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整合的中职学校教育理念重构与实践

2019-11-20梁燕清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教育理念重构

梁燕清

【摘 要】本文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述基于资源整合的中职学校教育理念重构与实践,认为中职学校资源整合后面临的发展瓶颈是核心融合问题,提出构建完整的文化体系、建立思想上的认同感、实施有效的行动体系、完善质量文化体系等措施,从而重构定位准确、方向清晰、师生普遍认同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中职学校教育理念。

【关键词】中职学校 资源整合 教育理念 重构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B-0089-04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或怎么样”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反映了学校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办学的把握,是对学校办学目标、方向和办学思路总的勾画。教育理念具有思想导向的特性,它可以通过营造文化氛围、提出价值期望和确定理性目标的形式凝聚师生;它也是一种行为准则,一旦形成思想共识,便能在最大范围内起到规范人和指导人的作用。“重构(Refactoring)”一词,最早出现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是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如今“重构”已广泛用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各类学科。本文引用“重构”一词,意指在资源整合后的新学校里,通过调整学校的教育理念改善学校的办学行为,让整合后的新学校能构建更科学、合理的办学思路和文化体系,增强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打造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成效。

中职学校资源整合是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和教育改革发展大潮的一种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索在解决学校融合发展问题中教育理念的认识重构和实践探索的过程。

一、学校现实境遇的发展抉择

2010 年和 2014 年期间,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先后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资源整合工作。2010 年,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钦州市机械工业学校、钦州市财经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完成首次整合,并确定了现在的校名;2014 年,广西钦州市农业经济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钦州市艺术学校、钦州市民族干部学校、钦州市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等 4 所学校撤并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前 7 所中职校情况是,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是自治区级重点中职,生源稳定,发展均衡;钦州市机械工业学校和钦州市财经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生源不稳定,发展停滞。

职校整合如果只发挥了“1+1=1”或者“1+1=2”的效应,就达不到合并的初衷,而要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关键在于 7 所学校是否能实现真正的融合,是否能建立一个有机的共同体系统。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融合一般分为表层融合、深层融合和核心融合。表层融合是指“五统一”,统一的领导、统一的机构、统一的制度、统一的财务和统一的规划。深层融合是指合并后学科专业的重组。核心融合是指合并后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方面的整合与创新。前两项融合是属于技术层面的融合,在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整合的初期已着手推进中。2010 年底至 2011 年初,学校新领导班子组建完成并走马上任,同一时期,机构、财务、制度和规划等方面的建设措施相继出台并逐步实施。专业学科的建设遵循“合适、优势、特色”的要求,淘汰了文秘、农机修理等专业,整合保留了汽车修理、会计、机电安装等优势专业,重新增设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成熟专业和精细化工、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学校规划设置了汽车、机电、经济和艺术四学部作为二层机构,统筹管理相关专业,顺利完成了学科专业的重组工作。2014 年,实施第二次整合,另外 4 所学校在撤销原学校建制后,采用人员分类整合并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的整合策略。第二次整合对 2011 年以来实行的制度、规划和专业建设都没有什么影响。

技术层面的融合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强力推进,在一段时期内能取得一定效果。实践中,如果没有师生普遍认同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五统一”和学科专业的整合也只能停留在表层很难发展到实质层面,而因整合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差异和文化冲突也势必会冲击融合的实质效果。按照历史文化惯性,资源整合前的任何一所学校,受学校特定的办学思想、文化理念、价值追求等因素影响,其师生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都会形成一种比较封闭而又相对稳定的固有态势,甚至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整合后的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实际上是核心的融合。只有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实现理念和文化上的融合,才能打破这种封闭状态和思维惯性,从根本上解决融合问题,建立一个在核心层面高度融合的学校。

二、学校教育理念的认识重构

概言之,资源整合后的新职校,只有重构教育理念,才能形成凝聚力,实现核心融合,推动学校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重构教育理念并不是全盘接纳或抛弃整合前各职校的教育理论,它是在旧与新、传统与现代间的辩证考量,离不开科学的分析和创新。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理念重构,就包括梳理原有的教育思想,在传承和发扬中自主创新,确立学校教育核心思想,完善学校办学理论,构建师生普遍认同的文化体系等系列行动路径。

