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不可不传于子孙

2019-11-20邢哲夫

中华家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先人子孙家训

当今社会,帝王将相已成了历史的陈迹,但对子孙的教育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美德的教育。德是一切善好的根基,没有美德,金玉满堂也莫之能守,出将入相也只能五世而斩。唯有美德,才是对子孙最好的馈赠和最大的保证。

十八大以来的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建设,并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_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亲切而隽永的话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和孔子两千年以前那句“善不可不传于子 孙”遥遥呼应。

治国之本为治家

孔子有一次读《诗经》,当读到“殷士肤敏,裸将于京”一句时,不禁废书而叹道:“善不可不传于子孙!”孔子为什么叹气?让孔子叹气的这一句诗又是什么意思呢?

“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殷士”就是商朝的男子,商朝被周朝所灭,“殷士”在这里特指商朝的遗老遗少;“肤敏”就是勤勉而聪明;,“裸将”是一种以酒浇地祭祀的仪式,在这里指协助周朝人祭祖(注意:“裸”不是赤裸的“裸”,左边是“示”字旁,念“灌”),“京”在这里指周朝首都镐京。整句话的意思是:商朝的那些亡国奴们啊,虽然如此勤勉而睿智,但却只能在新政权下,卑躬屈膝地协助征服者祭奠他们的祖宗们了。这句诗包含着非常复杂的况味:虽然作为新政权的周王朝为了表示“存亡续绝”的宽大而不杀商朝的遗民,但殷商子民们作为亡国奴协助征服者祭祀祖先的滋味会好受吗?按照古代礼制,只有自己的祖先才可以祭祀,孔子把祭祀别人的祖先称作“谄”,就是没有骨气的谄媚。殷商的遗民们只有通过谄媚征服者,才能自我保全,不致毁灭,而造成这一切的,难道不是因为殷商末年的统治者纣王不修德,无敬畏,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才让自己的后世子孫们沦为屈辱的奴隶吗?善不可不传于子孙,这表面上看来是家政的问题,'本质上是治国的问题,孟子说:“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诗经》里的教训言犹在耳,而孔子的一声长叹,也时刻警示着后人们对子孙的教育不能懈怠。如果没有好的家风,一切美德和事业都难以传承。因此,对家风的重视也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家训文化。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南北朝大学者颜之推《颜氏家训》里的“以学自损,不如无学”、方孝孺<家人箴》的“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清代理学家朱柏庐《朱子家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许多人以为这句话是宋代朱熹的家训,其实这是另一个朱子)、张之洞《诫子书》的“勿惮劳,勿恃“贵”等,这些家训中的经典格言,如同先人的手泽,祖上的余芳,让美德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留德之美

古人深知,对子孙后代最好的馈赠是美德而不是财富。一汉代疏广辞官后回归故乡,散尽家财以回馈乡里。有人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不留下这些钱财给后世子孙?或者用来买些房子土地也好啊。”村中的长者也劝疏广宜为后世长久打算,疏广于是说道:“我难道不晓得要为子孙考虑吗?只是我的考虑与大家想的不一样。我当然有几亩薄田,子孙如果勤于劳作,当不至于饿馁。但如果在这基础上无限增加,这对于子孙反而是祸害,因为这会让他们怠惰无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何况富贵是众怨所归。我不愿意让我的子孙被人怨恨啊。我何不拿这些财务来回报乡亲们的养育呢?”乡里对疏广通达知远的识见和霁月光风的人格,都十分敬服。近代教育家,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先生便说:“别人留财,我只留德。”是疏广故事几千年后的回响。

传承之物载厚德

传承需要载体,然而传承的载体并不是多少物质财富,有时候,传承的分量只在一件件简陋的器物里。东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名相王导的族孙。一天晚上,家里来了小偷。王献之躺在床上不动声色地对小偷说:“想偷什么尽管拿去,但请把绿色的毯子留给我。那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小偷吓得赶紧跑了。“青毡”也被后人用来指代传家宝。一张毯子对于王氏家族当然值不了多少钱,但这是先人留下来的故物,其间仿佛留着先人的体温,俨然是先人精神的外化。一张毯子里,凝结的是一个家族的美德和风尚。当然,不仅像王氏这样的贵族需要传承高贵,一般的寒门只要重视德行的传递,也可以避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周,期律。

东汉时张翕做哀牢(在如今四川境内)长官,为政以德,政通人和,他去世后,天子信任张翕的人格,便拜他的儿子张湍为长官,哀牢人民十分高兴,夹道欢迎说:“您的相貌和您,的父亲一模一样,我们有福了!”信任一个人的品质到信任一个人的家族,说明了美德是具有延续性的,善人如果对子女悉心调教,那么美德是可以代代传承的。而传递美德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是传递家族的荣誉。所以即便没有显赫的地位,家声家风也是在社会立足的重要标志。

邢哲夫 中共惠州市委党校教师。

猜你喜欢

先人子孙家训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先人(外二首)
但问何以遗子孙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从门缝掬接月光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First Man
家训伴我成长
先人[三章]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