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绪万般皆有“你”
——尼玛松保诗歌中的“你”意象
2019-11-20马美玲
■ 马美玲
最初读尼玛松保的诗歌时,就对他诗歌中很多个“你”有了深刻印象。奥克塔维奥·帕斯说“对于诗歌来说,重复意味着衰退”,对于创作者而言,每一次全身心的投入都意味着会获得从未有过的写作体验和成果。尼玛松保的诗歌中有很多个“你”,但绝不重复,“你”内涵多变,是作者对诗歌丰富意蕴的多种尝试。他的“你”可能是一个知己,一位兄友,一处风景,一个梦想,一种承诺,一段倾诉,无论是怎样的观照对象,他总能最大程度地消泯与之的距离,寻找最亲密的对话方式,也许这正是诗歌的本质,破除外在的隔膜,与客观事物实现完美的契合,直抵意识和情感的本质。
在信仰的感召下,尼玛松保的诗歌以积淀深厚的慈悲之心行笔,多角度抒发成熟而开阔的情怀,在雪山和草原间,容纳四时之变,天地之旷,情思之微。温逊良善,是其诗歌的基本格调,充满了对生养他的草原的钟情感恩。人文关怀的诗性情感,良善的人之本性,是他诗歌的内蕴精髓。他的诗歌有着淡然从容、哀而不伤的格调,也充满期盼和相会的欢欣,更充满坚韧不屈的持守。
“你”在他的诗歌中,有时是一个需要指引的后辈,接受年长者慈和耐心的劝慰、激励,安抚他们急于成就的年轻的心,让梦想在透出希望的艰辛中闪耀,在《别忧郁,我年轻的女郎》里,作者以和一个年轻女郎的对话表达对后辈的关爱和期许:
在诸多的色彩中
谁都没能读懂雪花落地的从容
其实天堂之路不需要捷径
匍匐的心灵足以铺设你说的坦途
……
“你”是所有人,是所有追求诗歌的写作者,也是诗人自己强调与大自然密切地相融,高扬养育诗歌的丰沃大地。比如“你”是一片容纳了祖辈足迹的大海:
当父辈的脚步踏热世界屋脊
古海洋的模样
留在了牧人的记忆
大海啊
你把源泉留给了牧人
把不息的生命留给了牧人
——《怀念大海》
以“大海”为题,是对养育了诗人和无数牧人的山脉、高原、水源,对以奉献自我生命为宗旨的自然生态的赞颂、敬拜,也是对消逝在当世的很多生态的追思。
“你”也是一朵在冬季里吐露芬芳的雪莲花,让寒冷的草原充满幽香:
都说冬季的寒冷
冰封生命的光彩
却不想雪莲花落地时
吐蕊的芬芳
沁满整个草原
……你是带着幽香放牧冬季
——《雪莲花》
“你”也是四时季节里永世轮回的心曲,诗人用诗,用内心的宁静、安详、洁净祈福每个终将逝去的生命,遵从传统的民族习俗,向许多安然在天葬台,将自己回报给曾经向之索取的自然的人致敬:
……
许多年后很多人路过我的天葬台
草丛中因为一束含笑的格桑花
想起我留下的诗句
想起草原拥有的悲伤和欢乐
想起这首落在唇边的等你
——《等你——写在我的天葬台》
“你”也会变成巍峨的雪山,挺起沧桑的脊梁,映照壮美的幸福,“你的传奇 如诗般写在可可西里胸膛……驻足在阳光下 看见你的伤痕变成另外一种幸福……”。
“你”字意象贯穿于作者的信仰、生活环境所容纳的一切事物及内心的渴望中,在具体和抽象的意义中游移,“你”像一个无时无刻不观照诗人心灵的声音,这个声音来自于诗人自我检省、自我对话、自我修炼、自我成就的每时每刻,是诗人在信仰中宣誓自己对族祖的敬拜,与自然平等互尊的交流、观望,对自我心灵的洗礼:
有了这样的启蒙
后来的敬仰变成神秘的意念
于是呼喊吉祥成了祖上留下的祝福
祝福日月星辰
祝福山川河流
祝福来自天宇的雪花舞姿荒凉的高原
……惊扰了你的脚步
请谅解这双流浪的脚步
——《之前的文明》
“你”在诗歌意象的起承转合间,常能注入托举主旨与凝聚诗歌情感的功效:
你(鹰)飞翔的起点
和最终的落点
为的是一种高度
——(《鹰》)