(一)确立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与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贯穿于所有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环境建设的质的规定,是学校文化的灵魂。科学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对合并后的学校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意义已毋庸置疑。资源整合前的7所中职校,部分学校没有建立明确的教育理念;部分学校有教育理念,但表现较为零碎,尚不构成完整体系。发展最好的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虽然形成了“四个一”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但也没有完成系统构建。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面临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可以直接承继的发展成熟的核心理念,这种状况对新学校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给学校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在确立教育核心思想时,学校从四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思考国家教育改革的时代发展,定位要高;二是思考职业教育的宏观背景,方向要明;三是思考学生发展空间的建构,视野要宽;四是思考师生的满意度,認同感要强。

“和而不同”核心教育理念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被提出并确立。倡导“和而不同”,强调的是一种在教育教学上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和胸襟。古语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学校有足够的高度和深度,方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多元共存。

“和而不同”核心教育理念,倡导的是对原有各校优秀教育理念的传承,又有符合新时代学校发展要求的自主创新,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故能常新、常青。

(二)丰富理论内涵

确立了核心思想后,需要准确定位、科学分析,赋予理论丰富的内涵,只有通过“深挖井”,找到活水之源,才能确保核心理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建构学校经营管理和一切行为的行动准则。

在解释“和而不同”内涵中,学校立足于两个根本:宏观的职业教育背景和微观的学校环境。在宏观层面,提纲契领地概括了四方面深刻内涵,即管理之“和”:儒表法里;团队之“和”:合作共赢;理实之“和”:合二为一;校企之“和”:协同育人。在微观层面,对学校组成部分,如 7 所整合学校、师和生、教与学等要建立一种“各明其位”“各得其所”又“各尽其能”的平衡、稳定、有序的状态。“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的相同一致。

在核心理念之下,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丰富和完善了“校风、教风、学风”的基本理念,明确了“打造硬技术 培养软实力”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办学方针等理论架构(见图 1)。丰富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是对学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的方向性选择,它们成为学校主流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内涵,也是构建学校完整文化体系的核心基石。

图 1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理论体系

三、学校教育理念的实践

在完成理论层面的建构后最重要的工作是抓理论落地。理论落地,意味着要把学校的基本理念、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内涵、思想等落到现实世界的具体事情和具体问题上,意味着要将教育理念的种子根植于学校的土壤中,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做明明白白的教育。也意味着只有让这些理念使全体师生吸收、理解并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解决我们上文所提到的核心融合问题。

(一)构建完整的文化体系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因此,要从整体上对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以学校教育理念组成的精神文化为内核,逐步衍生构建了围绕其中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特色文化和教学文化等外层文化,构成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见图 2),同时对这些外层文化注入特定的内容,创新开展文化体系总体建设,实现文化引领。一是用“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内核指导建立学校师生的团队意识和价值观,形成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二是在完善常规制度基础上建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的特有制度,如表格化管理、军校德育共建、五自管理、五心六爱、“五五六”教学管理等,规范和强化人的行为。三是创设“有思想的墙壁”“会说话的环境”“能交流的雕塑”等物质文化,展示文化内涵,打动人、感染人,形成校园清风正气。四是打造特色文化,从设计校徽、校旗、校歌等标识入手,塑造、渲染、传播学校识别形象,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引入诗词、戏剧等传统文化,提炼儒、佛、道、兵、法五家文化智慧和精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五是促进文化与教学的交融,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技能文化活校园、传统文化进课堂等教学文化建设,在教与学互动中,师和生同获思想与智慧的启迪。

“一轴两翼、六刊九区”是学校文化体系的成果,它是学校办学精神、教育理念和文化建设的物化凝练,是学校文化记忆、文脉传承的重要阵地,是校园重要的文化标志物(见图 3)。

