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教育》始终重视教育思想的引领

2019-11-21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名家专家教授

为进一步开阔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北京教育》邀请众多专家,包括大学及教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一线教育专家、教育行政工作者等,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几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传播新理念,引领首都教育新发展。

2001-2005年,本刊在卷首开设“名家谈教育”专栏,邀请各领域名家从不同的视角探讨教育问题,如邀请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谈教育产业的问题,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张岂之教授谈人文教育的问题,邀请老舍之子、中国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谈老舍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邀请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谈经典教育的问题,邀请北京棋院院长谢军谈个性化教育的问题,等等。2006年,本刊邀请教育名家、新教育实验的发起者朱永新教授为“名家谈教育”专栏撰稿。朱教授立足“新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教师发展、农村教育等方面,向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尤其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将阅读进行到底》等文章影响深远。

2002年,本刊为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丁榕老师开设“丁榕老师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丁榕老师通过12篇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向读者展现了她所探求的“科学育人、艺术育人、情感育人”之路,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影响了一大批心理教师。

2003-2007年,陶西平先生在本刊开设“教育漫笔”专栏。陶先生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教育学识,结合当时的教育实际,高屋建瓴,撰写出无数发人深省之作。2007年,我们将陶先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为书名出版。

2003年,本刊为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开设“教育的视界”专栏。肖教授以一位专业教育研究者的视角审视教育,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实践,用教育实践检验、丰富教育理论,字里行間迸发思辨的火花。

2004年,本刊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开设“校长论坛”专栏。李校长立足“以爱育爱”教育思想,围绕如何促进教师成长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2004-2008年,本刊邀请时任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处长乔树平(署名吴乔)作为“学校教育反思录”专栏主笔。她从问题切入,从案例入手,对身边的小事进行反思,以小见大,于平凡处体会深刻寓意,于细微处感悟教育效果。她提出“教育在继续,反思无终点”,激励无数教育工作者在反思中前行。

2013-2018年,本刊邀请原北京市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关国珍(署名新灵)作为“育人之见”专栏主笔。6年的时间,她围绕德育问题共撰写了57篇文章,既关注时下德育热点,又结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实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于深处思考,于实践着眼,提出了诸多富有创造性、建设性的建议和思考。

2017年至今,本刊在“思想”栏目邀请大学教育研究专家、教研机构专家和中小学校长,就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至今,我们已邀请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朱传世、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北京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等专家主笔。他们的文章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散发感性的魅力,有深度,更有温度。

猜你喜欢

名家专家教授
致谢审稿专家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请叫我专家
专家答疑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