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如何掠夺了孩子的安全感

2019-11-20明天

中华家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阿姆植树学费

掠奪一:分离

每个父母都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但是往往却在不经意间掠夺了孩子的安全感。

这是最常见的掠夺孩子安全感的方式。我有一位闰蜜在儿子出生一年多的时间内,换了6个保姆。这是一件严重伤害孩子安全感的事情,孩子需要不断经历与熟识保姆分离的焦虑和适应陌生保姆的痛苦。她的孩子现在6岁,很多表现也反映出他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安全感的,比如和小伙伴玩游戏,他一直在说:“大家肯定不想和我玩…”“我肯定会输掉……”问到每个人的理想时,他说他没有理想,最后好不容易想出一个理想却是“要当领导,让别人都听我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3岁前妈妈与孩子分离达两个星期以上,由此造成的创痛就是不可逆转的,至少要在孩子6个月前没有这种分离。

一位大学生说他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从一只船移到另一只船,四周都是茫茫大海,不知何处是岸。原来,他小时候因无人照顾,经常被送到亲戚家,而他家的很多亲戚都是渔民,所以是“从一只船移到另一只船”。

这种不安全感让他无法和同学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他不相信谁会真心对他好,他觉得大家都在敷衍他,很快就会忘掉他。

孩子懂事后,如果父母真的要离开一段时间,也必须尽量实情相告:“妈妈要出差,过几天就回来了,妈妈会给你打电话的。”知道妈妈一定会回来,而且能在电话中听到妈妈的声音,孩子心里会踏实很多。千万不能以不屑、随意、好玩的态度欺骗孩子:“妈妈上个厕所就回来!”“你去帮妈妈搬个小板凳吧。”等孩子一转身,妈妈却不见了,孩子就会陷入被遗弃的恐慌中。

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不真实、不稳定的环境中,他如何会有安全感?

掠夺二:恐吓

“你再哭,我就将你丢到河里!”

“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闹,我就走了,你会永远见不到我!”

很多家长都爱用这种方式来恐吓孩子。我曾亲眼看见一位父亲提着一个小男孩的胳膊,将孩子吊在十几层高楼的窗台外,大声吼:“你再哭,我就松手!”儿子双腿乱蹬,脸都白了。作为旁人的我,张大嘴不敢吱声,生怕分散这个暴怒父亲的注意力。我想,等孩子长大后回想这恐怖的一幕,会是怎样的胆战心惊,说不定会患上恐高症。

48岁的刘先生说,他小时候最害怕的事就是父亲死去。父亲身体不好,脾气暴躁,经常威胁孩子:“你们不听话,我就死了算了!”刘先生在7岁那年,曾亲眼看到父亲像柱子一样倒在地上。那一刻,他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幸好父亲被及时抢救过来,但刘先生心底的恐惧却越来越重,他和两个哥哥说话走路都谨小慎微,吃饭时也会偷偷看父亲的脸色。

今年年初,父亲因脑溢血离世。办完父亲的丧事,刘先生突然觉得内心无比轻松和畅快。原来,父亲死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他其实是能接受的。卸下那个沉重的担子,他觉得自己终于解脱,可以无所顾忌了。可是,这么多年因害怕父亲生气,他缩手缩脚,错失良机,人生半百,事业无成,也成了他心底永远的痛。

“你不怎么样,我就……”这样的恐吓,其实是在用爱要挟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一旦附加了条件,孩子就会看脸色行事,内心如何能有安定和笃定?

掠夺三:转嫁焦虑

“妈,我们家现在还有多少钱?”一个6岁的小女孩一边吃肯德基一边问妈妈。妈妈认真地想了想,说:“我们家现在已经没钱了,爸爸做生意亏了,以后生活费都得找人家借。”“是真的吗?”小女孩不相信。“是真的!”妈妈显出沉重的神情,还和爸爸互递一个眼神,爸爸也重重地点头。

对于父母来说,这不过是个玩笑,但是却会让心思细腻小女孩陷入紧张和恐慌中,她会经常想:“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们的房子会不会被没收?”“我冬天还有棉衣穿吗?”

