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分别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者的疗效分析

2019-11-20李春梅

人人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那普利射血缬沙坦

李春梅

(新疆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多处于心力衰竭的状态,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目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1]。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心力衰竭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对患者的心肌肥厚病理进程进行延缓。其中缬沙坦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而贝那普利是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本文分析了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分别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者的疗效分析,以为慢性心力衰竭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6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排除既往使用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者、不稳定性心绞痛者、近3 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合并肺部感染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者及合并恶性肿瘤者。其中男40 例,女36 例,年龄范围为61~79 岁,平均年龄为70.1±4.2 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贝那普利及阿托伐他汀,二者剂量均为10mg/次,1 次/d,连续应用3 个月。观察组患者口服缬沙坦及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10mg/次,1 次 /d,缬沙坦为 80mg/次,1 次 /d,连续应用3 个月。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Ⅱ级,心力衰竭体征及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Ⅰ级,心力衰竭体征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无改善,心力衰竭体征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血清脑钠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和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 89.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血清脑钠肽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血清脑钠肽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血清脑钠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因炎症、心肌病、心肌梗死及心脏血流动力学负荷较重引起的心肌损伤,其会对心脏结构及心肌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从而降低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心室充盈功能,患者临床的多表现为体液潴留、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发展的终末期[4],需给予积极治疗,本文分析了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分别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者的疗效。

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上升,左室舒张末内径及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者的脑钠肽水平,可能是由于缬沙坦可阻断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促进患者的内皮细胞舒张因子增生,从而抑制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扩张与心肌重构,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所选病例数较少有关,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与贝那普利及阿托伐他汀相比,缬沙坦及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者的疗效及心功能改善相当,但其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者的血清脑钠肽水平。

猜你喜欢

那普利射血缬沙坦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