采用“你”字意象,也使诗人写诗趋向于以第一人称视角入手,和“你”形成对话体、倾诉体结构,易于引领读者更直接地通过语言触摸诗人的诗意情怀。
《步入秋季》里,诗文在虚实间展开对景物和内心思绪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诗人悸动在岁月流逝、四季轮回的寂寥中,对生活的缅怀和希冀,同时着力于回忆和憧憬,淡淡的愁绪如同晨雾飘荡在诗行间,展露出丰富细腻的诗性。
诗人以细腻的深情注入文字中,跟随他现实和心灵漫游的足迹,力求每一个字都在真善美的精神熔炉里得到铸炼。在那首《叶之飞》中,作者的笔力超逸有致,落落遐思中似乎蕴含着可望而不可即的深情:
我会搂着她
像搂着不谙世事的情人
我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与她为梦
在我的上空
明亮的秋日里
多年后
星星或许不愿驻足天空
……
我拥抱着白桦树
亲吻了阳光
……
诗人用男性谨慎的柔情去描画平凡却卓尔不群的白桦,关切比个体生命恒久的星月,渗透出人在世间万物中寄托今生来世的短暂和轮回,深情中饱含清愁,以及信仰所赐予他的隐忍宽和,像执着于爱情的痴心人,以忠贞不渝为幸福坚守,用和白桦树的生死相依来表达对绿色、希望、生生不息的忠诚和敬仰!意象之间的起承衔接流畅,毫无滞涩。
为了一睹你的芳颜,我叩首来到了你的疆域。
《央金玛》
诗人以尊崇信仰的姿态对央金玛表示了最高的致意,这位美丽的女子寓意着他心灵圣洁的皈依。
走过的岁月告诉我,我能与你相逢
“你”也是某位和草原离别的诗人、友人,作者在劝慰中诉说对养育他的草原及河流的深情:
如果你要离开,
请不要在多雨的早晨
雨水会打湿你深情的睫毛
……
很久你都甩不掉牧歌的缠绵
——(《如果你要离开》)
怀着养育他的那片草原的感激,和对信仰的虔笃,他笔下的离别伤感而充满祝福:
流逝的岁月告诉我
你的微笑是不谢的格桑花
属于你的诗意
流淌在深情的草原
如果有来世
我情愿做一块石头
用你的文字刻下我的名字。
诗人笔下的“你”也回归于草原本身,以激昂的文字在诗歌中诉说对慈祥如母亲般的草原的赞颂,“你”是一位甘于奉献、坚韧不屈的母亲形象,在赞美中,诗人同时表达自己渴望反哺的心,渴望将在草原中获得的滋养,以更壮美更无私的方式回馈给草原的心愿:
我愿是朵朵白云
把最甜的甘霖洒给你
我愿是巍峨的雪山
为你的永恒撑起擎天的玉柱
——《草原》
只要幸福延伸在你的嘴角
宽宽的肩膀就能把雪山扛起
昨日的辛酸
明天的艰难又能算得了什么
——《为你的幸福而歌唱》
“你”成为自然与人、诗人内在与外界交通的芳径,成为思念意指的对象,“风过处 一缕思念悬挂在远远的天边”(《思念二》)在诗人心中,那思念显得阔远渺茫,而又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幸事,因为思念点燃了诗歌深邃细腻的灵韵。
“你”在作者笔下也代表普世对痛苦、缥缈虚无的感知,对伤痛的共鸣,寻找超越苦难的力量的坚定信念:
所谓守护与忠诚
是否如多年前的诺言
在冰与火的煎熬中
……愿意牵你的手
寻觅佚失在荒野的那枚种子
——《相信》
“你”是作者将自己放在诉说而不是教诲的立场声明,他在试图和读者建立一种引领而不是仰望或启示的关系,他主动走进外界,和读者的距离也自然而然地密切起来。
