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数眼镜行业之“小”

2019-11-20刘哲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视光眼视光配镜

文 刘哲宇

体量之“小”

从眼镜产品和眼镜行业的重要性来看,对全世界人口第一、近视人口第一的我国来说,为近11亿人的双眼保驾护航的行业,怎能称小?仅从这一点来看,眼视光是一个潜力与体量超乎想象的大行业。但从现实的角度而言,实实在在的数据显示,眼镜行业的总产值还不到1000亿元,无论是市场总量、零售终端客单价,还是我国人均配镜消费金额,都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有关数据显示,在中国,每个戴眼镜的人平均在眼镜上的花费仅为美国的十二分之一,即使与经济水平不如我国的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从眼镜零售市场份额来看,2015年,我国眼镜零售总额为674亿人民币,而美国市场同期数字为319亿美元,约合2100多亿人民币,是我国的三倍有余。从具体品类来看,美国镜片市场双光/三光镜片及渐进多焦点镜片销量分别占镜片销量总数的16%和31%。在渐进多焦点镜片的占比中,年龄组为45~54岁及55岁以上人群分别占到43%和56%,而渐进片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2%。

从国内来看,在经济持续发展、消费模式日新月异的今天,据有关机构的粗略估计,平均每个都市女性每月花在化妆品上的钱大约是400元,而每个戴眼镜的人,每年花在眼镜上的钱还不到60元。

人才之匮乏

眼镜行业本身半医半商的属性,决定了其对于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刚性需求,而目前我国的眼视光人才的绝对数量,相对于庞大的视力矫正人群的实际需求,显得远远不足。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发起理事何毅介绍,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6万名眼科医生,每5万人仅有约1个眼科医生,且这3.6万名眼科医生的主业并不是视光,能力、水平也不均衡,显然我国眼科医生的明显不足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在欧洲国家,平均每7000人就有一家眼镜店,由2~3名具有资质的配镜师提供专业配镜服务。在国内,以上海为例,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2400万,流动人口3000万,而眼镜店大约有2300家,即平均每1.3万多人才拥有一家眼镜店,并且配镜师人员极其匮乏。如果按照接近欧洲的每1万人共享一家眼镜店来计算,那么中国应该有至少13万家眼镜店,从业人员近100万!可见在视觉健康和视光产业领域,国内还远远落后。根据睛睛乐道眼镜人线上学习平台的数据显示,我国眼镜零售店以每年5%的新开店比例、每月2.5%员工流失率计算,每年需要招聘员工近13万人,而我国视光教育每年能够提供的的新生人才数量仅有1万人左右,缺口很大。

审视目前国内专业视光人才的培养机制,我国的视光教育分为医学学士学位、理学士学位和专科文凭三种。其中五年制医学学位毕业生大多数进入医院成为眼科医生,小部分成为视光医生;四年制理学位毕业生主要进入眼镜行业上下游的企业从事专业事务工作;三年制高职高专毕业生则大部分进入眼镜店,填补一线验配人员的空缺。

据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眼镜验光员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王立书教授介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以温州医学院、天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眼视光专业优势高校一直在进行扩招,增加视光教育毕业人才数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每年毕业的视光人才数量的增加十分有限。

强生全视专业事务部副总监王华崇强表示,在国外,眼视光专业毕业生是非常抢手的稀缺资源,不仅欧美国家如此,在我国香港地区,要求从事视光/验光师的从业者,必须获得指定高校的视光学学位。香港理工大学视光系的学生,绝大部分在第二学年就能联系好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工作第一年就能拿到两万元港币以上的月薪。再对比内地视光毕业学生起薪低、择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现状,眼镜行业长期受制于人才因素而处于相对落后水平的情形不难明白。将欧美国家眼镜市场的视光师与我国验光师的职业待遇进行一个简单对比,就能看出其中的差距:欧美视光师平均每周工作36小时,接待90位消费者,每人收取验光费用70美元,平均月薪为0.9万美元;中国的视光师平均每周工作48小时,接待30位消费者,每人收取验光费用平均20元人民币,平均月薪为5000元人民币。

总之,专业视光人才总量不足、眼镜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低下、职业发展前景差所导致的人才“瓶颈”,是造成行业“积贫积弱”的关键因素,必须引起广大同行的高度关注,并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加以解决。

服务之单一

随着时代的变化,为配镜人群提供服务的配镜者,其角色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要适应如今的消费方式的转变,满足眼镜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大力完善行业服务模式。

前不久,一项由依视路集团发起,针对中国、新加坡、韩国三国眼视光消费者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在零售店的消费体验中,对于专业服务的满意度影响占到了43%,店内设施环境体验占到了34%,价格要素占15%,门店位置的便利性只占8%。另外两国消费者的调查结果也显现出相似的特征,即眼视光消费者更注重专业与服务体验。

然而,综观当前国内眼镜零售领域,更多的零售店依然抱着守旧的经营思路:短时间内卖出更多副眼镜→更大的营业额→开更多的店。而对于消费者的长期戴镜感受、店铺的售后反馈情况,则重视不够,这就导致了消费者从进店到离店的过程中,在营业员的引导下,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镜架的选购上。完整的消费者进店流程,则应该包括眼健康检测、镜框选择、验光、加工、付款购买和跟踪服务等流程。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眼镜零售店平均一小时的进店流程中,购买沟通和镜框选择占到了35分钟以上,验光与眼镜加工、镜框调节只有20分钟,还有5分钟的时间被用来付款购买,眼健康检测和跟踪服务等专业流程则近乎缺失。

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视觉健康需求的提升,单一的验配服务不仅难以满足消费者更深层次的需求,也难以支撑行业做大做强。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眼镜零售业服务方式单一和落后更是十分明显:相对于维护顾客忠诚度,经营者更注重短期销售额的变化;相对于以专业水平提高客户黏性,更常用的是简单粗暴的价格促销方式;相对于完整的眼健康服务,更注重镜架产品的促销;相对于功能型镜片的销售,更多地销售科技附加值低的普通单光镜片。

标准和规则之缺失

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发展,眼镜行业的标准从“无”到“有”,有了很大改变,但与服装、汽车等社会大众行业相比,仍显滞后,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标准的缺失,直接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有行业人士认为,眼镜行业有别于普通大众行业的重要特点,在于其半医半商的属性,然而,长期以来,对于这样一个应当具有高度专业性的重要行业,却没有一个起码的入门标准(包括专业标准和基本资质),而是归属于无足轻重的第三类小商品管理,这不仅造成行业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的降低,再加上监管不力所导致的种种乱象,使得行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此外,诸如验光流程以及一些特殊品类产品(如防蓝光镜片等)标准的缺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视光眼视光配镜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工匠精神”下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
如何对待只验光不配镜的顾客?
验光度数≠配镜处方
培养实用型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途径的思考
上门配镜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