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植物油中5种儿茶素类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研究

2019-11-20韩焕美张爱霞闫荣军郑新华何桂华

中国油脂 2019年10期
关键词:类化合物儿茶素茶多酚

韩焕美,张爱霞,闫荣军,郑新华,陈 晞,何桂华

(济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南 250014)

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可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1-2],其中以儿茶素类最为重要,占多酚类物质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包括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5种物质[3-6]。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抗坏血酸的100倍,4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且均强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7-8]。因此,茶多酚提取物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食用油脂中的应用前景广阔。GB 2760—2014明确规定茶多酚的添加量(以儿茶素计)不得超过0.4 g/kg,但是相应的检测方法还不成熟,建立食用植物油中天然抗氧化剂的检测方法,对于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橄榄油、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均购于超市。

乙腈、甲醇、正己烷,色谱纯,默克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儿茶素(C,CAS 154-23-4,纯度98%)、表儿茶素(EC,CAS 490-46-0,纯度98%)、表没食子儿茶素(EGC,CAS 970-74-1,纯度98%)、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CAS 1257-08-5,纯度98%)、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CAS 989-51-5,纯度90%)对照品,南京春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验用水均为纯水器制备。

Agilent1260Series液相色谱仪,配有FLD、DAD检测器,美国安捷伦公司;分析天平(感量0.1 mg),梅特勒-托利多公司;Milli-Q纯水器,美国Millipore公司;IKA-KS130型振荡器,德国IK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标准溶液配制

称取0.010 2 g儿茶素对照品,加入乙腈约2 mL溶解,加入甲醇-水(体积比1∶1)约1 mL促溶,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再加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儿茶素标准储备液。

称取表没食子儿茶素对照品0.010 2 g、表儿茶素对照品0.010 2 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照品0.010 2 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照品0.011 1 g,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乙腈适量溶解,再加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得4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标准储备液。

由标准储备液再配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0.5、1.0、2.0、4.0、10.0 μg/mL的系列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1.2.2 油脂前处理

精密称取样品约2.000 g,加入10 mL正己烷溶解,然后用10 mL溶剂萃取,振荡约10 s,超声一定时间,6 000 r/min离心10 min,取溶剂萃取层,用萃取溶剂定容至10 mL,过0.45 μm滤膜后进行HPLC分析。

1.2.3 HPLC分析条件

Waters XTerra R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甲醇-水(体积比1∶9);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流速1 mL/min;柱温40℃;进样量10 μL。

表1 HPLC梯度洗脱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检测条件优化

GB/T 8313—2008规定了茶叶中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在本研究过程中,首先借鉴该标准的检测方法[9],但由于该方法是检测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而本实验是针对食用植物油中可能添加的茶多酚或儿茶素类的检测,基质不同,所以提取方法和具体检测条件不尽相同。

参考GB/T 8313—2008和文献[9]的流动相及洗脱梯度,选择280 nm作为检测波长(油脂前处理条件为萃取溶剂乙腈,超声时间25 min)对油脂中的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基线平稳、分离度良好,但是响应值偏低。因此,流动相及洗脱梯度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此类化合物的光谱图。光谱数据的采集是HPLC分析过程中同时采集,波长采集区间为210~640 nm。结果表明,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光谱图十分相似,仅在强度上有细微差别,在280 nm左右有吸收峰,但不是最强的,230 nm左右有吸收肩峰,略强,波长越小,吸收强度越强,因此选择216、230、280 nm作为检测波长,然后择优。图1为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在3个波长下的液相色谱图。

图1 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对照品在不同检测波长下的液相色谱图

由图1可见,随着检测波长的蓝移,各吸收峰的强度逐渐变强,分离度不变,基线逐渐复杂,这也不难理解,很多化合物甚至溶剂在短波长下有吸收,这是基线起伏不定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做复杂基质样本的时候最好选择230 nm或280 nm以减少干扰,在本研究过程中,样本选择的是橄榄油,紫外吸收较小,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勉强选择216 nm作为检测波长。

2.2 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

2.2.1 萃取溶剂的选择

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均为极性相对较强的化合物,具有脂溶性,也微溶于水,因此本实验在超声时间15 min、萃取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考察了甲醇-水(体积比9∶1)、乙腈-水(体积比9∶1)、乙腈- 体积分数为0.4%的乙酸水(体积比9∶1)、乙腈作为萃取溶剂对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水为萃取溶剂,5种化合物的回收率都不高,在60.4%~71.3%之间;乙腈-水为萃取溶剂,回收率在66.7%~75.6%之间;乙腈- 乙酸水为萃取溶剂,回收率在56.1%~68.6%之间;乙腈为萃取溶剂,回收率在71.2%~80.6%之间。可见,萃取溶剂中减少水或乙酸水这类强水溶性成分,有利于提取油脂中的目标产物,因此先将正己烷和乙腈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溶,待静置分层后,可得到饱和正己烷的乙腈,然后按照上述方法提取油脂中的目标产物,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回收率在82.4%~93.6%之间,满足检测需求。为了提高提取效率和简化提取步骤,采用饱和正己烷的乙腈萃取时,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振荡次数,取乙腈层后定容至10 mL,然后过滤膜上机检测,发现回收率在79.4%~89.9%之间,并没有显著变化,因此不增加振荡次数,按1.2.2操作即可。

2.2.2 超声时间的选择

超声波可产生高速强力的物理作用,提高溶解效率。因此,依据文献[5]及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性质,本着简单便捷、减少交叉污染的原则,选择了超声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方式。将萃取次数减少为1次,延长超声时间,加标回收率并没有明显降低。因此,在固定萃取次数1次的条件下,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不同超声时间下,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回收率见图2。

图2 超声时间对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回收率的影响

由图2可见,虽然个别化合物回收率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回收率增大,超声时间延长至25 min以后,加标回收率变化不大,因此选择超声时间为25 min。

2.3 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标准曲线

按照确定的样品处理方式和检测条件,对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对照品进行了分析,得到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如表2所示。

表2 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2.4 方法验证

为了证实方法的有效性,以橄榄油为空白样本,做了两个梯度的加标回收实验,3个样品的液相色谱图如图3所示。

注:1.加标1.0 μg/mL; 2.加标2.0 μg/mL。

由图3可见,5种化合物吸收峰峰型尖锐,分离度良好,除ECG回收率不是特别良好,其他回收率良好,经计算加标回收率在80%~101.3%之间。这说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橄榄油中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食用植物油中的通用性、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室借助双梯度多基质加标回收实验,即每种食用植物油样品称取12份样本,每6个为一组,添加5种标准使用液,使得质量浓度为1.0、2.0 μg/mL,然后按照1.2.2操作,检测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在各食用植物油中加标回收率均在8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86%~6.45%之间,精密度良好,基本满足检测需要。

表3 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加标回收率(n=6)

3 结 论

GB 2760—2014中规定茶多酚提取物在食用植物油中添加限量为0.4 g/kg(以儿茶素计)。本文通过优化流动相、检测波长、萃取溶剂、超声时间等,最终建立了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可有效地检测食用植物油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经加标回收实验证实,5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分离度好,吸收峰峰型尖锐,加标回收率在80%~101.3%之间,基本满足检测需要。

猜你喜欢

类化合物儿茶素茶多酚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化妆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安全风险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两种大孔树脂提取都匀毛尖茶儿茶素对比探究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每天至少喝3杯绿茶才有健康效应
每天喝多少绿茶才有健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