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横秦岭家何在

2021-03-15

南风窗 2021年5期
关键词:对家替代性港湾

“就地过年”是防疫措施,无关情感。它在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心头“吹皱一池春水”,是因为它和“回家”二字钩连一处。

它讓中国社会同时面对两个相互背反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向往和执着于回家?又为什么厌恶和恐惧于回家?

其间还存在广阔的中间地带,对回家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温度。“就地过年”是一次宏大的社会实验,就像对整个中国进行一次红外热成像,每一个个体都呈现出不同的亮度。

家,仍然是中国人最温暖的港湾。这不仅仅是由文化塑造的,还来自人类的自然天性。绝大多数人,对家是依赖和眷恋的。沉默的大多数,是幸福的大多数。但无法忽视,确实有很多声音在争辩:家对于一部分人,不值得依恋,甚至令人烦恼,心生恐惧。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遭际,个体经历是具体而微的,无法一一考察。我们只能从人的生物本能和社会结合本能出发,首先假定,家本应是温暖的、令人依恋的。然后再来探究,为何相当一部分人却经历着相反的情感体验?于是获得了几个观点。

其一,对家庭负有的责任越大,对家就会越关心。社会现实是,多数男人都会成长为一个家庭的核心,因此塑造了家的凝聚色彩。

其二,对所负的家庭责任自愿程度越高,对家也会越关心。确实有许多人的家庭责任角色,是迫于无奈的—比如樊胜美们。

其三,家庭归属感的替代性越弱,人们对家越关心。传统社会里这种替代性几近于零,而今天,各种新的社会关系对家庭的必要性带来了严重冲击,家的重要性下降了。

其四,家庭内部的观念冲突程度越低,人们对家越关心。今天的家庭,代际之间正处于观念冲突最严重的时期,直接对家的价值构成挑战。

其五,家庭物质财富总量与成员关系的功利性程度,两者比值越大,人们对家越关心。许多家庭内部,最大的难关是利益争夺问题。

大致如此。

在家作为温暖港湾的性质总体不变的前提下,人间纷纭,在各种对比关系中展露无遗。但这一切纷纭,都是因为有家。没有家的人,羡慕这些纷纭。

家,首先定义我们。它或会让人精神苦闷,但不会让人成为精神孤儿。有家,当惜。

猜你喜欢

对家替代性港湾
美国少年司法替代性教育项目的运行框架与经验启示——以德克萨斯州为例
人文
寻味中国年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网络对战智能飞镖系统及网络对战方法
基于分类替代性关系的应急物资储备量分析
有限责任公司自治与公司法自冶的关系——以替代性条款的司法适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