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阿拉伯国家和中国经济关系的考察与审思

2019-11-22雅斯敏萨曼

丝绸之路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阿阿拉伯埃及

雅斯敏·萨曼

(埃及开罗大学文学院,埃及 开罗)

在2013 年9 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2013 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正在为深化改革开放采取的宏伟举措,主要包括进一步加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自古有之的陆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中亚、欧洲和中东地区连接起来,海上丝绸之路则经过阿拉伯海湾和阿拉伯半岛,把中国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阿拉伯海湾和阿拉伯半岛连接起来。这种丝路的开拓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连接,而且也是心理意义上的连接;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互惠,而且也是文化意义上的磨合。

几千年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有着相当频繁的文化和经济往来。阿拉伯人作为东西方的桥梁,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闻名遐迩的货物传入西方,推动了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进程。同时,中国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很早就把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双方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为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现代,丝绸之路的连接作用还包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磨合和互动,在积极的相互学习、借鉴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沟通中,寻求多方面的合作与共同发展繁荣的途径。其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磨合,会为建造共同市场,建构命运共同体奠定文化、心理基础,甚至还会寻求建立维系共同体命运的国际安全体系。

一、古代“陆丝”“海丝”与阿拉伯世界

尽管在古代丝绸之路没有开通之前,埃及尼罗河流域的草原上已经有人踩出了一条时断时续的草原贸易小道。然而,中国和非欧亚大陆各国真正的交往只有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才开始。悠久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古代通商的道路,更是连接古代中华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道路,是东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极为重要的桥梁。

跟陆上丝绸之路(简称“陆丝”)相比,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对阿拉伯国家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实际上,在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之前,人们已经开始从海上探索连接外部世界的道路。在埃及史书《地理志》中,最早记载了中国,书中称中国为秦尼国。据考证,中国与古罗马之间的海上航线早在公元1 世纪初就已相接,当时的相接点在斯里兰卡,中间经过埃及北方城市亚历山大等地。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中阿双方很早就开始了双向的航行。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地南航,穿过印度,至阿拉伯湾和红海。大批陶瓷、丝、绢、绵等货物,通过这条海路,运到阿拉伯各地和其他地方。当时,“陆丝”上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海丝”上的商船来往频繁,这两条交通大动脉将中国和阿拉伯联系在一起,给双方的经济往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随着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对外联络的开展,中阿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在唐代,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正是遣使到中国长安。当时,中国人将到中国经商的阿拉伯商人称为“大食”,也就是阿拉伯语“商人”(条枝)的对音。可见,在中国唐宋时期,一大批阿拉伯大食陆续到中国经商,他们运去香货、珠宝、药物、玻璃制品等数百种商品,运回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等闻名遐迩的特产。中国商船则远航到阿拉伯世界的阿曼、巴林、巴土拉赫、巴格达等地,与当地商人进行贸易。

阿拉伯阿巴斯王朝第二哈里发曼苏尔决定在巴格达建立新首都时曾表示过:此处是一个优良的营地,此外,这里有底格里斯河,可以把我们和遥远的中国联系起来。由此可见,曼苏尔对阿拉伯和中国的经济关系给予极大的重视。后来,巴格达建立不久就开辟了专卖丝绸、瓷器等中国商品的“中国市场”;而唐代中国最大的对外交往口岸广州,被当时阿拉伯旅行家形容为“阿拉伯商货荟萃之地”。此外,在长安、扬州等地,也有专门销售阿拉伯商品的市场。

随着中阿经济关系的繁荣和日益频繁,古代中阿贸易相当活跃,运到阿拉伯的中国货物有许多种。其中,丝绸和瓷器最受阿拉伯人的喜爱。古代阿拉伯人称中国杭州生产的丝织品为“汉沙维叶”,意思是“杭州的”,同时还把中国瓷器叫作“绥尼”,意思是“中国的”。当时,阿拉伯人不仅购买并使用中国瓷器,他们还在当地仿制中国瓷器,这也是阿拉伯人对中国瓷器深切喜爱的表现。

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前,阿拉伯与中国的交往主要以间接的贸易往来为主。然而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也就是中国唐代开始的时候,中阿经济贸易关系随着双方政府开始遣使互访而更加频繁。在此期间,双方长期和睦相处,互通有无,而阿拉伯文化则主要通过贸易途径传到中国。因此,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此时,来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多聚居在中国的重要国际港口——广州和长安。此外,在港市扬州和泉州,也住有不少阿拉伯商人。宋代时,来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多数住在广州和泉州。到了元代,大多数阿拉伯商人住在中国泉州、广州、杭州、温州等许多城市,他们运到中国的各类货物,丰富了中国的商贸宝库和经济贸易形态。

