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的思考

2019-11-22黄约波

党的生活(江苏) 2019年4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专业化岗位

■黄约波

近年来,组织系统围绕坚持公道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使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与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相比,组工干部在党性观念、思想品行、能力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敬业精神有所弱化。在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重具体业务、轻精神培育的现象,对职业精神的塑造培养不够,缺乏相应的价值引导,导致一些组工干部精神境界不够高,缺乏吃苦精神,业务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工作状态不佳。特别是年轻组工干部,严格的党内生活历练少,没有接受长时间的组工文化熏染,在传承组工精神、锻造专业品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化,社会浮躁情绪和物质利益至上的消极思想对干部队伍产生不良影响,组工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个别组工干部追求享受、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把心思不用到工作上,不愿吃苦受累,缺乏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的价值追求,没有把工作当事业干,“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组工干部流动成长较慢,在选拔任用上没有优势。在选拔任用上,主要面向经济等重热点岗位上的人选,对组工干部考虑较少,与外界交流慢。同时,各单位内部组工干部岗位轮岗也比较少,由于内外循环都慢,影响组工干部士气,交流锻炼机会少,综合能力提升慢。

业务水平尚需提升。有的组工干部不能紧跟形势任务,对中央大政方针、组织工作发展大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等情况不关注、不了解,导致在理解政策时缺乏全局意识、宏观思维,存在认识不深、钻研不透的情况。有的同志对组织工作政策学习不够,掌握比较片面,在工作中习惯于吃老本、套惯例,出现了“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等政策应用不准确的问题,常用的政策规定不能做到信手拈来、活学活用,新出台的政策学习不及时,掌握不到位,导致遇事答不上、说不好,指导工作底气不足,只能临时查资料、抱佛脚。一些组工干部认为自己素质比较高、能力较强,加之平时在工作中接受学习教育的机会多,自我感觉良好,没必要刻意学习提高。学习上仅仅满足于对基本业务的掌握,缺乏系统学习、深入研究,导致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制约了专业化能力的提升空间。选调组工干部时往往把视野放在基层党务干部范围内,进入组织部以后,长期埋头于繁杂的党务工作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涉猎经济、法律、文化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往往存在谈业务工作“两三天”,谈经济社会工作“一根烟”的现象。

执行力不强。有的组工干部执行标准不高,创新创优意识不强,只求工作过得去,满足于工作一般化、差不多。有的组工干部执行效率不高,工作时效性差,拖拖拉拉,“拨一把转一把”,工作没有预见性和提前量,有些任务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给工作带来被动,效果也大打折扣,有时处理不好工作的轻重缓急,存在“打乱仗”的现象。当前,组织工作形式和内容不断扩展,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传统的干部、基层组织、人才工作不仅越来越细,再加上党员远程教育、目标考核、党代表服务管理等工作。同时,除日常工作外,每年都会有一些重点工作,要求组织部门带头参加,有些党建主题活动还要牵头抓总。往往忙了中心工作,耽误了日常业务,大多数组织部门都存在人少事多、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工学矛盾突出,组工干部忙于具体事务,有时疲于应付,在提升专业化能力方面没有时间保证。组织部门对组工干部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和作风修养要求比较高,按照政治素质好、熟悉党务工作、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要求选人,选择范围比较窄,可供选择的人也少,缺少“源头活水”。如果降格以求进人,又怕新同志熟悉适应工作过程慢,一时半会不能上手,耽误工作,甚至怕进了政治素质不高的同志,给单位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加强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是推动制度规定有效落地、确保组织工作的根本之策,也是有效解决矛盾问题、突破组织工作发展瓶颈的现实需要。加强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要以学习为基础,以弥补能力短板为导向,以提升专业能力为重点,拓宽渠道,转变方式,增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才能打造出一支作风实、业务精、素质高的过硬队伍。提高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有如下对策:

放宽选人视野,充实组工干部队伍。组织系统工作业务繁重,选好配齐组工干部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在目前基层公务员队伍不断老化,青黄不接的新形势下,“进门就能用、上手就能干”的标准已经很难选拔到组工干部苗子,要转变思路,注重潜质,用开放的理念选人,既好中选优,把那些目前看起来不“显山露水”,但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同志及时选调进组工干部队伍,又注意学历、阅历、能力等方面的互补,形成“复合型”结构。注重把年龄轻、学历较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同志选拔到组工干部队伍。要放宽视野、广开渠道选人,不仅从各单位党务干部中选拔,还注重从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岗位选拔,充实和优化组工干部队伍结构。

建立内培机制,提高组工业务水平。建立老带新培养机制,每名老组工干部一对一帮带一名年轻组工干部,明确帮带任务、帮带目标,在岗位工作实践中,手把手教方法。建立经常性学习制度,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理念,解决好不学习给专业化能力提升带来“后劲不足”的问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健全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掌握业务能力短板,明确业务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计划,必学课程与自选课程并行,在参加必学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短板,自选培训课程参加培训,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要派组工干部到党校、高校、培训基地“回炉”淬火,进行专业知识、文字综合等基础知识培训,增强业务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目前部分组工干部队伍有敬业精神弱化、业务水平不高、执行力不强等现状。加强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应以学习为基础,以弥补能力短板为导向,以提升专业能力为重点,拓宽渠道,转变方式,增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才能打造出一支作风实、业务精、素质高的过硬队伍。

注重实践锻炼,加强学用结合能力。定期选派优秀组工干部到基层重点岗位挂职锻炼,让组工干部在基层摸爬滚打,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有计划地协调推荐干部到综合部门实践锻炼,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新观念。要把长期在基层工作、有发展潜力的组工干部安排到党委和政府部门工作岗位跟班学习,或者参与中心工作,增强他们的宏观思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要落实常态调研制度,每年安排干部围绕组织工作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优质的课题报告,年底进行综合评比,将优秀的调研成果运用到组织工作实践中去,把调查研究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的重要途径,作为提升组工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加强交流轮动,激发组工队伍活力。结合工作需要和组工干部的素质特长,对在同一岗位上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组工干部进行交流轮岗,定期对党建基层、人才、干部等几大重点科室进行人员调整,对某项业务有兴趣、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组工干部统筹安排轮岗,对有发展潜力、综合素质较高的组工干部重点安排轮岗。通过轮岗交流,使组工干部不断接触新工作,“被迫”学习新业务。同时,通过岗位轮换让组工干部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岗位,把“专长”发挥到最大化;通过多岗位锻炼加强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亲身体验形成换位思考,增加协作精神,更好地把握组织工作的总体目标,增强组织工作整体合力。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专业化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