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炎的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联合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

2019-11-20乔蕊芳贾海鹏

人人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阶梯抗菌耐药

乔蕊芳 贾海鹏

(1 泰安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科山东泰安271000 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山东泰安271000)

重症肺炎为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危重症,在老年人群中尤其常见,一般会有发热、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呼吸衰竭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一般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以往的传统治疗当中,主要方式为结合当地细菌流行病学资料,经验性地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但这种治疗方式,对于感染的控制不太理想。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应用降阶梯策略进行治疗的方式,重点突出了广谱抗菌药物、窄谱抗菌药物的作用下,联合利奈唑胺对细菌感染进行控制,有益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本文针对重症肺炎的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联合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给出了如下分析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患者。年龄 55~75 岁,男 39 例,女 31 例,年龄 58~76 岁,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分别为7 例、53 例。纳入标准为[1]:患者入院48 小时之后,扩大病变50%;血清肌酐>177umol/l;应用机械通气;PaO2/FiO2小于250;多肺叶和双肺发生病变;舒张压低于60mmHg 和/或收缩压低于90mmHg。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治疗方式为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联合利奈唑胺;另一组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方式治疗。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两组患者都进行了细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检验标本是肺泡灌洗液。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式为传统治疗方式,抗菌治疗方案确定的依据为细菌流行病学资料,一般初始使用的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

1.2.2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降阶梯治疗的方式,抗菌治疗方案为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西司他汀联合利奈唑胺。在开始治疗的72 小时内,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判定,如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意识好转,呼吸衰竭症状改善,药物对致敏菌比较敏感,则认为方案合理、有效。此外,在治疗当中,如果怀疑或者判定患者同时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则联合静脉输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没有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则不联用利奈唑胺。如果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则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但是这部分病人不在本文统计范围内。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兼顾稳定内环境、祛痰、营养支持以及机械通气等治疗,两组治疗方面没有差异。

1.3 观察指标 主要针对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做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检查及胸部CT 检查。疗效判定[2]:①痊愈,各项体征、临床症状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有病原学或体征指标未能完全恢复;③无效,用药3d,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有恶化情况。其中痊愈与显效纳入有效率范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学处理中通过SPSS18.0 软件实现,计量资料按照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查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病原菌检查统计后发现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相应的菌株株数以及构成比,如表1 所示。

?

2.2 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应用降阶梯治疗策略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感染控制率为93.33%(28/30),其余两名患者,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终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感染控制率为 66.67%(20/30),其他 10 名患者,因 MODS 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3.33%(10/30)。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存在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实验组平均治疗时间为(7.6±2.7)d,明显优于对照组(15.6±4.7)d。两组感染控制时间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症肺炎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危重疾病,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常见。重症肺炎会累及心、脑、肾等多个系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常会危及患者生命。重症肺炎应用传统的“逐代升级,分别袭击”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对感染控制的效果给予保证,如药物产生的作用不明显,即使升级抗生素,死亡率仍然较高。Ibrahim等[3]研究发现,如果在最初的治疗阶段,没有应用合理有效的药物,患者死亡率超过60%。而应用降阶梯治疗策略可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为抗感染,应用相应的强效广谱抗菌药物,帮助患者快速控制感染,挽救生命。如患者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可在这一阶段得到相应的控制。其次为根据药敏试验、病原学检查及疗效,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降级使用窄谱抗菌方案,减少耐药菌发生,使相关的治疗更具针对性。

利奈唑胺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嗯唑烷酮类抗菌药[4],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的肺炎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5]。由于其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因此在具有本质性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的的阳性细菌中都不易与其他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产生[5],因此主要用于治疗上述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另外由于它在肺泡衬液中的药物浓度比较高[6],所以,临床怀疑或证实合并有革兰阳性细菌肺部感染时,应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联合利奈唑胺,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利奈唑胺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全血细胞下降,尤其是血小板减少最受关注,这点需临床注意。

总之,应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可有效提高感染控制率,减少感染控制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猜你喜欢

阶梯抗菌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爬阶梯
时光阶梯
有趣的阶梯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文明的阶梯
2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和ERIC-PCR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