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亦有家
2019-11-21李昂
李昂
异地求学之后,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
虽说是二十八天为一个休假的周期,却总因为准备竞赛的原因被搁浅。好不容易积攒到了休息的时候,也只能在家象征性住上两晚,然后再匆匆踏上了离开的校;以为寒暑假可以在家里好好逍遥一把,却也是辗转盘桓在各种补习班上。家对于我而言,似乎只成了一个很短暂的中转点,我在这里汲取部分能量,充了电之后,就继续往前走。为此母亲曾经打趣说,到了高中之后,对于我而言,故乡成了异地,而遥远的远方却成了求学者的另一个家乡。
其实我是很能理解的。
归家,远行,看似正相反的两个词汇却始终牵绊在同一条路上。我在两个城市间来回穿梭,沿途的风景早已在眼前闪过千万遍,以致于有时候在校车上打一个盹再起来的时候,迷迷糊糊的我会差点忘却了这条路究竟通向何方。
我一直相信归家是为了更好地远行。这个动作也一直在提醒我无论我走到哪里,还会有那么一个地方,充斥着欢声笑语,对于我而言更是被情感赋予了特殊的内涵。而远行,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猜忌在里面,不外乎是万千抉择中的一种。只不过,那么凑巧,我选择了远行。于是接下来有数不清的嘱托与叮咛在我每一次远行的前一个夜晚。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对于性格比较内敛不善交际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却能拾起一段陌生的感情,遇见陌生的人,过陌生的生活,然后在这陌生的異地开始有了自己的圈子。
自己原来的圈子里自然是有朋友不理解我的选择的,难得见面时的话题当然离不开学习,所以打趣的时候他们也会笑说还是归家好。但其实他们不知道,既然选择了风雨征程,我就不会给自己任何后悔的机会。远行求学的意义,于我而言从未模糊过。在远方校园中的一次次腥风血雨的拼杀,虽不至于血光四溢,却也令我开始陶醉并沉迷其中。不知不觉间,远方的处所也被贯注了情感,即使我对那座城市的印象可能仅仅只停留在校园的一隅,但这依然不妨碍它成为我内心深处的另一处寄居地。而神奇的是,伴随了时光的流逝,这种对家的情感日益渗透进了校园里,不经意间,它便无处不在,像空气盈满了我的小小世界一般,肆意地填占着我生活的空间。
于是似乎慢慢的,家与远方的界线日益淡去,仿佛,不再有“远方”,又仿佛,不再有“家”。
我的“远方”,洒下的是拼搏的汗水和校友们的欢声笑语;而我的“家”,则留下的是长辈的关切和数不清的美好回忆,两者对我而言都是难以割舍的情感。只是远方即为家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似乎一觉醒来,家不再是家,远方也不再是远方,“家”成了新的“远方”,而远方的人,却成为了我新的家人。所幸的是家与远方的美好交织在一起,就如同阴阳相生调和,互相制约,却又常常爆发出思“家”的浪潮,澎湃几万里却又无人诉说,只得一个人暗自抒发离家的忧愁。
校园里和同学们在课余时聊天的时候他们会问起我对家的眷恋,答案肯定是不会停止的。即使开始有种藕断丝连的感觉,也少不了对家中那一口乡味的怀恋。可如果问我对远方的向往,那也是生生不息,因为那里有我从未见过的人,从未体验过的经历,还有我所企盼的更广阔的天地。
我便是这么走在远行的路上的。
任凭风雨打落前行的脚步,却仍要固执地回望家逐渐消失的影子,希望能将家的影子,永远刻画在灵魂上,那是对家的依恋吗?似乎不是。我想,那是为了在远行的路上,在一盏身后的长明灯,在无边的黑暗中,能照亮我前行。但我又一定要奔向远方,因为那里有我渴求的东西,在冥冥中吸引着我,仿佛触手可及,但又不见踪影,可它总是在路的尽头等着我的,这一点我很相信。
于是渐渐的,家伴随着不断远行的步伐,不再是具体的地名;然后渐渐的,家随着无数次归家与远行的轮回变成了一个模糊的影子。我仿佛有两个家,承载了不同的情感,铭刻了我不一样的记忆。一个温馨,一个又令我更好地成长。
远行亦有家,归家更远行。是在悄然之间,归家也成了远行,远行也被赋予了归家的含义,但是我依然选择不停地奔跑,跑向远方的“家”,然后也望念,那个身后的“家”。 指导老师: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