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社会工作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019-11-20李晓敏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政理念工作

■李晓敏/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目前学生思政工作急需要注入新的元素,促进与推动我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小组社会工作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既能够为学生思政工作带来新的理念,又能够创新学生思政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对思政教师进行知识、社会理念和技能的培训,协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建立起优良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将来大学生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奠定基础。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未大学生发展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鉴于此,形势下,从小组社会工作角度对学生思政教育进行创新,有利于学校更好地为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小组社会工作下的学生思政教育

小组社会工作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三大问题,一方面学生思政教育内容陈旧,与现代化社会环境不符,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我国主要是展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提高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能力,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实践,但目前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比较老旧,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不同,思政教材内容局限于以往的教学内容,没有联系现代社会环境,陈旧的内容多数都是理论性知识,容易使得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思想与精神的引导,对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促进性作用不强。二思政教育还牵涉到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等,思政教育要能够在各项学生工作开展中承担起基础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重构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理论视角也尤为重要。只是目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还是采用以往的教育形式,即使采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忽略了网络对学生思想的影响,高校失去了思政与舆论的至高地位与主导地位,网络和手机使得学生容易接触消极与低俗信息,光依靠思政课堂教学工作,难以持续性引导学生,学生思想意识偏激且判断能力下降,阻碍了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三,思政教育理论性明显,现如今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教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需求,急需要将学生思政工作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在满足大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可加快学生思政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二、实现小组社会工作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对接的重要性

小组社会工作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对象都是学生,前者是以小组形式展开社会工作,使得学生具备社会理念和社会能力,可以适应社会环境,从学生走向社会人,后者则是注重于引导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得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认可社会主义发展与建设,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两者都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校园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小组社会工作以小组形式,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等,针对学生能力建设,开发学生潜能,使得学生有能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实现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增强。小组社会工作为学生思政教育注入新理念,社会工作以平等、尊重等价值理念,可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革新提供思路,支撑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以学生为完整的个体,在思政教育中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其心理和外显行为,认可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表达,学生思政工作吸纳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能有效改变现阶段的学生思政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以小组社工陪伴同行的形式协助学生应对自身问题,在学生思政教育中,以服务性的思想取缔传统的管控偏差观念,真正地去了解学生需解决和关心的问题,在提供恰如其分的服务同时,转变大学生价值观念和实现能力建设,充分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渠道。

三、小组社会工作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小组社会工作决不能生硬地嵌入学生思政教育中,应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和相互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社会适应力。首先,学生思政教育和小组社会工作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两种教育,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可以适应引入和提取小组社会共合作的特征和要素,实现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在保证思政教育本质前提下,革新思政教育目标、手段和方法等,实现两者教育理念、功能和机智的多方位结合,构建新的思政教育创新体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实施多元教育模式,在保持原有课堂授课模式的前提下,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以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获取学生的信息,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生需求的对接,促使思政教育符合个体发展。所以,要定期总结和反馈思政教育工作,通过总结与反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要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多样实践活动,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师与社区工作者对学生小组进行引导和协助,促使小组学生自行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提升。教师要基于社会实际情况拓展思政教育领域和建立社会工作方式,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在社区资源下解决学生社会问题和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利用社会工作的形式,从教育,服务和专项工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学校和家长、社会之间的互动,实现思政教育在社会中的延伸。

最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一方面基于现有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学生社会服务站或者是服务中心,聘请具有丰富社会工作专业和工作背景的人才,与思政教师共同为学生思政教育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社会和主管部门的认可,推动社区工作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各嵌入,开发新的社工干部岗位,展开思政教师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等培训,改进思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结语

小组社会工作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与展开素质教育,实现民主法治教育,加强学生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从而使得学生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培养出有文化、有道德与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猜你喜欢

思政理念工作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