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中心老年体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效果分析

2019-11-20顾佳微

人人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体检中心负面恐惧

顾佳微

(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0)

前言:体检中心老年体检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导致各项情绪出现的原因,与患者健康知识匮乏、担心病情、医院环境陌生有关。如未解决,容易导致患者检查依从性与安全性下降,影响体检效率。有研究指出,将心理干预应用到患者的护理中,可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本文于本院体检中心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老年体检者中,随机选取92 例作为样本,观察了心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46)性别:男/女 =30/16,年龄(75.14±6.25)岁。对照组(n=46)性别:男 / 女=28/18,年龄(76.20±5.15)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干预:(1)沟通:老年体检者对医院环境陌生,进入体检中心后,难以自行选择体检项目。护士应于患者进入体检中心后,主动与其沟通,询问其需求,并通过指导患者选择体检项目、指导其获取体检报告等方式,满足其需求,减轻其负面心理。(2)疏导:老年体检者,健康知识匮乏,身体出现不适后,极易产生恐惧心理。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疏导,告知患者切勿严重估计病情,应根据体检结果,客观的对疾病进行评估,从而针对性的给予治疗,使患者的心态逐渐平和。(3)环境:环境嘈杂、清洁度差,易导致老年体检者产生负面情绪。护士应每日清洁体检中心地面,保证地面无杂物、无水渍,以免患者跌倒。护士可每日于体检中心摆放绿色植物,并播放轻音乐,确保音量适宜,使患者的心态得到改善。(4)态度:老年体检者,多伴有听力以及视力障碍。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护士可适当靠近患者,或提高音量,提高沟通质量及有效性。当患者对部分问题存在疑问时,护士需耐心解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对比 观察组焦虑率4.35%、抑郁率0、恐惧率6.52%、紧张率 6.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体检前、中、后满意度分别为(93.61±2.02)分、(95.17±4.50)分及(96.30±3.12)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居民整体健康状况显著下降。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提升[1]。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一般较差,满意度较低。本文研究发现,接受常规护理者,焦虑率21.74%、抑郁率 13.04%、恐惧率 45.65%、紧张率 65.22%,提示患者不良情绪严重。本组患者体检前、中、后满意度分别为(78.25±6.20)分、(71.44±5.95)分及(76.88±4.18)分,提示患者满意度较低。

为改善患者的心态,本院将心理干预纳入到了患者的干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患者进入体检中心后,护士主动与其沟通,询问其需求,能够避免患者体检过于盲目,使其安全感得到增强,这对护患距离的拉近,具有重要价值[2]。护士以良好的态度为患者服务,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使其产生安全感,减轻负面情绪。本文研究发现,接受上述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焦虑率4.35%、抑郁率0、恐惧率6.52%、紧张率6.52%,与常规护理相比,负面情绪明显减轻。通过对满意度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体检前、中、后满意度分别为(93.61±2.02)分、(95.17±4.50)分及(96.30±3.12)分,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各项心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对体检中心老年体检者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焦虑、抑郁、恐惧、紧张心理,提高体检满意度。体检中心应对该干预模式进行重视,将其纳入到老年体检者的护理计划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院信誉与形象。

猜你喜欢

体检中心负面恐惧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医院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远离负面情绪
恐惧的对立面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论负面教育
针对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