尼玛松保将目之所及的一切都作为诗歌的内容,在平实的生活场景和事物中,抒发己怀,也对随着社会发展,那些熟悉的事物的渐渐远离有所伤怀,像“深深地烙在牧人的记忆”中的牛粪(《牛粪》),没有草青花香,但“只有这种温暖驱散过无数的寒夜”(《牛粪》),诗中所言“听到牛粪已风干”,似乎给读者呈现了“牛粪”所温暖过的生活的几种未来:一、现代化的发展使放牧生活越来越稀少,牧民纷纷搬进高楼大厦,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温暖,而不是需要四处拾拣散发出牧场气息的牛粪,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蕴含着逝去的忧伤;二、环境的破坏使牧场减少,直接导致牛粪可供给人类的温暖锐减,成为飘零在记忆中的光热。“牛粪”所代表的放牧生活的消失,看似源自外界的冲击,实则也是某些牧民自主选择的结果,作者感伤这一能给予本民族情感滋养的事物的渐行渐逝,也以此为喻,表露出对人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毫不吝啬地丢弃本分的感慨;三、作者以置身其中和观照者两种身份解读“牛粪”生活远去的原因尽管是复杂的,但给牧人家的温暖的还是“牛粪”的燃烧,那是对家园的呼唤,“牛粪”是使牧人成为牧人的“标志”,是作者民族情感的回归,或者说从未曾远离,而诗歌结尾处“那匹孤独的野狼,是否追逐风中的忧伤”,野狼的孤独是不屈不挠的追索和坚守。这首短诗的基调并不铿锵,而是轻盈、忧伤而充满缅怀、寄望,对“牛粪”在高原生活变迁中遗落为诗行里的“只言片语”充满流觞感。
尼玛松保以诗为圣洁的洗礼,是诗人孤独而慈悲心肠里的独吟,天地广袤,雪山雄伟,水草丰茂,诗歌抒发着他所能感受的一切思绪和领悟,他同时以诗唤醒迷失于俗世的心,因此我们看到他的诗歌始终以圣洁的光芒淳化俗世的浊酒,勉励缠搅在人世坎坷中的人,散发出酥油灯一般的明洁温逊的光。
发生了地震后,诗人写下悲怆的句子,也在祭奠中,留下砥砺前行的诗行:
和我一样受伤的同胞
请挺起你的胸膛
等待的明天需要你的灿烂
辽阔的草原需要你的歌声
——《舟曲 和我一样受伤的同胞》
以一个男人的温暖胸膛去抚慰,以大丈夫的不屈去承担故乡所遭受的支离破碎,重建一个被地震毁灭的地方,重建一种可能和希望。在《受伤后》一诗中,“你”贯穿诗歌的首尾,营造出不屈于天灾的精神,成为治愈系列的诗歌,抒发出诗人庄严的与故乡同在的深厚感情,如同勇敢的旗手,在灾难的攻击下,将满腔的赤爱洒满大地每一寸流血的伤口上,竖起屹立不倒的旗帜,并竭力重建昔日的美丽、平安,诗人在此系列的诗歌中,也以第二人称意象“你”表达对灾后恢复期坚守岗位的公职人员的致敬和感激。
尼玛松保的诗歌意象丰富,分层多变,但不繁杂,无论是他的短诗还是稍长一点儿的诗歌,都不会加入繁复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事项,避免拖沓而意蕴舒缓悠长,如同一幅洁净明快而情味浓重的水彩画,在一个适当的距离,怀着对美好的向往去欣赏,就会感到他对诗歌,对故土的每一寸雪、每一丛青草、每一朵鲜花都淋漓着诗性的痴与爱及对信仰的情深意切;他的作品显示出诗人不愿逐流世间,不愿自诩才华,谦卑于文字抒写的超脱品格,表现出成熟而清晰的诗歌情怀。在触目外界事物时,他的眼目心神有很强的选择意识,更确切地说,入诗的意象中,经过了作者意识形态里的严格筛选,季节的变换,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大自然的丰美景象,三江源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他的诗歌有了在大境况下的不同视角和心得,且柔化了事物最初进入其视角的强烈冲击。诗歌是他走向精神至高境界的天梯,大多时候诗人以“你”为解读心内与心外世界的途径,实现了较为完好的和谐统一。