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生名著阅读教学的调查与探索

2019-11-20李广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名著笔者

李广燕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可以获得间接的经验为写作材料,可以获得作者的思想道德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供思索和立意,可以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可以获得表达方式,可以获得语言积累。但是,长期以来,中职生阅读整体水平不高,笔者曾在我校一二年级中做过一次“中职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显示的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的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在被调查的500名中职生中,只有16%的学生愿意读名著,且学生阅读习惯差,93%的学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82%的学生阅读后记忆不深刻。笔者也调查了学生不喜欢名著的原因(见图4),在我校南校区近三年的借阅排行榜中,排名前三的书分别为《盗墓笔记》《鬼吹灯》《哈利波特》。

由此可见:(1)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需求层次较低,以“快餐式文化”漫画、网络小说、杂志为主因为这些书阅读时无需思考,亦无须专业文学素养。(2)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完该书后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相当低,绝大多数人阅读完后连里面的主人公名字都说不出。中职学生的名著阅读指导是一件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以兴趣为导向,唤醒学生阅读意识

在學习中,我们常常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而名著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是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

1.利用信息化资源,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利用图片、相关音乐、《子午书简》《百家讲坛》以及各种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时以新旧两版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对比照引入,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哪一个更符合原著中的形象”,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回归到文本中关于三个人物的描写,得出了结论。这样一节课充满了思想碰撞,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作品阅读当中。

2.抓住学生兴趣点,引导学生阅读

笔者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为学生播放了新旧版的教学片断,发现学生特别关注新版剧中人物的发饰和妆容,于是笔者顺势为学生介绍了新版《红楼梦》导演李少红对红楼梦的理解,并结合时代特点拓展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女子的妆容特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以作者坎坷经历和写作背景,吸引学生兴趣

课堂上,将作者的生平趣事和坎坷经历讲得精彩纷呈,学生一方面会对教师渊博的学识产生崇拜,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好奇。笔者在介绍曹雪芹时,就将曹家的兴衰变化与《红楼梦》中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进行对比,介绍曹雪芹悲惨的命运,让学生产生了一种“《红楼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的想法。

二、以方法为指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特别是大部分的名著都是长篇巨制。对于一些长篇的古代小说,读时有一些字句常半懂不懂,教师可让学生采取跳读法,不要因此停滞,这样才不会影响到阅读的心绪,从而获得对名著的整体感知。另外,可以采取定量阅读。利用早读全班读课本上名著的节选段落,每周用两个早读的时间,每次规定阅读量,如15分钟等。或晚修让学生自主阅读,每天自主安排阅读量,5页或10页,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一本长篇自然不在话下。

长篇小说,无论是人物、情节、环境都错综复杂,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可以尝试给学生理一理人物关系,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或故事情节,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亲切感,提高对作品的领悟力。笔者在讲授《边城》时,以看图说故事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了翠翠、天宝、傩送之间的淳朴的爱情和亲情,让学生们对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及湘西风情有了初步印象,这样读起书来就能对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以任务为驱动,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任务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一个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自我肯定,增强自信。因此,以任务为驱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本学期,笔者努力在任教的三个班级积极贯彻这一精神。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读书任务卡

笔者将每个班按6~8人随机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布置针对同一部作品布置不同的读书任务,并记录在读书任务卡上,课代表每周收齐,教师批改反馈一次。如笔者制作的《城南旧事》读书小组任务卡1:

2.自主阅读,完成读书笔记

在调查的学生中,93%的学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在任教的班级中,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读书本,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可以摘抄经典语句或段落、最欣赏的句子、文中出现的典故、有趣的故事情节、自己的感慨疑惑等。

3.个性化阅读,完成批注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体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用批注的方法把自己阅读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批注下来,不受任何限制,批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1)重点字词的理解;(2)优美语段的赏析;(3)提出自己的疑问;(4)由文本产生的联想;(5)对文本的补充等。

批注分为“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两种。“符号批注”一般用到的符号有“▲▲▲”“”“?”“∥”等;“文字批注”的位置包括眉批、旁批、夹批和脚批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文本和不同的批注内容采取相应的批注方法。

笔者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就使用了批注阅读法,学生完成批注阅读后,当堂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批注成果。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读出自己所品的语段或说出自己批注的范围,如:“我批注的语段是——”,然后自述批注的内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并不断激励学生,并开展小组竞赛,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助教,为其他小组打分,用小组积分的方式调动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

四、以交流为前提,展示良好的文学素养

中职生好动,个性活跃,更爱彰显自我,但是他们害怕课堂,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因此,要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就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正视自我,敢于发言,“说”出来。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朗诵。朗诵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语感三个班共同制定一个早读朗诵时间,每周最少一次,每次每班轮三人,每人轮两次,每人时间不超过三分钟,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脱稿朗诵。采取班级轮换制,即A班去B班,B班去C班,C班去A班,并制定简易评分表由每班班主任评分,并按得分的50%计入语文平时成绩。评分表如下:

2.利用语文课开展《我喜爱的名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读书笔记为基础,开展读书交流。鼓励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以任务、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我口说我心,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升华自己的情感。

3.课前三分钟名句赏析或小故事演讲,这是一个传统项目。按学号每次课请两位同学上台进行名著赏析或讲一个小故事,不仅锻炼学生的胆量,还实现了由读到说的促进。

4.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图书漂流”,并每本书附带一本读书本,每位看过的学生在读书本上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或者感悟随图书一起“漂流”,每个月定期汇报“漂流”成果,并将优秀的读书感悟摘抄下来,制成手抄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以成果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五、小结

文学名著是经历了时间洗礼和积淀的经典,是文学巨匠们对人性、社会的严肃思考,阅读名著,使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更能体会作者沉甸甸的思想。名著阅读对中职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展以及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信只要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让学生爱上读书,一定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名著笔者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