二、当代“一带一路”与阿拉伯世界

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随着双方当代文化往来日益频繁而不断得到提升,从而继续发挥加强中阿人民传统友谊的作用。在2013 年,中国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议,将古已有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整合与升级。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项目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一种崭新的内涵,被誉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伟大项目和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探求文化交流、磨合的积累共识之路。

当代“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倡议基于一套重要的基本原则,笔者以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则及显示的相应特征是:这是任何有意愿国家都能参与的开放倡议;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倡议;本倡议主要以实现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到各国不同的条件和状况;主要基于现有合作框架的双边和集体合作,而不是轻易追求新的框架;倡议顾及了经济、文化和文明等元素,体现了整体思考。

实际上,古代丝绸之路承载了中阿经济贸易交往的历史,而当代的丝绸之路,也就是“一带一路经济带”将实现更多的中阿经济贸易连接与互换。过去的阿拉伯世界就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提供了连接的桥梁。如今,阿拉伯国家也要通过丝路来吸引企业入驻,增加更多的经贸往来,因此“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要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为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经济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目前,“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项目已经获得60多个国家的支持,包括自古以来与中国保持良好经济贸易伙伴关系的阿拉伯国家。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不少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战略都和中国提出来的“一带一路经济带”项目不谋而合。据笔者了解,埃及商人协会最近在几十个国家进行了一项研究,介绍新丝绸之路要经过的国家。首先是中国,其次是蒙古、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土耳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叙利亚、埃及和意大利。这条道路穿越65 个国家,穿越亚洲、欧洲和非洲三个大陆,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着眼于激活中国的经济走廊。

三、埃及经济文化与“一带一路”的接轨

埃及凭借其战略位置以及苏伊士运河轴线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埃及位于古代世界三大洲之间的心脏地带,面临两个重要的海洋,使埃及更容易在吸引新投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4 年,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在访华期间明确表示,埃及希望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埃及与中国签署了多项协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电力、住房、中小型企业、电信和卫生领域的实施开发,使得两国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水平有了新的飞跃。中国还通过埃及的航海通路、铁路和公路联系到非洲大陆,同时加强中国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的努力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来实现全面复兴。

这个合作模式出现在埃及积极加强未来各个领域合作关系的框架内。埃及政治领导人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模式跟自身的发展道路很接近,为埃及的贸易和投资开辟了新的视野,因此极其重视中国的发展模式,在埃及外交政策面向东方的框架内考虑到发展早日提高国家收入的领域,如旅游业、农业和制造业。中埃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这就是最高级的外交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举措反映了两国热切希望加强双边关系,并将它推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空间。埃及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视为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途径,为国际经济结构带来更大的正义和动力。

从前面提出的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方面来看,笔者做出以下基本观察:

第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给全世界提供了重大贡献,通过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并在当前的和平进程,反映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不再只是寻求确定中国的命运,而且还思考如何利用其外交构思来改变世界的命运,但不干涉他国的内政。

第二,中国进入一个被很多专家称为加强“经济带”建设的新时代,这有助于在中国发达地区的进步和繁荣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占中国面积的80%。同时,这还有利于其他参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一带一路经济带”为参与各国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可以说,世界上不会有仅仅因为地理位置而享受经济优势的国家,要实际积极参与才能获得共同的发展和繁荣。

第四,该计划给参与国提供了两个方面的现实选择:一方面,基于洲际经济互补,特别是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这有利于全球的经济交流,服务于通过发展实现和平这一全球化的理念,这也是中国兴起中外交政策的理念;第二个方面,涉及知识和文化方面的融合,创造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与文化磨合,旨在突出文明互动的重要性,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文明文化的互动、交流和磨合。

第五,“一带一路”倡议重点突出了文化合作对促进不同国之间经济合作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想要可持续发展,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如今沿线国家包括中阿两国的官员和民众,以及埃及的许多有识之士,都特别重视和讨论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作用。

第六,“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建设给埃及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埃及要更加主动地抓住这个机遇,通过采取各种高效的战略和措施,在经济层面通过多国合作实现发展战略,在文化教育层面增加互信与合作,将两个文明古国紧紧联系起来,在发展、繁荣自己国家的同时,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要的贡献。这才是中埃两国应该努力实现的远大目标。

2014 年,中国北京举办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中阿双方根据“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携手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的主张,并具体提出了“1+2+3”的中阿具体合作构想,意思就是以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及投资、核能、航天卫星和新能源为突破口,努力提升中阿经济贸易关系的合作层次。在历史上,阿拉伯世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天,中国的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仍然需要在阿拉伯世界的参与和共同努力之下才能继续发挥其连接世界东西方的作用,重新形成一条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大动脉,使沿线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更加牢固并不断提升,通过“一带一路经济带”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取得更大的实效,在全球化时代大放光彩,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中阿阿拉伯埃及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埃及艳后(外二首)
埃及有个鲸之谷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