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理论的疼痛护理对输尿管结石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
2019-11-20何苑熙
何苑熙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输尿管结石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疾病发生时,可感明显的绞痛,常伴有血尿,并且易引起梗阻和感染,危害性极高[1]。微创手术是如今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够较好的清理结石,但是术后疼痛感也较为明显,采取药物干预效果不甚理想,护理干预是较为可靠的方式[2]。根据临床经验表明,基于循证理论可以较好的分析既往临床案例,为之构建的更为适用的护理方案,有益于疼痛的缓解,对病症恢复也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8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开展研究,患者均按诊断标准诊断,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符合手术标准,并且意识清晰、精神状态良好,能够正常的进行信息反馈,患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随机分成两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 例,对照组有男42 例,女 17 例,年龄在 29~54 岁,平均年龄为(40.59±6.22)岁。观察组有男 41 例,女 18 例,年龄在 30~55 岁,平均年龄为(42.03±5.94)岁。基本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①成立护理组。护理小组必须由具有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能顾准确的分析患者情况。同时,还要具备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能够获得有效的循证依据。随后,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其专业度,并协调小组人员的配合,保障小组成员能够有序的开展护理工作。②方案拟定。护理人员要整理好患者的所有相关材料,参考循证依据,判断在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再参考既往临床案例,制定完善的处理方案。同时要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疼痛来源,细化护理方案。针对一些疼痛感比较强烈的患者,需要在方案中做好备注,增加护理关注度。③疼痛宣教。术后存在痛感会导致患者产生恐惧感,对于工作的开展有一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告知患者疼痛原因,以此来消除其恐惧。同时需要为之讲解相关知识,准确的判断自身疼痛的情况,以便于信息的收集。④心理调节。很多患者感到疼痛,与心理暗示有很大联系,因此需要注意调节其心理环境,首先是要针对转移其注意力,减少患者本身对疼痛的关注度,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听音乐、阅读书籍,使之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同时,需要分析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多数患者治疗期间都会存在一定急躁、焦虑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疏导,避免情绪长期积压,导致患者抑郁。最后是要给予心理暗示。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给予镇痛药,促进方案的有序实施。⑤环境调整。住院环境一定要有足够的舒适度和温馨度,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打扫病房,并评估通风状态和温湿度,将之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同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能有杂音造成干扰。另外,需要关注患者状态,指导其更换体位,以免引起疼痛。
1.3 分析标准 方案实施1 周之后,采取疼痛评价量表,对患者术后疼痛指数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者疼痛缓解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较低,疼痛缓解时间明显较短,两组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在临床上常会表现为绞痛、血尿,还容易引起梗阻和感染,若不及时加以控制,不仅会给患者而带来严重痛苦,还将损伤肾脏功能。治疗可以采取保守疗法,通过调节日常饮食,增加水分摄入,外加药物干预的方式,能够清除结石,但是对于一些无法排出,直径较大的结石,则需要手术治疗,微创手术发展较为成熟,在治疗上取得了较好效果[3]。但是术后还是伴有明显的痛感,导致恢复过程受阻,需要合理的护理方案进行辅助治疗。
基于循证依据建立的疼痛护理方案,是参考既往临床案例,综合分析患者状态后拟定,更加适用于患者。方案实施是在循证基础上开展,主要针对心理环境进行调节,由于疼痛感很大原因是心理暗示导致,要想减轻疼痛,必须从心理入手,通过疼痛宣教和心理干预的方式平复其心理状态,再加上环境的干预,使之身心都处于良好的状态[4]。缓解疼痛之后,患者配合度会明显提高,对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在输尿管结石患者行微创手术之后,基于循证理论实施疼痛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保障治疗效果,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