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潍坊模式升级路径分析

2019-11-21周志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周志红

[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什么是“潍坊模式”?内涵是什么?成功之处在哪里?还存在哪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新时代应当朝什么方向深化提升?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潍坊模式;深化升级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20日

一、研究背景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现代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提到“三个模式”。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五个专项工作方案,提出“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要求,这是全省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也是“潍坊模式”深化升级的着力点。

二、潍坊模式内涵及新时期创新提升的要求

(一)潍坊模式的内涵

1、诸城模式。“诸城模式”是諸城市在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不同阶段创新探索成果的总成,主要解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

2、寿光模式。“寿光模式”是对寿光在蔬菜产业的生产、销售、技术、会展和标准输出等不同发展阶段改革创新经验的概括,主要解决蔬菜生产产业化的问题。

3、潍坊模式。“潍坊模式”是在总结当时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经验探索基础上的集大成,主要解决的是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总结提升诸城市贸工农一体化、寿光市靠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寒亭区一村一品、安丘市实施名牌战略、高密市实施区域化种养等经验做法基础上,聚焦农业产业化这一核心,“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在内涵上涵盖了“诸城模式”和“寿光模式”的精髓。

(二)新时期对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要求。2019年2月17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潍坊代表团审议,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一是在产业升级上,抓住用好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潍坊的重大机遇,坚持国际视野、全国定位、一流标准,不断提高潍坊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注重规划引领、特色发展、生态宜居,努力蹚出一条新路。三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上,注重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提升,让广大农民享受到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服务和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社保、文体等公共服务。四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注重构建长效机制,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增强农民造血功能。五是在农村基层治理上,围绕新时代农村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作用,建设安定有序和谐家园。

三、潍坊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方式落后。一是乡村老龄化、低龄化结构突出,治理方式滞后;二是乡村不良风气滋长,社会价值体系面临重塑;三是乡村人口结构重构,治理模式亟待创新。

(二)产业融合度不高,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一是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种植结构不合理;二是对农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的产业还相对薄弱;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大知名品牌少、产业链条短融合度不够高、市场主体数量多层次却不够高。

(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能力和意愿不强;三是农业科技的需求动力不足;四是农业科技推广效果不理想。

(四)乡村建设发展中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一是村民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二是土地恶化现象严重,如化肥农药的污染、农用地膜的污染、畜禽养殖的污染等;三是乡镇工业化发展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五)农民增收致富难。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制约,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农村的农民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种植养殖技术水平落后;四是农产品单一,缺乏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升级“潍坊模式”路径思考

(一)改革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吸引人才参与共建;二是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三是发挥社群优势,构建乡村社群化治理模式;四是建立村委会与居委会的双重治理结构。

(二)开放之路:培植新产业新业态。潍坊有很多农村保留着传统特色的村容村貌、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和新秀奇特的自然风景,应依托农村特有的旅游资源,采取“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农业创意、乡村手工艺等产业,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三)调整之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首先,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等措施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体系。其次,通过保护提升耕地质量、适度规模的种养结合、促进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等方式合理配置自然资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四)科技之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1、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一是加大农业科技财政投入的总量;二是要优化农业科技财政资金投入的结构;三是加大金融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大力培育、鼓励、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

2、选择适当的农业科技优先发展。一是全面创新粮食作物相关的科技;二是重点创新特色农业科技;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一方面通过整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人才、实验设备等资源建立公共科研服务平台,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园,吸引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入园创业,并对科技园周围的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3、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经济环境。一是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二是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发展,可以采用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形式形成集约化生产有助于地解决农业科技创新需求不足的问题。

4、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一是改进科技人员的激励措施,可以采用精神激励加薪酬激励双重激励措施。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是鼓励大众农业创业。

(五)发展之路:推动乡村生态建设。首先,通过培育绿色发展观、培育农民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生态文明主体意识、广泛开展生态思想宣传等措施使广大农户树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理念。其次,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法治工作,提高农村法治队伍建设水平,构建政府部門执法为主,个人、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和监管机制。最后,着力解决生态突出问题。一是治理农村生活及农业生产污染问题,大力开展村庄绿化,把村庄绿化纳入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组织发动农民群众有效利用闲散土地,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花养树,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一批绿色示范村庄;二是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利用高新技术和环保设施对污染严重行业的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实施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化、无害化;三是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四是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管护体制,避免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管理缺位。

(六)共富之路:保障改善农村民生。首先,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等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等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建设、信息化建设、电力电网建设等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并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其次,通过实施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特色农产品牌,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多元化。最后,大力推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一是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建立健全农民创业服务体系,设立县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供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指导“三位一体”服务。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三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主体到农村投资兴业。加强对农村自然风光、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介,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提升乡村旅游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水平,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和家庭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就业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时乐乐,赵军.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科研管理,2018.39(1).

[2]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课题组.刘曙光.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构建乡村振兴大格局[J].新时代学刊,2018(1).

[3]王继东,朱树兵,汤大伟,徐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深化升级乡村振兴“潍坊模式”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9).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