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民间艺术
2019-11-21
中华民居 2019年5期
山西的民间面塑究竟起源于何时?许是年代久远,已难考证。研究学者只能给出『于先秦而成于汉代』这样模糊的定论。
走进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上辗转周折,终于找到山西面食文明的踪迹。转徙千年,山西人围绕着这项吃食而聚散离合,在创造了瑰丽灿烂文化的同时,也留下了一页如诗如歌的艺术章节——面塑。
面塑是由玉米粉、小麦粉以及豆粉等制成并被塑造成各种艺术形象的面食。正如《中国民间美术辞典》中给出的定义:“民间面塑即民间面食艺术。”山西面塑恰是育养在民间乡野的艺术门类。那些生长在地里田间的麦子、玉米,历经打粉、揉捏,在妇人的手掌、指尖重新绽放出花朵。
山西的民间面塑究竟起源于何时?许是年代久远,已难考证。研究学者只能给出“源于先秦而成于汉代”这样模糊的定论。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它曾作为人们供奉神明的重要祭品,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先民的生活中。在民谣《哭丧调·徙歌》中就曾记载着山西民间“有大祭来有小祭,左邻右舍都掉泪”的习俗,其中“小祭”所用祭品便是八个蒸馍(面塑)和一些烧纸。这足以证明,在丧葬文化中,面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祭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