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9-11-20云南晏廷波
云南 晏廷波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原有的观念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固定点的作用。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顺利理解新知识。但是,当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不是上下位关系时,学生常常感到缺乏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教师此时应该联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类比方法帮助学生同化新知识。下文是笔者在教学中应用类比方法的一些尝试,以期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1.类比方法的涵义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类似事物(类体)的特征来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的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例如,学习“转化因子”时,教师可联系“遗传因子”帮助学生理解“转化因子”。案例中“转化因子”是本体,初次提及“转化因子”时,学生对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难以理解,通过回顾“遗传因子”(类体),让学生知道“转化因子”同“遗传因子”一样,是科学研究中对未确定物质的描述,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同时方便学生后续将“转化因子”与DNA建立联系。
2.类比方法的应用
根据类体的来源和特点,笔者尝试从下面四个方面开展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1 生活经验、生产生活用品——同化新知识的源泉
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熟悉生活用品组成及功能的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也为同化新知识做足了铺垫。例如,学生对T2噬菌体吸附、注入大肠杆菌的过程缺乏认识,教师可通过引入注射器(类体),使学生明确注射时只有药水进入生物体内,针筒及针头留在体外,顺利帮助学生理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类体:注射器针筒及针头)并未进入细菌的问题。又如,通过引入时间周期(周一到周五再到周日或这节课上课铃响到下节课上课铃响)帮助学生加强对细胞周期的理解。再如,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63页“资料分析”,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好含Ca2+、Mg2+和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的Ca2+和Mg2+浓度下降,水稻培养液中的Ca2+和Mg2+浓度增高。的情况刚好相反:水稻吸收大量的而番茄几乎不吸收(如图1)。
图1
实验结果是培养液中某种离子浓度升高。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学生理解的盲点,原因是学生缺乏起固定点作用的旧知识。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离子浓度升高的相关知识,可适时引入吃火锅的生活案例作为类体,火锅煮到最后,锅中汤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咸。火锅汤水变咸、变少源于水分的大量蒸发(溶剂大量减少),用餐者只摄入少量盐分(溶质减少不多),汤水浓度增大,所以变咸。有了以上旧知识,学生立即联想到水稻培养液中Ca2+、Mg2+浓度升高是因为植物吸水量明显大于吸收离子的量,而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2.2 成语、谚语、诗词、歌曲、名言警句——同化新知识的宝库
成语、谚语、诗词、歌曲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面对新知识(本体)的讲授,教师可以灵活使用成语、谚语、诗词、歌曲、名言警句等作为类体同化本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2中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2
(1)图2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________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抗体Y3与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上述三种糖尿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__,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2中的________。
【分析】(1)图2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2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不了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3)这三种糖尿病,①②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的,故注射胰岛素是有效的,但③是因抗体(Y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结合,故注射胰岛素是无效的,青少年型糖尿病类似于③。
【答案】(1)葡萄糖 (2)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3)①②③
教师在试题讲解时,可以引入“鸠占鹊巢”这一成语:分析得出喜鹊(激素或葡萄糖)的巢(受体),被斑鸠(抗体)占据,使信息传递出现障碍,导致喜鹊无家可归(机体出现血糖高、尿糖的现象)。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类(本)体举例,如表1。
表1
2.3 字母、符号——同化新知识的工具
学习如爬坡过坎,前行的路上会遇到众多疑难问题,理解和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不一样的工具。字母、符号种类繁多,是破解部分问题的良好工具。例如利用师生熟悉的26个英文字母同化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问题(如图3)。
图3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2.4 人体——同化新知识的直接情境
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时,可利用现实生活、科学研究中真实存在的情境。人每天都要吃喝、排泄,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构造、状态的观察和感知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故人体可以成为课堂中常用的类体。
【例2】(2017年,江苏卷,第3题)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分析】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环状肽: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教学中,教师针对A选项可以把一个个氨基酸看作一位位同学,左手类比氨基,右手类比羧基,牵手(左右手连接)表示形成肽键,8位同学手牵手形成环状(环状八肽),牵手处共有8处,故有8个肽键;若8位同学牵手形成一条链,牵手处有7处,故肽键数为7个。
【答案】A
【例3】(2017年,全国卷I,第1题)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分析】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信号由细胞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好比A同学书写信件邮寄给B同学);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好比甲同学和乙同学面对面、手握手)。
【答案】D
其他此类类(本)体举例,如表2。
表2
3.小结
教学中,利用类比的方法同化新知识,以下方面要落实到位。一是教学中用作类体的旧知识(如成语、谚语等)应是学生常用或者熟悉的。当以生活常识作为类体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社会阅历,例如课前咨询学生对耙(一种农具)的了解,考虑是否用耙同化涂布器。二是使用类比时,一定要找准类比点,确保将类体和本体对应到位,例如,用“过河拆桥”同化“萃取”,明确指出“桥”指代的是“萃取剂”。三是不断进行类体的优化,原因是类体和本体匹配度越高,同化就越有效。笔者认为使用好类比方法,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