图 2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文化体系构成

图 3  “和而不同”文化成果图

(二)建立思想上的认同感

认同,就是认可、赞同。实际是一种信任、支持、归属的心理状态。认同感的产生一般来自人对周围环境、事物和文化理念、行动要求等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学校教育改革要获得师生的普遍认同,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涵盖的内容体现先进性。学校倡导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文化既要符合时代背景,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又要能服务地方经济,着眼于地方的产业需求和学校发展特色,是创新又独特的。二是规划的过程彰显人文性。重构教育理念是一种传承和创新,既是对陈规旧习的摒除,又有对新规新风的接纳和遵循。老师和学生是学校发展建设的主体,只有调动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理论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探讨、研究和实践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切入点,才能达到在认知上理解、情感上支持,行动上执行,实现真正的融合。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核心理论体系、文化体系的框架内容是在提请师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研究产生。体系内建立的师德工程、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帮困助学、学生服务中心等建设充满了人文关怀,能满足师生高层次需求。三是落实的行动表现合理性。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行动,行动需要有措施、有方案,措施和方案的科学合理,才能让教职工可操作、能执行;执行成效大,会激励教职工产生巨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组织管理的认同。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落实教育理论体系时,主要通过实施“1234”行动方案,行动可操作、可执行,取得很大成效。

(三)实施有效的行动体系

行动出真知。教育理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要应用于办学实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效指导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落实到行动层,才能发挥引擎和动力作用。学校必须从管理、教育教学等活动中探索、检验并完善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建设。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的行动体系用一至四的数字概括为:一是持续一周的活动,如新生入学教育的“德育活动周”,丰富和活跃校园生活的“社团文化活动周”,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民俗文化的“‘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周。”,检验和展示北职师生教学、科研、技能竞赛风采的“魅力北职活动周”、“教学开放周”等。二是圍绕“打造硬技术,培养软实力”两方面培养目标,在教学和德育这两条主轴线上开展的“三七”教学和“三五”德育模式。“三七”教学要求做到基础课教学七有、专业课教学七会、实训管理“7S”,同时深入开展“专业+兴趣”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教会学生技能给学生“增加值”;“三五”德育中的“五心育人”“五声教育”和“ 五自管理”,培养“软实力”给学生“附加值”。三是三个特色品牌创建活动。钦州诗词教育基地率先落户学校,在师生中发起诵诗、赏诗和作诗热情;坭兴陶艺专业特色品牌,实现与本地特色产业和坭兴民族文化的对接、渗透和交融;电商品牌,助力“教育+扶贫”事业,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四是“四园”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绿色校园建设,一方面是外在物质环境的美化、绿化、净化建设,另一方面是人员思想、言行的文明、有礼、有节建设;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和阅读有关的活动,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培养师生阅读的好习惯;快乐校园建设,开展快乐教学活动,让教师以求教为荣、学生以求知为乐;组织社团活动、技能竞赛、体育比赛、微电影展播,让学生有展示才能的平台;组织学术论坛、拓展交流,让教师有表现的舞台。

行动体系内的四个部分,是学校整体行动的一环,它们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要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推进工作;它们也是学校创新开展系列活动的载体,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丰富活动的内容,方能取得良好的活动成效。行动体系的组成详见图 4。

(四)完善质量文化体系

质量是教育的发展线,是学校的生命线,没有质量就没有职业教育。提升质量是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教育理念深化推进中着力打造“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标准、规范、制度,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环境。“春蚕行动,成蝶计划 126 模式”的施行,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实现质量诊改科研化的体现(见图 5)。

图 5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春蚕行动,成蝶计划 126 模式”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证明,中职学校资源整合后重构教育理念是解决发展融合关键的第一步,这需要有改革的魄力;赋予教育理念准确的定位和丰富内涵是有效的第二步,这需要有科学的创新;构建完整的文化体系是紧要的第三步,这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善于发现的眼光;最后,将理念和文化落实到行动,为教师专业提高创造机会,为学生技能成才搭建平台,用实际成效检验学校是否实现核心融合最重要的一步,这需要有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执行力。总之,不管是理论层面的建设,还是在实践层面的实施,都需要学校能积极面对问题,解决差异和冲突;需要全体师生正面理解、认同并参与。唯此,才能真正推进学校走向核心融合。

【参考文献】

[1]毛大龙.以发展促融合 以融合求发展——关于学校合并问题的战略思考[J].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徐宝红.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0)

[3]沈曙虹.学校办学理念的属性观及其策划思路[J].教育视界,2015(3)

[4]李金初,牛玉发.试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7(7)

[5]彭穗燕.增强教师认同感 提高学校软实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教育理念重构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