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水回注对特低渗储层的伤害
——基于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储层岩心的实验研究

2019-11-21曾顺鹏陈鹏翔杜庭俊

关键词:岩心渗透率清水

刘 韬 曾顺鹏 陈鹏翔 杜庭俊 黄 琪

(1. 西南油气田川东北分公司, 成都 610056;2.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重庆 401331)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平均孔隙度13.7%,平均渗透率2.8×10-3μm2,为低孔特低渗储层,油层温度43.7~51.09 ℃。自2007年实行注水开发以来,随着注水井开井数的增加,年注入量却没有增加,而呈减少趋势。油田的许多注水井在注入压力接近破裂压力条件下,仍无法完成配注。针对储层敏感性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仍未解决注入压力升高、吸水下降等问题。

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水质差会对储层造成一定伤害;同时,长期进行注水开发,注入水会降低储层温度,而原油黏度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1]。针对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注入水水质及温度变化对储层的伤害情况。

1 注入水悬浮物对储层的伤害

注入水中的悬浮物过多,将影响储层渗透率。悬浮物在储层孔隙内聚集,会压缩储层流通孔道端面,使得油水在此孔道内流动时的阻力增大。悬浮物在喉道处聚集,会形成“桥堵”,造成高渗透孔道堵塞,迫使注入水沿着低渗透的孔道流动,从而增大油水流动阻力。而与高渗透储层相比,低渗透油层注水相对更加困难[2-3]。为检测注入水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水质的注入水进行了室内驱替实验。

1.1 实验条件及方法

(1) 岩心。实验所用岩心,全部取自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岩心直径为25.0~26.0 mm,长度为40.0~50.0 mm,孔隙度为3.0%~5.0%,孔隙体积为0.69~1.2 cm3。

(2) 注入水。将油田回注污水与清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成4种实验用注入水样。4种混合水样中回注污水与清水的体积比:a,2 ∶1;b,3 ∶1;c,4 ∶1;d,5 ∶1。其中,清水符合C1级水质标准;回注污水是经脱油沉淀、水力旋流及过滤处理后的生产污水,含油量仅10~30 mgL。

(3) 实验方法。实验模拟注水开采过程中清水与混合水体系对储层的伤害。主要评价参数为注入前后注入压力的变化值和岩石渗透率的变化值。驱替实验步骤如下:

①对磨平处理后的岩心进行烘干称重;

②抽空饱和(实际)产出水,测定岩石的孔隙体积和孔隙度;

③用清水(已经加了处理剂,防止敏感性发生)进行水驱,测定水驱启动压力及注入压力恒定时的压力值,绘制注入压力曲线及注入过程总渗透率变化曲线;

④用混合水进行水驱,测定水驱启动压力及恒定压力值,绘制注入压力曲线及渗透率变化曲线。

⑤计算岩心渗透率在混合水驱后的下降率,以此评价注入的混合水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程度。

(1)

式中:C—— 混合水驱后岩心渗透率的下降率,%;

K1—— 清水驱的岩心渗透率,10-3μm2;

K2—— 混合水驱的岩心渗透率,10-3μm2。

如果C大于等于30%,则属于对储层伤害严重,此时所用注入水的水质是不合格的[4-5]。具体的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1.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与清水驱替相比,混合水驱替过程中,驱替压力将增加,大幅度提高了启动压力;同时,使得岩心的渗透率明显降低。4种比例的混合水注入后,岩心渗透率的下降率分别为27.78%、38.63%、46.00%、54.17%。

图1 驱替实验流程

岩心编号注入水样启动注入压力∕MPa平衡时注入压力∕MPa平衡时渗透率∕(10-3μm2)渗透率下降率∕%1234清水3.508.080.180混合水a6.6011.420.130清水4.123.630.044混合水b4.446.350.027清水11.7013.300.500混合水c12.9715.500.270清水3.6310.100.120混合水d6.3015.500.05527.7838.6346.0054.17

采用b种混合水(回注污水 ∶清水=3 ∶1)驱替时,启动压力为4.44 MPa,比清水驱替时的启动压力(为4.12 MPa)高了7.76%;在注入压力恒定时,混合水驱替的注入压力(为6.35 MPa)则比清水驱替时(为3.63 MPa)高了74.93%(见图2)。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注入量的增加,清水驱替时岩心的渗透率变化不大,而用混合水驱替时岩心的渗透率变化较大;达到稳定后,清水驱替时岩心的渗透率明显比混合水驱替时要大。混合水中的悬浮物过多,悬浮物在储层孔隙内聚集而堵塞孔喉,使得油水的流动阻力增大,降低了储层渗透率。

图2 b种混合水和清水驱替的注入压力变化

图3 b种混合水和清水驱替时的渗透率变化

采用d种混合水(回注污水∶清水=5∶1)驱替时,启动压力(6.30 MPa)是清水驱替时(3.63 MPa)的1.7倍;稳定后,混合水驱注入压力(15.50 MPa)是清水驱替时(10.10 MPa)的1.5倍(见图4)。从图5可以看出,清水驱替时岩心的渗透变化较大,这可能是岩心的敏感性所致。与清水驱替相比,混合水驱替一开始岩心的渗透率就较低,且低于清水驱替的最终平衡值。这可能是由于d种混合水中回注污水占比较大,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太多,刚刚注入就抑制了岩心的渗透性。