当前,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哭穷”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不断被点赞。父母想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无可厚非,但是一定不能让孩子产生对物质生活的焦虑。父母有义务为未成年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即使真的生活陷入困顿,也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房子在银行作了抵押,你要告诉孩子:你放心,我们绝对不会睡在大街上,我们还可以到爷爷奶奶家去睡,或者睡旅馆。

孩子的心敏感得像针尖,父母情绪上的焦虑很容易被孩子察觉到。

几年前的一期“非常6+1”节目中,一个叫贝贝的5岁小男孩聪明懂事,主持人间他:“贝贝,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小男孩认真地答:“我长大了想当女孩。”全场一片愕然,这时台下的妈妈站起来,有些难为情地说:“他有时候有些淘气,我就会感慨‘你要是个女孩子就好了,没想到他当真了。”

一个4岁小男孩在画画时,只用灰色和黑色,天空是灰色,树是黑色的,花是黑色的,人是灰色的。原来,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矛盾的焦点就是谁都不想要他这个“累赘”,于是孩子想用灰色将自己隐身在一片黑色中。

父母的焦虑还体现在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干涉中,偷看孩子的日记,替孩子做决定,为孩子划定朋友的框框,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这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自主权,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监视下、控制下生活。

掠夺四:自损权

“我们没什么文化,以后都指望你了!”

“老爸没出息,当了一辈子修理工,你千万不能学老爸,一定要做人上人!”

父母本意是激励孩子,但却在无形中自损权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青春期,需要一个指路明灯,否则就会茫然无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学识可以不高,职位可以低微,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正面权威的形象来引导孩子。明灯在前,孩子才不会迷失。

美国电影《美国丽人》中三个来自不同家庭的青少年都可以算是问题少年,他们以各自的方式,甚至被人认为是在用大逆不道的行为寻求温暖和安全的情感。他们的家庭环境各异,但是都有一个令他们鄙夷的父亲,或者嗜赌成瘾,或者轻浮好色,或者冷漠虚伪。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指路明灯,他们的成长既痛苦又艰难。

一个21岁的男孩,读高中时天天吵着要弃学习武,被逼考入大学后又要辍学经商:‘不答应我就跳楼”,父母送他去当兵,两个月要回家,被部队遣送回来后,又想出国,父母无钱,他说那就出家当和尚。父母每天都在为他的事争吵: “他和你一样,没本事又没脑子!”“都是跟你学的,好高骛远,一事无成!”

男孩像只无头苍蝇四处乱窜。可以说,他的迷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父母权威的丧失。父母互损形象,屡屡投降,让他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也找不到为目标奋斗的理由,好像怎么做都不对。

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英国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系列绘本作品,以充满烟火气息的图画和文字,激发了无数孩子对父母的热爱和崇拜。

的确,父母的形象不一定要高大上,但是一定要令人信赖。要让孩子知道,当他犯了错,有人帮他改正;有了问题,可以找人求助,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安全,才能无忧无虑地成长。

植树代缴学费 佟才录

阿姆比是印度尼赫鲁大学的学生。大四那年,他来到恰蒂斯加尔邦卡普尔小学支教。让阿姆比忧心的是,他来卡普尔小学支教仅半年,便有8名学生辍学了,而且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为了了解学生辍学的真实原因,阿姆比决定对辍学学生进行家访。他们所给出的辍学原因皆如出一辙:缴纳不起“昂贵”的学费。

阿姆比下决心要想办法帮助孩子们复学。一个周末的上午,阿姆比来到学校对面的山坡上静坐,看到不远处一个农民在植树。此情此景,让阿姆比突然想起了他的叔叔。阿姆比的叔叔在新德里开着一家规模很大的家具公司,由于印度国内木材资源非常短缺,公司正面临着原材料短缺的危机。

想到这里,阿姆比突然眼前一亮:如果让孩子家长以植树的方式代缴学费,再让叔叔的家具公司预购这些树木的产权,支付学校的办学经费,那么失学的孩子们不就可以重新返回校园了吗?阿姆比的叔叔同意了他的“植树代缴学费”计划。接着阿姆比回到卡普尔村,向几个失学孩子的家长叙说了计划:学费由公司支付给学校,孩子的父母要每年种上一棵树,树木的产权归家具公司所有。而且,孩子的父母要担负起照顾小树苗的责任,直至小树苗长大成材。

如今,“植树代缴学费”计划已被印度政府推广到其他几个贫困村子的学校,使得干余名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失学儿童又重新回到学校,回到課堂。

猜你喜欢

阿姆植树学费
去植树
植树真快乐
机器人阿姆
机器人阿姆
即便忘了你,也不会忘了爱你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植树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春天到了,植树去!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