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2019-11-21柴卫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品德

柴卫

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必然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追求。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运动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教学中,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也必然成为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課题。

长期以来,体育学科的德育存在“知易行难”的问题,仅靠说教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润物细无声”才是合适的选择。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创设有竞争、有约束、有合作、有难度的学练情景和条件,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和条件下接受熏陶和影响,逐渐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体育品德。

1.创设竞争场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内容特点和实际需要,适时安排教学比赛、竞赛性游戏、体能与技能测试等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体验运动乐趣,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之心,在胜利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失败中学会面对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学会正确对待比赛结果,学会尊重对手和欣赏对手的精彩表现。

竞争性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一般来说,在学生能正确做出所学动作之后,就可以设计并实施适宜的竞争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应用和巩固所学动作技能,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营造互助时机

教师应利用教学过程中一切可能发生合作互助的时机,把学生置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景中和条件下,明确个人在练习中的责任和义务,教会学生具体的合作互助方法,让学生在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的练习中相互帮助,建立信任、合作与互助的和谐关系,体验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感,形成乐于助人的道德行为。

集体性球类项目的战术练习、相互协作的集体游戏、体操运动中的帮助与保护、各种合作跑等,对于培养合作意识与互助精神,促进人际交往具有良好作用,是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心理拓展训练中的许多练习对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更具有独特的价值,值得体育教师借鉴和运用。

3.加强规则约束

竞争性活动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可以激发竞争意识,培养进取精神,使学生学会理性对待胜负,但同时也存在引发野蛮报复、肢体冲突、投机取巧等不道德行为发生的可能。因此,教师在组织竞争性活动时,尤其是组织球类教学比赛时,应首先明示竞赛规则,严明行为规范,使学生在规则约束下有序开展活动。对于表现出良好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学生应及时提出表扬,对于不遵守规则或出现违反体育道德行为的学生应及时进行批评教育,通过心理强化作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逐渐建立规则意识,形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规则意识的培养应注意信息反馈的即时性,在学生发生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后,教师应及时提出表扬与批评,才能收到较好的强化效果。实践中应该以奖励、加分、表扬等正强化手段为主,鼓励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4.确定合理难度

难度太大的动作会挫伤学生的自信,难度过小的动作不利于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和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当所学动作的难度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技能水平时,最能激起他们身体和心理的积极反应。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技能水平,精心选择学习内容,确定所学动作的难度、数量与质量要求,促使学生在学练动作的过程中付出足够的意志和努力,体验战胜自我获得成功的快乐,形成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

例如,高中生练习篮球行进间运球时,可以提出加快速度、绕过障碍、左手运球等不同要求,以提高运用能力;初中生练习前滚翻时,可以提出连续、分腿、远撑等不同要求,以加大动作难度。

体育品德是习惯化的体育道德行为和体育精神的综合体现,要把良好行为变成行为习惯,就必须在特定的情景中和条件下,用特定的行为标准引导、规范、约束学生,使他们的体育道德行为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培养学生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的潜在功能,但仅依赖这种潜在功能自发产生作用远远不够,要真正有效提升和发展学生体育品德,就必须深入研究与剖析体育品德的内涵和形成所应具备的条件,并据此有意识、有目标地设计体育教学活动,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品德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道德教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大庆地区大学生体育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品德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