图4 d种混合水和清水驱替的注入压力变化

图5 d种混合水和清水驱替时的渗透率变化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注入水中回注污水占比的逐渐增加,注入水中悬浮物的含量逐步升高,岩心的渗透率则逐渐下降。要避免注水开发对储层造成伤害,或者降低回注污水对储层伤害的程度,则需优化注入水中污水与清水的比例。

2 注入水温度对储层的伤害

温度降低会对油层造成冷伤害[6]。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遇到冷流体后会析出,导致孔喉堵塞。另外,原油与水(包括地层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乳化液,这些乳化液在有微粒或黏土颗粒时能稳定存在,导致原油凝固点上升、流动能力下降,进而堵塞孔喉。

原油的表观黏度是衡量冷伤害的一个重要指标。实验测试了黏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以此来衡量注入水对原油的冷伤害程度。

2.1 原油黏度测试

采用NXS-11A型国产黏度测试仪,测量了牛圈湖区块采出原油的绝对黏度。测量方法如下:

(1) 接通黏度测试仪的电源开关,将速度自“0”起逐渐增加,仪器读数随即发生改变。控制读数在20~95格的范围内,读取刻度,同时记录相应的转速值。

(2) 刻度盘有摆动且摆动在左右一格范围内,属于正常现象。对读数取平均值。

(3) 转速置于“15”而读数仍较小(例如小于 50格),或转速置于“1”而读数仍偏大(例如接近100格),这两种情况都属于系统选择不当所致。此时,应更换相应的测量系统。

(4)测量时所加物料要完全浸没转子的工作高度,直到有少量物料溢入转子上部之凹槽。

(5)根据所选测量系统,查表得仪器常数,然后计算得到测量黏度。

μ=Kα

(2)

式中:μ—— 测得的原油黏度,mPa·s;

K—— 仪器常数;

α—— 仪器测试得到的刻度值。

实验测量了3种油样的黏度。油样取自牛圈湖区块的不同油井,编号为2.45S-1、4.89S-1、7.34S-1,其相对密度分别为0.889 2、0.887 8、0.890 2。3种油样的含蜡量及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均接近。测量的温度节点为:28、42、50、60、70、80 ℃。测量结果见图6。

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黏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不尽相同。在温度从30 ℃到40 ℃的变化过程中,原油黏度下降程度很明显,从60 mPa·s下降到了30 mPa·s。在温度从40 ℃到80 ℃的变化过程中,原油黏度从30 mPa·s下降到15 mPa·s左右,下降速度缓慢了许多。由此可以看出,样品原油黏度转变的临界温度在40 ℃左右。储层温度小于40 ℃,可能使原油产生胶质、沥青质析出及乳化等问题。

图6 牛圈湖区块原油黏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2.2 原油流变性评价

液体表观黏度的表达式如式(3)。

μ=kDn-1

(3)

式中:μ—— 原油的表观黏度,mPa·s;

k—— 稠度系数;

D—— 速度梯度;

n—— 流变指数。

由式(3)可得:

lgμ=lgk-(1-n)lgD

(4)

通过实验,已经测量出原油样品的表观黏度μ。通过作双对数图,分别求出稠度系数k和流变指数n。然后根据稠度系数和流变指数的变化情况,对原油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原油的流变性特征。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原油黏度测试计算结果

在温度从28 ℃增加到42 ℃的过程中,k值变化很明显,这说明此温度变化对原油的性质影响很大,原油体系内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一点在前面的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见图6)。通过流变指数n可判断液体的性质。在温度从42 ℃到50 ℃及从70 ℃到80 ℃的变化过程中,n值变化较大,这说明在这几个温度变化过程中,液体本身的性质变化较大,而在其他温度节点的变化过程中,液体本身的性质则比较稳定。

3 结 论

在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的水质和温度都可能促使储层渗透率发送变化,导致特低渗储层吸水能力下降,而难以保持注采平衡。

对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的岩心所做的驱替实验表明,含有悬浮物的回注污水对储层会造成较大伤害。随着注入水中回注污水所占比例的增加,岩心的渗透率会不断下降,同时导致驱替压力逐步升高。

长期实行注水开发,大量的注入水会对地层原油造成一定程度的冷伤害。从储层原油流变性测试结果来看,牛圈湖区块原油的敏感温度为30~40 ℃。实际上,储层原油的敏感温度应该稍大一些。

对特低渗储层的注水开发,一方面,需要注意防止注水带来的敏感性伤害;另一方面,应该提高对注入水的水质标准要求,加强对注入水水质的控制,优化注入水中污水与清水的混合比例。

猜你喜欢

岩心渗透率清水
只为清水润万家
钻探岩心定向技术在地质剖面解译中的应用
中煤阶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及渗透率变化
清水一盏可供莲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SAGD井微压裂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一渠渠清水长又长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夏天了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