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中考地理试题对思维的考查研究
2019-11-20蓝文亮翁建花吴娜娟
蓝文亮 翁建花 吴娜娟
[摘 要]从2017年开始,福建中考由各设区市自主命题改为省统一命题,试题难度加大,加强了对地理思维的考查力度。文章对2018年福建中考地理试题进行分析,列举出思维考查试题分布,并对有关试题从思维考查形式、难度、占比、试题分级等方面进行分析,再按综合思维、逻辑思维、综合思维+逻辑思维考查分类选择了其中的典型试题,从试题背景、思维考查情况、解题过程、教学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福建;中考;地理;试题;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8-0093-04
2004年—2012年福建采用高考自主命题方式,2013年重新使用全国卷。随着小切口、深探究等考查方式的变化,试卷难度明显加大,福建考生得分大幅降低,特别是地理部分,这与中考地理试题较简单导致部分学生忽视初中地理科目学习有关。为改变这种局面,从2017年开始,福建中考由各设区市自主命题改为省统一命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和有意识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显示,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规律。思维能力是人脑通过对输入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产生结论的能力,而地理思维是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与预测等思维形式与地理学科内容内在逻辑融合的特有的间接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地理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地理概念,借助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形成对地理现象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其中对地理现象、结果形成原因的分析是重要的地理逻辑思维分析过程。地理综合思维是一种从事物整体去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思维是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三个维度。
一、2018年福建中考地理思维类考题概况
(一)2018年福建中考地理思维考查概况
2018年福建中考地理卷,共有14个探究主题考查地理思维能力,基于新情境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素养。
由上表统计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2018年福建地理中考直接考查思维能力的题目分值合计24分,其中考查综合思维的题目占比42%,考查逻辑思维的题目占比33%,考查逻辑思维+综合思维的题目比较少,只占25%(见图1)。从难度上看,考查逻辑思维+综合思维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得分较低,这类题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值小于全卷平均值0.76(见图2)。
从题型难度对比来看,思维考查类选择题平均难度高于其他选择题平均难度,思维考查类解答题难度高于其他解答题的难度(见图3)。
从试题评价角度看,按照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地理教研员李智观点(如表2所示),根据试题难度值和区分度两者组合把试题质量按从优到劣分成1级到6级(见图4和图5),1级为最优秀试题,6级为建议淘汰试题,其中2级试题占比最大,有8题,占比57%。启英把思维考查题目分为空间思维考查题和逻辑思维考查题。按照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四个地理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其中区域认知涉及学生空间定位、认知区域地理环境的素养。本文研究不把空间思维作为一种思维考查形式。据艾启英统计,2018年福建中考地理逻辑思维考查占比34%,在能力考查中占比最大,该统计中思维考查包含直接、间接思维等考查形式。
二、 2018年福建中考地理思维类考题解析及讲解策略
下面按综合思维、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综合思维考查分类, 选择第19、30、27题,从试题背景、思维考查情况、解题过程、教学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 考查综合思维试题解析
第19题:美国两个小麦区(图6)自然条件的主要差异是()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热量
该题考查美国农作物的空间分布的原因分析。知识落脚点是影响美国小麦区空间分布区位因素,考查综合思维,难度为0.51,区分度0.67,是2级试题。
袁孝亭在《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及其培养》中提到,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含差异)、地理过程、地理联系(局部与整体联系、要素间联系、因果联系、人地联系)是地理核心概念。解此题时,从题目出发选择导致美國两个小麦区自然条件主要差异的因素,用的知识是影响小麦区位因素,解题过程中调用农业区位思维分析模式,四个选项答案“地形”“水源”“土壤”“热量”都是影响小麦分布的自然因素,无从下手,接着读小麦分布图,获取信息:小麦区一处分布在较高纬度,另一处分布在较低纬度。这是解题突破口,再返回选项分析,对比四个选项,得出只有热量分布差异受纬度分布影响,从而选出正确答案D。分析过程可用思维导图呈现如下(见图7)。
农业区位是地理教学核心内容之一,区位内容是初高中衔接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自我建构区位分析思维模式,同时要注意训练学生审题,读图析图。在讲解中可以这样指导学生答题: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调用思维模式,以选项答案激活储存知识,从文字图像端分析推理,建构问题和学生已有的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考查逻辑思维试题解析
第30题:西藏自治区目前建有多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读图(图8)完成下列各题。
(3)……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这题是在建设生态中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背景下设计的一道试题,考查了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分析,需要学生掌握等降水量线判读知识。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藏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和原因。考查逻辑思维能力,难度0.58,区分度0.51,是2级试题。
解题过程从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图示中,从数值上提取出从南向北减少、等降水量线向北突出的信息。调出影响降水量空间分布思维模式(见图9),其中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在大范围内对降水量有影响,洋流只有在沿海地区影响降水量。综合各个知识点和信息,得出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起伏大),因为该地处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且处于南亚西南季风迎风坡,导致等降水量线密集。
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和练习、试题讲解过程中可以用思维导图呈现分析思维过程。
(三)考查逻辑思维+综合思维试题解析
第27题:下图示意欧洲西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10)及汉堡气候资料(图1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甲河主要流经平原,流域大部分处于
气候类型区,该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甲河具有 、 的水文特征。
这题考查从区域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里获取解读信息分析河流水文特征,考查描述、阐述地理特征的能力,考查地形要素和气候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这题考查综合思维+逻辑思维,难度0.32,是全卷难度最大的题目,区分度是0.4,能甄别出優生,是一道不错的试题,但考生得分偏低,反映出教师平时教学和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解题时,从“甲河具有 、 的水文特征”入手,调用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思维模式(图12),解题中应注意分析题目前面的“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等限定性词语。通过读图分析出甲河在欧洲西部,提取欧洲西部地形知识,得知甲河流经的平原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所以得出水流速度慢或水流较平缓。再结合试题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汉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得知该河河水冬季不结冰,河流没有汛期。
该题的得分率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农业区位、水文特征等地理核心知识和初高中衔接部分内容的思维建构,在解题过程中通过从图表中解读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地形(地势)与水流速度的关系,气温与结冰的关系,降水量月分配与汛期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综合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结论
2018年福建中考地理试题思维考查比重较大,主要考查逻辑思维、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综合思维,其中综合思维考查类试题占比最大,占42%,考查逻辑思维+综合思维的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最大,难度系数值为0.45,小于全卷平均难度系数值0.76,得分率较低。考查逻辑思维+综合思维的解答题难度又高于同类型的选择题难度。
2018年福建中考地理试题中,考查思维能力的试题分值合计24分,所以能否拿下思维考查类考题特别是思维考查类解答题的分数,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地理中考能否得A的关键。
初中地理核心知识和初高中衔接部分,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和成因、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和成因、人口问题、农业和城市区位分析等知识在平时教学和练习、试题讲解过程中可以用思维导图呈现分析思维过程,通过隐性思维可视化实现有效训练学生地理思维,从而提高地理学科教学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邵志芳.思维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资健民.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教育导刊,1998(7):19-21.
[3]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