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四个维度”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

2019-11-22阎艳齐

党的生活(江苏) 2019年4期
关键词:核定全科社工

■阎艳齐

句容聚焦“四个维度”,着力打造一支规模足、结构优、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一支坚强有力的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按照郭文奇部长提出的“把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作为政治责任扛起来”的要求,句容聚焦“四个维度”,着力打造一支规模足、结构优、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聚焦职业门槛,严把队伍关口。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把高标准选好人作为第一关口。落实员额管理。把配齐工作力量作为一条“硬杠杠”,建立由市民政部门牵头核定,街道具体使用的市街分级管理体系。将公安户籍户数作为依据,按照2000户以下核定6名专职工作人员,每增加300户增核1名,3500户以上最多核定12名的标准来核定员额。严格选拔标准。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年轻化高学历要求,通过对社工的高标准准入,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与城市快速发展、社区治理创新升级的有效同步。规范招聘转聘。推行“市招街聘社用”的招聘模式,明确新进社区工作者必须经市级统筹规范招聘,全程把控招聘环节,把好入口、管住源头。

聚焦职业自信,强化素质提升。基层工作做得如何,关键靠人,根本取决于基层骨干队伍能力素质。突出“全覆盖”培训。将社区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建立社区书记每年必训、新任社工岗前必训、骨干社工考前必训“三必训”机制,整合“村社区书记大讲堂”“茅山铁军营党性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推动社工培训常态长效。突出“全科型”培养。实施“全科+全能”社工培养工程,对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实务工作技能、业务综合技能培训,鼓励支持社工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常态化开展“全科社工”综合业务能力培训和测试,实施“持证”上岗,全市“双全”社工占比达85%。突出“全链条”帮带。建立“园丁”导师库,实行师徒结对“传、帮、带”,围绕“一片赤心、一口社情、一流业务、一线经验”,帮助年轻社区工作者尽快掌握基本政策、熟悉社情民意、进入工作角色。

聚焦职业认同,落实待遇保障。坚持从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大局出发,健全薪酬体系,完善激励机制,让社工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做到“在职有劲头”。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健全社区工作者基本报酬与本人岗位等级相对应并定期增长的薪酬机制,优化薪酬系数,薪酬待遇普遍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含金量”进一步增加。做到“退职有保障”。认真落实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办法,为社区干部缴纳“五险一金”,开展优秀社区书记评选,建立离任社区干部关爱帮扶制度,设立离任后生活困难社区干部关爱资金。做到“升职有空间”。重视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优秀干部,选拔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探索从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人员,进一步打通“天花板”。

聚焦职业担当,激发干事活力。社区工作者身处服务群众的基层一线,既要有干事的平台,也要有成事的动力。一方面,健全服务机制。制定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服务标准、服务承诺,实行弹性错时工作制度。持续推行“五事民情工作法”,常态开展“百名社工进万家”活动和网格化治理,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为社区工作者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摆下同场竞技的擂台。另一方面,从严考核管理。将各项工作分解量化成为考核指标,形成考核标准“菜单”,年度考核结果作为社工使用、奖惩、竞聘、选拔的重要依据。同步建立社区工作者退出机制,划出淘汰“红线”,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活力。

猜你喜欢

核定全科社工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思考
江津区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及分阶段限排总量控制方案研究
水库移民无法核定人口分布的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