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诣神骏 韵法双绝
——陆柬之《文赋》书法欣赏

2019-11-21胡茈尧

江苏教育 2019年77期
关键词:结字欣赏者兰亭

胡茈尧

《文赋》(见下页图1-4),西晋陆机撰,纸本,传为唐代陆柬之书。全卷纵26.6 厘米,横370 厘米,全卷共144 行,计1658 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陆柬之,吴郡吴县人。唐高宗时期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馆侍书学士。唐代书家虞世南外甥,草圣张旭外祖父。《新唐书》与《旧唐书》虽无陆柬之传记,但在其侄陆元方的传记中均提及陆柬之的善书之名。开元时期的张怀瓘对陆柬之的记录较详细。张怀瓘曰:“昔文武皇帝好书,有诏赏虞世南,同时有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皆逸气飘声,唯四子而已。”张怀瓘眼中,当时“逸气飘声”的书家唯“欧、虞、褚、陆”四家,可见陆柬之的书法地位之高。关于陆柬之的师承,张怀瓘在《书断》中亦有记载,陆柬之“少学舅氏,临写所合”“晚学二王,犹善其古”。在陆柬之留下的书帖里,《文赋》又被欧阳玄誉为“陆帖第一”。

现代学者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赋》的作者是否为陆柬之存有争议,因写本与原文的文字等差别,有人认为此手卷为元代书家李倜墨迹,然不论该手卷是否成于唐代,作者是否为陆柬之,其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世人对于《文赋》的评价较高。陆柬之继二王体统,承虞氏精髓,且不乏己意。明代谢观有跋文云:“书法自《兰亭》中来,其超诣神骏,有非唐临晋帖者所可同。”清代鉴定家孙承泽在后也跋文道:“柬之所书则精绝一世,字字员秀,脱胎于《兰亭》而带有其舅虞永兴之逸致,遂韵法双绝。”《文赋》出于《兰亭》而“超诣神骏”,着晋人风韵而不失唐人法度,称其“韵法双绝”,实不为过。

下面先从书法本体的角度来谈谈传陆柬之《文赋》在结字、用笔、章法上的特点。

图1 《文赋》(局部)

图3 《文赋》(局部)

图4 《文赋》(局部)

就结字而言,《文赋》大都呈左高右低之势,字字分明而不失连贯,重心平稳,鲜有跳跃者。纵观《文赋》,不难发现陆柬之于《兰亭》用功颇多。以两者进行对比,谈谈其异同,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结构字形上相类。如“尽”字,笔画排布不似《兰亭》紧凑,对空间的切割平整均匀。“为”字亦是,几个转折的角度大致平行,末处横折钩更显圆润。另有“虽”字,右边竖画与四横的排布较《兰亭》多了率意方直。二是重复字处理方式相类。如《兰亭》对“之”字的处理,《文赋》中的“之”“不”“与”“为”极尽变化之妙。三是字体安排变化有不同之处。《兰亭》以行楷为主,而《文赋》在行楷中间或加入小草字组,进而真、行、草三变换,自然流畅,浑然天成。如张怀瓘《书断》载:“柬之书,隶行入妙,章草、草书入能。”小草字组的布置细节也可见书家良苦用心,书家并不是直接将单个草字加入行楷字中,而是融入更为灵动小草字组。比如卷首第四行,将“妍蚩好恶”后面的“可得而言”四字变化成了草字组,在偏工整的行楷中间镶嵌更为爽利的草字,丰富了整体的节奏,使得行气更为鲜活流利。总体而言,《文赋》结字平正安和,脱胎于《兰亭》又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在用笔上,《文赋》汲取了王羲之的特点。中锋行笔为主,以平取势,运笔起讫干净,没有多余的矫揉华饰,起笔多以空中取势,平而不滞,中锋运笔而富于变化。这是“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也是“质朴雅致,萧散平淡”的江左风韵。不仅如此,行字到酣畅淋漓处,多见笔锋的绞转,笔意的顿挫。如单字“眇”。书家通过绞转笔锋书写时,中侧锋变换,同时控制运笔的速度,线条老辣,险绝之势自出,字态且突出了行书的流利畅达。不仅是单个字,书家也在多个字组中运用此方法,如卷尾的“远而”二字,“远”的最后一笔与而字第一笔相连,连绵不断的绞转牵丝,使字态跌宕飞扬。

在章法方面,《文赋》纵有行而横无格,字字变化却没有左右摇摆,每个字的中心基本在竖行的中心线上。单字与字组相映排布,左右两行时而穿插粗细的对比,空间上没有狂肆的大开合,讲求平和而不整饬。字内字外,无奇崛险境,真行草三体巧妙地出现,不仅在结字上丰富了字体,也在章法层面增添了错落的美感,是作者在作品整体布局安排上的巧思。

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文赋》是兼具着高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它的艺术美不仅是视觉上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并且体现在书法美与文字美的高度融合。首先,陆柬之写这篇《文赋》的初衷,是论述文人该如何写好文章,怎样构思文章内容,如何分析利弊得失,等等。《文赋》中,陆柬之也运用一些艺术形象从而达到自己表情达意的效果。比如:“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这源自陆柬之对自然之物的观察,置于文中变成了鲜活灵动的艺术形象。其次,客观地观察《文赋》的行书变化,可以发现,陆柬之笔下的书法的整体变化似乎与文字内容有联系。比如:《文赋》开头的十几行行楷写得比较含蓄,除了个别的草书字组和个别的单字之外,没有过多的跳跃性节奏。自“悲落叶于静秋,嘉柔条于芳春”始,每行字的节奏开始变得丰富起来。用笔较之前更洒脱,字态也较之前更灵动。由此,我们可以猜想,陆柬之书《文赋》时心境,是否被《文赋》中的文字内容感染,他笔下生动的艺术形象是否给陆柬之书写带来了影响呢?陆柬之的创作实况,我们不得而知。就一般经验来看,书写节奏的起伏有时候和文本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有时候却似乎相关联。这种微妙的关系尚不能被定论,但给了欣赏者十足的想象空间。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当文字内容给人的阅读享受与书法作品给人的视觉冲击相交融,欣赏者所获得的审美体验是更复杂的,不是简单地双重叠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更深刻、更多元的审美体验。

从学书者的角度来看,《文赋》也可以作为由楷入行草很好的范本。元代书法家揭傒斯在题跋中认为:“右陆柬之行书《文赋》一卷,唐人法书,结体遒劲。有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耳。虽若随僧智永,尤恨妩媚太多、齐整太过也。独于此卷为之三叹。”揭傒斯将《文赋》与智永《千字文》进行对比,认为《千字文》过于妩媚、齐整,而《文赋》确足以为之三叹。今日不少学书者将《千字文》作为行楷过渡的范帖,若增添《文赋》为示范,亦可补其不足。

猜你喜欢

结字欣赏者兰亭
向明月
简论启功的书法教育成就
留出想象的空白
隶书“接笔”论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