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践
2019-11-20唐元鹏
唐元鹏
[摘 要]广州中学是广州地区较早开设研学旅行类校本课程的学校之一,近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对课程进行了升级与创新,以适应立德树人的要求。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需遵循教育性、参与性、综合性、安全性四个原则。文章以广州中学研学旅行课程“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带野外考察”为例阐述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主题与活动设计、评价方法。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广州中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8-0084-03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界定为学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提升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界定为必修课程。短短的两三年间,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研学旅行具有课程设计校本化、课程实施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环境开放、学习过程即是参与体验过程、促进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等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素养的发展。
广州中学是广州地区较早开设研学旅行类校本课程的学校之一。在其前身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的办学阶段,学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多次组织学生到广州远郊地区的农场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学农活动,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进入21世纪,学校依托地理学科、生物学科赴韶关丹霞山、南海西樵山、广州火炉山等地开展了大量的野外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不少成果,丰富了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但这些课程在课程需求与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组织、课程评价等方面还未能完全符合当前研学旅行的要求,需要将原有的课程进行升级与创新,以适应立德树人的要求。
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具有一定的宽度,向陆地、海洋两侧扩展。海岸带每天受潮汐涨落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群落环境,其所拥有的渔业、工业、土地、港口等可开发资源条件对人类生存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中南部,以七娘山为公园主体、海岸地貌景观带为主要界面。园区内各种火成岩类型多样,海岸地貌景观种类齐全、发育完整,是典型的岬湾式海岸地貌。植物种类多样,群落典型,从海岸地区往七娘山顶方向分布有红树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常绿季雨林群落及低山山顶中草群落等。在海岸带地区组织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有利于在真实的海岸环境中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以及热爱祖国、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担当。
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克服当前存在的“旅而不学、学而不研”的问题,要把握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是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和社会中进行实践性学习的旅行活动。对高中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实现课堂知识的实践内化,将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在现实情境中加以印证和拓展,并能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提出地理视角的问题,与伙伴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形成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解决方案,学以致用。问题解决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既是小组合作的过程,也是责任担当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责任意识。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设计的基础是学生的学力水平,即基于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果,结合研学目的地的资源条件,进行有机整合,指向具有思维深度的学习,创设研究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
2.参与性原则
研学旅行的实践活动性特征,必然要求学生对研学旅行的高度参与。教师一是要进行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分组,要注意按照组内异质的方法进行分组,着重考虑小组成员的学力水平和性别差异,并按此进行研学任务的分配。二是在研学过程中要保障充足的研学活动时间。研学旅行过程易受到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活动时间。教师要提前做好预案,及时进行路线方案的调整,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学习,避免走马观花式的研学行程。三是在研学过程中要减少灌输式教学。在研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为“导师”,对研学过程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在学生遇到疑难的时候进行及时的启发,以教师的“少做”促成学生的“多参与”。
3.综合性原则
面向现实情境问题的研学旅行教学内容设计宜体现综合性特点。一来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不可能是憑单一学科知识能做到的,而是要综合性地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二来要结合目的地的资源条件,综合性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某一学科为主,综合多个学科,多角度地呈现反映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方面典型性问题的教学内容。
4.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研学旅行的首要原则。要按照相关规定,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一是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做到一活动一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二是行前有备案,向主管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审批,获批后方可实施。学生需经过家长同意后方可参加活动。三是有应急预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学生掌握相关安全技能,并依照预案进行演练,使学生熟悉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
三、研学项目的实施
1.课程目标
广州中学以“激扬生命,成就梦想”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体魄、领袖气质、责任担当、敢于创新、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学生”为育人目标。研学旅行课程属于广州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由学校生命课程目标发展而来,具体如下:一是将地理学科课本知识与研学旅行野外实践相结合,激扬生命,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唤醒自主生命;二是培养学生地理野外实践技能,运用课本知识,完成研学课题,培养科学精神;三是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生命价值,培养责任担当。
2.研学主题、目标与内容
[主题一:到地质博物馆了解地球历史 地点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研学目标
与内容 1.在地图上查找深圳湾、大鹏湾、大鹏半岛、七娘山等地点的位置,并能在地图上找到上述地点及其基本属性。
2.初步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分类,今后能辨别见到的岩石是属于哪一类岩石。
3.能分辨霸王龙、窃蛋龙、角龙等几种常见恐龙,知道2~3个主流的恐龙灭绝假说,并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4.通过参观,在游中学,了解深圳的地质历史、深圳的过去和现在,憧憬美好的未来。 主要活动 在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 主题二:考察西冲海岸,参观天文台 地点 西冲海岸地区、西冲天文台 研学目标与内容 1.实地考察海岸地貌,认识沙滩、海蚀平台、海蚀崖和海蚀洞等海岸地貌。
2.掌握海岸地貌的成因,了解海平面变化情况,了解全球变暖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意义,认识到爱护美丽地球刻不容缓,提高环保意识和保护地球的责任担当。
3.在天文台学会辨认几种常见的云。 主要活动 1.实地考察沙滩和海蚀地貌,辨认出海蚀洞穴、海蚀平台和海蚀崖并说出其特点。
2.在西冲天文台广场,学习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学会辨认几种常见的云及相关的天气现象。 主题三:东冲海岸红树林考察 地点 东冲海岸红树林 研学目标
与内容 1.红树林景观中植被的认识。
2.对比观察红树林及其周边植物(非红树林)。
3.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通过对鸟类、陆地周边其他动物的观察了解,来探索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观测周边的环境、动物生存现状等。 主要活动 东冲海岸地区植被生态系统考察。 主题四:登顶七娘山,远眺大亚湾 地点 七娘山 研学目标
与内容 1.掌握核电站对人类的积极作用,了解为什么选择在该地建设核电站。
2.认识什么是火山,今后见到火山要能识别出来。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继续掌握哪里是火山口,证据是什么。
3.登山望远,走出课堂,开阔视野,亲近大自然,欣赏大鹏半岛水火交融的壮丽景色,培养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由衷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4.在户外爬山过程中,拥有超越自我、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同时也锻炼意志力和耐力。 主要活动 1.远眺大亚湾核电站,掌握大亚湾核电站功能和选择在此地建设核电站的原因。
2.找寻火山喷发的痕迹,找寻古火山口。
3.古生物考察。
4.每一位学生拿到地图一份,指南针一个,学会在野外条件下如何通过看地图和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通过这个小活动,掌握野外生存的小技能。 ]
3.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核心指标构成,突出对学生研学旅行的过程参与、合作学习、技能与方法以及所形成的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进行量化赋分。
4.成果展示
考察结束后,由学生自行整理考察材料并按要求撰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的选题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主题,也可以自行选题撰写。学生上交报告后,由带队老师及特邀专家共同评选出优秀的考察报告及队伍并颁发奖项和奖品,将优秀报告设计成展板在校园内展示。面向全校举办交流分享会,邀请家长、教师、学生参加,展示研学成果,分享研学体会。
四、结语
研学旅行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学习方式,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实现课堂学习与真实问题情境的有机整合,有利于达成在课堂教学中不易达成的实践内化、身体锻炼、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育人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春燕,李兆智,毛端谦.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庐山自然地理研学旅行设计[J].地理教育,2019(3):55-57.
[2] 何善波.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理社团活动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8(34):88-89.
[3] 杨旭.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中学地理研学:以2017年1月哈爾滨冰雪之旅为例[J].地理教学,2018(20):49-51.
[4] 刘玉岳,黄梅.基于实践力的地理行走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厦门行走地理课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7):11-13.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