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篆刻艺术走进儿童心灵

2019-11-21朱小飞

江苏教育 2019年77期
关键词:印章篆刻线条

朱小飞

在2009 年9 月28 日 至10 月2 日 举 行 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篆刻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其对培养儿童品格有重要的作用(见表1)。

表1:篆刻对儿童品格影响

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身体力行,致力推动“篆刻艺术进校园”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篆刻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在篆刻教学中,我们又如何以篆刻艺术为舟,载儿童驶向良好品格形成的彼岸?

一、篆刻之美

篆刻艺术是笔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笔法表现线条之美,在印面上既要曲直适宜、纵横得法,又要笔画精到、结体自如,呈现出一定的情态意趣;章法表现造型之美,如形状大小、虚实疏密、欹侧均衡、俯仰向背、和谐变形、写实夸张等分朱布白的美;刀法表现浮雕之美,轻重缓急、冲切平复等,是使印面生动起来的特殊的艺术手段。也就是说,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这就是篆刻之美。

美可以陶冶儿童的心灵。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因此,美不仅是一种事物的客观存在,美其实就是一种教育的方式,是一种方法论。那么,我们又如何让儿童在篆刻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到这种美,进而陶冶心灵呢?

1.触摸美。

儿童的天性喜欢玩。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知篆刻之美,感受刻刀之锋利,印石之多样呢?

PPT出示课题:认识篆刻大家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进篆刻大家族。请大家打开篆刻工具箱,来和篆刻大家族的成员见见面。

学生纷纷拿出刻刀、印石、印泥、砂纸、笔墨纸张等,有的用手摸一摸锋利的刀口;有的摆出大小不同、形状颜色各异的印石,赏玩叩击;有的打开印泥盒闻闻油墨香,再按两个红红手指印……这样,学生观看、触摸、把玩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扣之有声的印石,感受到印石的灵性之美。学生在触摸中初步感知篆刻艺术中蕴藏的优美的中国元素。

2.欣赏美。

PPT出示各种印花。

师:同学们,这些印花好看吗,你们发现好看在哪里?请大家对照这个学习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学习单(表2)。

表2:学习单

学生兴趣盎然地观看,不断有新的发现。

学生自由交流:这些印章有的字是白色的,有的字是红色的;有的线条粗,有的线条细;有的线条直,有的线条曲等。印章姿态各异,外形轮廓很美。

教师适时讲解:字是白色的印叫白文印,字是红色的印叫朱文印。白文是印面中凹下去的字盖出来的,而朱文是印面中凸出来的字盖出来的,所以又把白文印叫阴文印,朱文印叫阳文印。

从这些印中,学生欣赏到浓浓的中国元素,血浓于水的中国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3.聆听美。

篆刻艺术的故事很多,就拿印章来说,从古到今有过很多的称呼,每一个称呼都有来历和故事。比如说“玺”,在春秋战国时,所有印章都称为“玺”,秦代以后,“玺”成了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并且只用玉做材料,所以称为“玉玺”。“玉玺”一共有六方,分别称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相传是用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是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由秦始皇下命所刻,方圆四寸,上刻有五条龙,正面刻的是李斯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代代相传。教师把一个个有关印章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在故事里感受到中国篆刻文化的丰厚博大,同时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篆刻艺术的责任感。

二、篆刻之理

篆刻虽然是刀刻的艺术,但它属于书法的一种门类,印章的字法、章法与书法是相通的。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就提出了“印从书出”的观点。因此文字书写基本功对篆刻来说十分重要。篆刻是以篆书为文字载体的。篆书有象形意境古朴之美,笔画线条光滑均匀。教师指导学生从基本字根学起,通过拼一拼、写一写逐步掌握识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篆书书写的能力,同时培养乐于想象、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篆刻之乐

篆刻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给人不同的美感。先秦古玺活泼灵动、汉印端庄匀称、唐宋印盘曲朴拙、元花押诡异奇绝等。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时尚和审美习惯。

1.拿什么刻?自然取材。

(1)橡皮刻章。笔者尝试选择从橡皮刻章入手。因为材料学生随手就能拿得到。因材质关系,手刻橡皮章的雕刻时间比石刻、木刻短很多,无须复杂技巧,让学生们易于上手,更好地体会篆刻的乐趣。

(2)陶泥制印。小学阶段学生手指力量不强,鉴于儿童对泥土天生的喜爱,笔者让学生在陶泥上篆刻。学生在自己捏制的不同形状的陶土上刻喜欢的字、各种小动物、自己的姓名,选择满意的烧制成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操练陶艺造型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篆刻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浓郁的人文情怀。

(3)泥条写印。隋唐时的印章,出现了印文是选用薄铜片盘曲成字的笔画加工成印并将其焊接在铜质印面上,称“盘条篆”。这种印章别具一种意趣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全为阳文。受此启发,笔者指导学生用泥条来代替铜条。要求泥条要搓得粗细均匀,根据笔画的长度,掐出适当的长度,粘贴的泥块上书写笔画的地方。笔画交叉处,掐成段分开连接,尽量将泥条粘牢,同时又要能保持泥条的圆滚状,表现篆书线条的特点。还可使用泥条在印面上体验制作出秦篆和汉篆。学生用泥条写出的印妙趣无穷:线条稚嫩,巧手拼贴;朱白对比,印趣古拙……真是小泥条贴一贴,创造文字真奇妙。

2.刻什么?生活之乐。

篆刻艺术金石相生,走刀刻石是传统方法。而印章文字取篆字,也是约定俗成的。坚持用篆字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不能僵化地认为篆刻一定使用篆书。各种文字、字母图形、生肖图案、小动物简笔画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素材,都可以成为学生刻印的内容。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刻名字、花朵、汽车、飞机、山川河谷、鸟兽虫鱼、卡通形象……只要他们生活中有的,他们喜欢的,都可以带其入印,在刻印中品尝或分享生活之乐。

3.怎样刻?翻转印稿。

印章中的内容要反画后再刻,这样印出来才是正的。笔者指导学生用翻转印稿的方法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即先在纸的一面画所要刻印的内容,再将纸翻过去。照着透过来的画面画出反的,最后照反字的样子画到要刻的材料上。这样,看上去很难做到的画印稿,在翻转之间就做到了,学生也感到创意的乐趣。

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出发,笔者还尝试让学生在木块、竹料、砖头、瓦片等材料上篆刻,把学生带进宽广无比、丰富多彩的篆刻新世界。当然,篆刻非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时间的耐心的临创才会有收获,学生循序渐进地按一定的规范进行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踏实的作风。

总之,让篆刻艺术走进儿童心灵,带领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感受方寸之间的阴阳相生、方圆通变,感悟篆刻艺人们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完美的孜孜以求。学习篆刻对于学生良好品格养成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猜你喜欢

印章篆刻线条
我们有印章咯
线条之美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篆刻
印章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大象的印章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