参与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创建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要过硬,思想素质和个人觉悟上也要够强,只有这样,在外来诱惑面前才能抵御住。所以在培训方面也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上的,还有思想道德上的。其次在人员的招聘上,也有制定严格的招聘制度,不用品德有问题的人,对于各方面都胜任的人员进行培养,同时岗位之间要进行划分,各个岗位间的职责要明确。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潘文庆沉浸在古诗词的意境中,咀嚼其韵味。他说一个演员不管饰演大角色小角色,都要了解其中故事的内涵,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人文百态,有利于塑造角色,积极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演员。

《孔雀东南飞》导演查明哲,作曲徐志远,都是优秀的主创人员。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刘兰芝的赵媛媛,饰演焦仲卿的董家林,他们出色精湛的表演,为该剧立下汗马功劳。此剧获得中国第八届戏剧节一等奖。潘文庆在剧组起到“伴”“帮”“衬”的作用,不可小觑。

到了2006年,剧团排演《六尺巷》。潘文庆饰演徐昌茂。

潘文庆找到资料,还是老办法,了解戏的来龙去脉。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很广。

据姚永朴《旧闻随笔》、《桐城县志略》载:老宰相张文端(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八十年代以来,六尺巷旧址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5年,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尺巷”遗址,见证了“和谐礼让”之美德。六尺巷故事脍炙人口,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毛泽东1958年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引用此诗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谦让、平等。

潘文庆也曾到故事的诞生地桐城,漫步在六尺巷里,浮想联翩。感觉六尺不大乾坤大,六尺不宽似海洋。谦让、礼让,像海纳百川,像环抱群山。今天来演绎《六尺巷》意义非凡,导向社会风气,提倡和谐相处。

潘文庆饰演的徐昌茂是剧中一个重要角色,戏份不轻。徐昌茂是一个清朝县官,既怕得罪官大势大的宰相府,又私心很重地迁就维护其妹妹徐娘的胡搅蛮缠,他始终处在纠结矛盾之中。塑造这个角色,他开始还有点犹豫不决,难以决断。他以前入行定位是小生,演出最多的也是小生。那时年轻,皮肤又白,好多人说他是“奶油小生”。而徐昌茂是老生,还带有“老丑”的表演。这一下跨行跨大了,挑战挑到头顶上了。以前小生飘逸潇洒的水袖及褶子都用不上了。得按清朝的服饰礼仪来表演。他征求父母的意见,父母启发他,鼓励他:作为一个好的演员就要有舞台“千面人”的本领,演什么像什么,演什么是什么。最忌讳的是“一道汤”、“千篇一律”的表演。他沉下心来,在唱念做舞、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上做了大的改观。他分寸感拿捏得很准确很到位。潘文庆说,演员塑造角色,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掌握火候,过了,不真实,饭煮糊了;弱了,不过瘾,煮了夹生饭。而掌握火候,也就是掌握“度”,要长期地摸索,大量地实践。也就是多演出,勤思索。潘文庆饰演的徐昌茂得到同行同仁的认可,也得到观众的赞赏。他说,他这是在创作剧目中迈开坚实的一大步。

《六尺巷》荣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第四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

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演出一等奖。

2016年,2019年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

2019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戏曲晚会特邀张小萍、潘文庆去演出《六尺巷》片段,反响热烈;代表安庆市,代表黄梅戏,赢得很高的荣誉。

2013年,潘文庆在王琴主演的《半个月亮》中饰演唐子山。这是个抗日题材的戏,有点另辟蹊径。潘文庆的绿叶较好地衬托了红花。

2016年,在《大清明相》中,扮演张廷玉之子张若松。表演艺术家黄新德饰演张廷玉。其中有一场戏“夤夜退礼”。表演上借用周信芳麒派名剧《徐策跑城》的身段,把父子俩又急又气又累的状态演绎得酣畅淋漓。潘文庆说,与名家同台演出,确实能学习到不少东西。

2018年,夏圆圆主演《玉天仙》。潘文庆在剧中扮演朱买臣。这是潘文庆第一次在古装戏中由小生改为须生。真是人生如戏,一转眼,青春少年变为长了胡子的中年人。岁月如流,世事沧桑。而潘文庆没有暮气,没有消沉,表演更加老道,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潘文庆说,黄梅戏舞台上“阴盛阳衰”,女主角风光无限,得奖频频,男演员相对处于被动劣势,而我心里很淡定平和。前辈先贤早就说过,要有“一棵菜”精神。就是说舞台上,不管是前台与后台,大家团结一致把戏演好。我们生角演员伴着旦角演戏,也似相声演员,旦角是“逗哏”,生角是“捧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们看,《天仙配》开演了,潘文庆扮演的董永要上场了,他甜美的嗓音开唱了……

猜你喜欢

小生黄梅戏剧团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京剧行当——小生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海半仙与秋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