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9-11-20郭健

人人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左心用药静脉

郭健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

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病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源性休克、肺水肿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1]。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骤、致死率高,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为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纳入标准:①上述患者均与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②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与此同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不配合、认知障碍等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 50 例,男 29 例,女 21 例,患者年龄在 42~87 岁,平均(54.6±3.5)岁,疾病类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15 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5 例;观察组 50 例,男 28 例,女 22 例,患者年龄在 40~86 岁,平均(55.3±3.7)岁,疾病类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 16 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并请评估、抢救护理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

1.2.2 观察组: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①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快速分诊。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特点的认识,综合临床检测以及疾病症状特点快速诊断和评估。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班次,综合护理人员的经验、抢救技能、资历等合理安排人员,全面提高小组成员协同配合力度。

②心理护理。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必须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指导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面对抢救和治疗。

③用药护理。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速度,预防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等问题。给予患者吗啡等镇静药物时,需要警惕患者呼吸与意识的改变。及时清除患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其鼻塞给氧、面罩给氧或正压给氧,合理调整氧流量和氧气浓度,改善肺顺应性。加强患者血压水平监测,合理控制患者血压。

④饮食护理。患者入院后的48 小时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摄入量,及时缓解肺水肿和心脏负荷。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低热量、低盐等饮食,每天钠盐摄入量控制在1g 以内[3]。鼓励患者多摄入水果、蔬菜,少食多餐。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两组分诊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静脉用药时间以及总救治时间。

1.3.2 统计两组临床救护效果。显效:患者呼吸困难显著改善,双肺干湿音显著减少,呼吸、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呼吸困难有一定程度缓解,双肺干湿音减少,呼吸、血压和心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无效:尚未达到上述标准[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诊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静脉用药时间以及总救治时间 观察组分诊时间(2.0±0.6)min、建立静脉通道时间(4.0±1.3)min、静脉用药时间(4.5±0.8)min、总救治时间(37.5±10.0)min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 两组临床救护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18 例,有效15 例,救护有效率 94.3%,对照组显效 9 例,有效 17 例,救护有效率 74.3%,P<0.05。见表2。

?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任务繁重、风险较高,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优化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分诊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静脉用药时间以及总救治时间;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有效减轻因紧张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分泌过多,避免症状加重;加强患者用药护理以及氧疗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几率。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可有效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降低基础代谢率。优质护理方案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护理,为患者积极赢得抢救时间,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几率,促进患者康复。通过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各项救治指标以及救护效果均比较优越,这与李冰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5],提示给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综合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提高救护效果,值得肯定。

猜你喜欢

左心用药静脉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应用效果观察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