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音乐在舞蹈技能教学上的几点思考

2019-11-20

剧影月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差生舞蹈技能

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音乐是舞蹈艺术的灵魂。音乐在舞蹈技能教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如何以新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技能教学?笔者谈几点音乐在舞蹈技能教学上的思考:

一、音乐在舞蹈技能教学上的“问题观”

传统的音乐技能教学始终是以教师的“感觉”为艺术内容,以教师讲,学生做的模式重复进行的。以钢琴伴奏教学为例,一首曲子给了学生,无论是速度、力度还是节奏,学生们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按老师的要求完成练习,课堂上也从未见过有学生“反抗”过,他们从不向老师提出问题,发表质疑,师生交往都是以老师是“千真万确”的互动模式而结束的。学生们不会提出问题,也不懂得可以提出问题,结果使自己成了个没有问题的“问题学生”。

2002年8月21日在北京举行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大会上颁发了数学家的最高奖项“菲尔兹奖”。这四年一度的数学家大奖是由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尔·基拿走了,遗撼的是菲尔兹奖的光环没有落在中国数学家的头上。究其原因何在?一位教育家指出了原因:中国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解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由此而言,也引发我们舞蹈教师的思考。面对我们在用音乐给舞蹈班的学生上技能课的现状,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观”,使他们始终带着问题学习,敢于表现自我的艺术“感觉”,提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统的音乐欣赏能在舞蹈技能教学观念上得以改变。

音乐本身是一种符号艺术,也是一种想像艺术。传统的音乐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总是教师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并给予解决,这样的教学滋养了学生沉重的思维惰性,局限了他们的发展空间,教师成了乐于奉献的“解说员”,而学生则成了苦于记录的“接收器”。

“技能问题观”提倡的是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显现出他们的一种智慧,使他们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思考和启迪。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深刻地提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方法与实验过程,而提出新的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和要害”。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有一句至圣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作为教师,能否让你的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让他们在问题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获得智慧,不断进步,这又是一个创新舞蹈音乐技能教学观念所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二、音乐技能教学与“师生换位观”

练功房或排练场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纵然在这舞台上的表演很精彩,学生也有看腻的时候,因为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总是那张“千年”不变的脸。身为舞蹈教师,对于这样的现象应该深有感触,如果我们能在音乐的想像中,运用技能教学在特定的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互换一下角色,也让学生坐在老师的位置上当一回老师,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效果呢?

以钢琴伴奏教学为例,约1.5米的键盘上有序排列着黑键与白键,这是学生的“劳作面”,而老师坐在一侧,成了学生只能是听弹奏的特殊观众,像是“指挥者”又像“组织者”,有时更像是一名“解说员”,一切以老师的审美观为核心,所发现的问题也只是老师心中的问题,评价的标准也是唯师独尊,学生们很少发表自己的感想,也从不主动地寻找错误和提出问题,这样类似于“剖腹产”样的学习,学生所学到的或表现出来的也只能是老师“强加”于他们的一些艺术感觉而已。

“师生换位”观念从另一角度,提示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通过想像,发挥运用舞蹈技能,在舞蹈艺术表现力中有着他们生动和积极的一面。充分发挥学生技能学习的主观能动,他们的情感体验才能落到实处,当他们由衷地主动表现出自我感慨时,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身为音乐技能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十分认真地、声情并茂地演唱一首歌曲,或听到一首钢琴曲;让自己的学生以昔日老师的姿态评价一下老师,真情述说他们自己的艺术感受;如此师生换位,不仅是一种授课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心理角色的转换,昔日的学生转眼当了老师,竟敢对老师指指点点,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效果呢?

我们知道,人都是有一种表现欲的,这种欲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当一回自己老师的老师,观念上是一次超跃,情感上他们战胜了自己,表现欲得到满足,尽管是位“零时工”,但一旦点评到位,说服力强,很快会成为同学们佩服的“勇士”。学生们不会拒绝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除非他天生害怕在公众面前讲话,当然,即使是个极度的害羞者,相信他在睡梦中也少不了做自己当众侃侃而谈的美梦。所以,在学生眼里,练功房或排练场似乎是一片神秘之地,课堂上的老师有一种令人生畏的感觉,于是,老师与学生互换位置就是一种有趣的较量。

三、音乐技能教学与“差生观”

音乐技能教学是集技术、艺术、情感、审美为一体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艺术想像力训练是教师最为重视的环节,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情绪,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那些接受相对稍慢的学生往往会被认为是“差生”,这是一个观念上的误区,这种观念完全忽略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于“差生”完成作业的成败,很大部分取决于情感态度和学习情绪调动这一要素,因为他拥有信心和勇气要比拥有天份和方法更重要。对于艺术天份稍差的学生,可贵的是让他享有这一学习过程,结果对于他并不重要,因为他的学习结果也许永远不会令教师满意。学习过程对他而言是接受艺术熏陶的良好途径,他能在这一过程中长进的并不是音乐想像的表现技能,但至少他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他可谓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理解学生、分析学生而实施教学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

笔者所谓的“差生观”主张教师与“差生”要善于沟通。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应该是让自己知道学生是怎样想的,其次是让学生知道教师想怎样做,使“差生”与教师间构建一座有效互动的“桥梁”。了解“差生”的情绪动态,能使教师掌握一手资料,把握技能训练方向而实施教学。明白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训练目标能使学生端正自我学习的方向,调整学习动力。技能教学立足于技术训练,但不能忽视人格教育,对于“差生”就更是如此了。

笔者所谓的“差生观”主张对“差生”教师必须“持道”。教师的教学引导要遵循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规律,正如老子云:“道法自然”。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更不能随教师心情,随意捏塑改造,乃至实行千篇一律的彻底“格式化”,搞简单的“归队”。总之,要让学生做出他们自己的现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表现个体。我们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情绪化的去规定、限制、取代。教师所要做的是把握住各类型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质地”,引导其殊途同归地实现自我。简言之,对这类“差生”的引导,应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笔者所谓的“差生观”主张面对“差生”教师必须“持心”。教师要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对“差生”的引导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忌弃“恨铁不成钢”的毛躁心态。其次要有诚心。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对“差生”要有“将心比明月”的坦诚方能开启其心门。其三要持有爱心,“教育根植于爱”,教师热爱学生,必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同心,攻克难关。其四要持恒心,“差生”的指导贵在坚持。

猜你喜欢

差生舞蹈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拼技能,享丰收
在书上睡觉
找你算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卷首语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