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MRI臂丛神经成像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9-11-21陈春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肌电图臂丛病史

陈春贵

臂丛神经为人体复杂的外周神经丛,其从颈部起始并延伸到双侧腋窝,分为五根、三束、五支,且由于位置表浅又处于颈部和上肢中间,为人体容易损伤结构[1]。且随着我国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车祸、高空坠落等损伤增多,也导致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逐年增加。而臂丛神经支配人体肩部和上肢感觉、运动功能,对人体正常生活及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诊断臂丛神经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主要采用肌电图等,容易受到各种干扰,且患者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疼痛情况,因此接受度不高[2]。鉴于以上情况,为更好的对臂丛神经病变进行诊断,本研究分析MRI对臂丛神经的显示及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并选择健康成年人及臂丛神经病变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人共30例、臂丛神经病变的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健康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18~49岁,平均为(30.87±5.98)岁。臂丛神经病变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为(40.88±8.97)岁;左侧病变17例,右侧病变13例,患者受伤原因为高空坠落11例,车祸损伤15例,硬物砸伤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上肢运动障碍和感觉功能障碍。

纳入标准:(1)健康组无任何颈部损伤,无肩部不适感,无上肢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既往无上肢外伤和手术病史;(2)臂丛神经病变组患者有肩部外伤病史,有运动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并经过手术等判断为臂丛神经病变。排除标准:(1)健康组有颈椎病、外伤病史、手术病史;(2)颈椎发育异常,肩部发育异常,既往有臂丛区手术病史;(3)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不完整或可信度较差。本研究经过健康者及患者同意,且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方法

对所有被检者给予3.0TMRI检查,使用头颈联合线圈和体表柔线圈。被检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头部居中,C6对准线圈中心,扫描时先进行矢状位扫描,随后利用矢状位图像定横轴位和冠状位,扫描范围从患者C4椎体上缘至T2椎体下缘,从椎体前缘到椎管后缘,并扫描双肩关节。扫描序列包括:T1WI序列(TR3 500 ms,TE107 ms,层厚为3 mm)、T2WI序列(TR为3 500 ms,TE为123 ms,层厚为5 mm)、SPACE序列(TR为3 500 ms,TE为200 ms,层厚为1.3 mmm)。扫描期间患者腹式呼吸,尽量避免吞咽动作。

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后,给予MPR(multiplanner reformation,多平面重建)及MIP技术(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最大密度投影),观察被检者的臂丛神经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健康组臂丛神经显影情况,形态特点和信号特点。

观察臂丛神经病变组患者的MRI表现,并判断节前损伤及节后损伤。节前损伤:有神经根断裂,出现神经根影消失或变细、不连等;脊髓移位、脊髓变形;节后损伤:神经连续且增粗,走行自然且信号有增高,或走行僵硬结构紊乱,或出现神经连续性小时,神经断裂及假性神经瘤[3]。以临床手术结果或肌电图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

表1 臂丛神经病变患者MRI检查结果准确性

1.4 数据处理

臂丛神经病变患者所有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MRI检查准确性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者MRI臂丛神经结果

所有30例被检者均无臂丛神经病变,MRI显示臂丛神经为条索样,从锁骨后方开始,并向锁骨下及腋窝方向延伸,与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平行并包绕。横轴位显示臂丛神经从双侧椎间孔穿出,并为条索样。T2WI序列显示为低信号。冠状位结果显示臂丛神经从C5~T1椎间孔向腋窝汇聚,T1WI序列为等低信号。矢状位结果显示为椎间孔发出,并向外走行,呈低信号。SPACE序列显示高信号并呈条索样。神经根平均直径为(5.38±0.18)mm。

2.2 臂丛神经病变患者MRI检查结果

30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经手术探查及肌电图显示节前神经损伤118对,MRI显示101对。节后神经损伤114对,MRI显示98对。MRI对节前神经及节后神经损伤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臂丛神经病变既往的临床诊断主要为体格检查、病史检查和肌电图检查,而体格检查及病史诊断方法较为粗糙,诊断价值不高[4];肌电图检查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并容易受到自身感觉异常的干扰,且需要借助针极刺入患者肌肉获得信号,有一定创伤性和疼痛感,诊断容易出现误差,且肌电图的变化一般较为滞后,不利于早期诊断。此外,以上方法不能对患者损伤进行有效定位,无法分析损伤情况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检查结果不够直观[5]。

磁共振成像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先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其分辨率高,能够多平面进行扫描,且多方位成像,可以对臂丛神经给予3D扫描,清晰的显示臂丛神经的形态,有助于临床诊断[6]。

臂丛神经由C5~C8神经前支及T1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并有5%左右的解剖变异情况出现,一般臂丛神经的颈部脊髓节段发出神经的前后根,而后根则处于椎间孔,并与背神经相连。临床将背根神经节前部分为节前神经,后部分为节后神经[7]。在健康人中,臂丛神经T1WI表现为条索样的低信号,并多伴有脂肪组织包绕;SPACE序列则为高信号条索样;T2WI为低信号条索样。通过MRI能够有效的显示臂丛神经的节前神经及节后神经,并观察其起始部位、走行等情况[8]。

对臂丛神经病变患者给予MRI检查,可有效诊断出节前损伤和节后损伤。尤其对节前损伤能够早期诊断,可较好的对手术做出决策,直接关系患者的早期恢复可能[9]。节前损伤MRI表现可出现冠状位的神经根消失及连续性中段,有神经根增粗及迂曲,神经根数目相对于健侧较少;间接表现可见有创伤性的脊膜囊肿,有囊性长信号,且有脊髓的变形和移位,部分可见T2WI的高信号,并有周围软组织损伤[10-11]。节后损伤的MRI表现,可见有神经连续增粗,有信号增强,走行僵硬或者神经的连续性消失及中段,部分可见有假性神经瘤情况,T2WI可见高信号或混杂信号[12]。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30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经手术探查及肌电图显示节前神经损伤118对,MRI显示101对;节后神经损伤114对,MRI显示98对,均达到85%以上,说明显示效果较好。此外从对比结果显示,MRI对节前神经及节后神经损伤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对臂丛神经病变的不同阶段均可诊断出。分析漏诊原因可能为患者早期软组织水肿,出现混杂信号的干扰,因此可以考虑在损伤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二次检查。

综上所述,MRI对臂丛神经显示较为清晰,有助于臂丛神经病变诊断。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患者臂丛神经病变情况,如在损伤后急性期进行检查无病变但仍高度怀疑臂丛神经病变,可考虑是否有骨折、假性动脉瘤及血肿等影响,并在恢复期给予二次检查复诊。

猜你喜欢

肌电图臂丛病史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